稻虾共作种养技术要点

2016-03-28 16:47姜雪照王威李国祥
渔业致富指南 2016年24期
关键词:环沟亲虾蜕壳

姜雪照王 威李国祥

稻虾共作种养技术要点

姜雪照1王 威1李国祥2

稻虾共作是将植物栽培和水生动物养殖融合为一个生态系统,实现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大幅提高生产效益,做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生态高效”,低碳、绿色、生态、高效的养殖模式。

一、小龙虾生活习性

1.掘穴习性。小龙虾有一对相对发达的螯足,有掘洞之习惯,且善于掘洞。

(1)掘穴形状与深度。在水位升降幅度较大的水体和小龙虾繁殖期,所掘洞较深;在水位稳定和虾越冬期,掘洞较浅;在生长期,基本不掘洞。洞一般圆形,向下倾斜且曲折方向不一。

(2)掘穴位置。通常选择堤埂靠近水面上下挖洞穴居,一般在水上下20cm洞口最多,底部软泥处是没有洞穴的。平日我们观察后就可判断你的成虾或亲虾量的多少,大致分析你来年虾种够不够的问题。

(3)掘洞作用。一是有利于隐身,光线弱时出洞穴,强时沉底或躲入洞穴中。二是有利于自我保护,当小龙虾越冬蜕壳和繁殖期时,主要在洞穴中进行,同时还可防敌害 、冻害等。

2.自我保护习性。小龙虾游泳能力差,只能短距离游动,常在草丛中攀爬,抱住水草或悬浮物侧卧于水面,当受惊或遇敌害时,便举起2只大螯准备格斗,一旦钳住不轻易放松,放到水中才松开。小龙虾幼体附肢的再生能力强,一旦附肢断开后,会在第二次蜕皮时再生断掉部分,经几次蜕壳便会恢复,但比原来短小点,这种再生形为也是一种保护性适应,叫“自切”现象。

3.趋水习性。具很强的趋水习性,喜新水、活水,在进排水口有活水进入时,他们会聚集逆水逃跑,下雨也是如此,因此养殖小龙虾要搞好防逃设施。

4.氧气对小龙虾的影响。小龙虾利用空气中氧气能力很强,有其它虾类不具备的本领,在水中溶氧减少时,便会侧卧在水面,头胸甲一面露出水面进行呼吸,如水体氧气进一步减少时,它会用步足撑起身体,头胸甲全部露出水体。一般保持在3mg/L以上,即可满足其生长所需。在阴暗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小龙虾离开水体可存活一周以上。

5.温度对小龙虾的影响。小龙虾为变温水生动物,其代谢活动、酶活性和生长发育与水温有密切的关系,小龙虾最适生长温度25~30℃,受精卵的孵化温度控在24~30℃之间。

6.pH值对小龙虾的影响。pH值是水体的重要指标,小龙虾喜欢中性和偏碱性水体,一般6.5~8.5之间,过低过高都对小龙虾直接产生危害。

7.对农药反应敏感。小龙虾对农药如敌百虫、敌敌畏、菊脂类、液化石油气等化学物质非常敏感,因此养殖水体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无公害食品淡水水质标准,稻虾共生模式,在选择水稻病虫害防治农药时应注意其安全性。

8.食性与摄食。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小杂鱼虾、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昆虫、动物尸体及有机碎屑、各种谷物、饼类蔬菜、陆生牧草、水生植物以及人工配合饲料等都喜欢摄食。小龙虾的食性在不同的发育阶段稍有差异,刚孵出的幼体以其自身的卵黄为营养,第一次蜕壳后开始摄食浮游植物及小型枝角类、轮虫,随着个体增大,摄食个体较大浮游动物及底栖动物、植物碎屑,成虾兼食动植物,主食动物尸体、水蚯蚓、摇蚊幼虫、小型甲壳类及些水生昆虫,人工养殖可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小龙虾摄食多在傍晚或黎明,尤以黄昏最多。

9.蜕壳与生长。小龙虾在生长过程中必须通过蜕掉体表的甲壳才能完成其突变性生长,在其一生中,每蜕一次壳都能得到较大幅度增长,所以,正常蜕壳意味着生长,幼体一般4~6天蜕皮一次,离开母体后进入开放水体5~8天蜕皮一次,后期幼虾8~20天蜕皮一次,水温高,营养足,发育早,则蜕壳间隔短。从幼体到性成熟,要进行11次以上的蜕皮,其中溞状幼体2次、幼虾阶段9次以上,这是养殖中很重要的环节。

10.寿命与生活史。小龙虾雄虾的寿命一般为20个月,雌虾的寿命为24个月。小龙虾的生活史也并不复杂,雌雄交配后分别产生精子和卵子,并受精成受精卵,然后进入洞穴发育,受精卵和蚤状幼体由雌虾单独保护完成,时机成熟后,抱卵虾离开洞穴,排放幼虾,离开母体保护的幼虾经多次蜕皮后就可陆续上市了,还有部分继续发育成亲虾,再来一个生殖轮回。

二、“稻虾共作”模式的发展优势

1.稻虾互利共生。在高温季节,水稻的茎叶为小龙虾提供遮荫场所,水稻根系吸收水中的养分,能净化水质,改善小龙虾的生存环境;小龙虾能清除稻田中大部分杂草,捕食部分水稻害虫,减轻了稻田的草害和虫害;小龙虾在稻田中活动能疏松土壤,有利水稻增产;小龙虾的排泄物又是水稻良好的生物肥料。

2.投入少效益高。小龙虾苗种投放成本除第一年较高外,第二年利用苗种自繁,只需少量补充即可;小龙虾生长所需营养主要来自稻田中的有机质、杂草、水稻害虫和底栖生物等,不需要投喂饲料;一般水稻产量500~600kg/亩,小龙虾产量50~100kg/亩,年纯收入2000~2500元/亩,比传统的稻麦两熟效益提高1倍。

3.有利于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小龙虾对药肥比较敏感,在生产过程中投入品主要以有机肥和生物农药为主,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化肥的施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采用该模式生产的小龙虾和稻米产品能够达到绿色或有机标准。

三、水稻栽培技术

1.稻田选择。周围无化工、养殖等污染源,水源有保障,旱能灌,涝能排,土质肥沃、保水性强,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面积5~30亩。

2.品种选择。养虾稻田的水稻经常被水浸泡,易于倒伏。因此,应选择抗倒伏性强、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的高产品种,适合本地的水稻品种有南粳9108、武运粳27等。

3.种植方式。不能直播;机插秧苗小,小龙虾入大田时间推迟,影响养殖产量;手插秧苗大,有利于10天后小龙虾入大田共生;应用抛秧、钵苗等新型高效大苗移栽技术是发展方向。

4.育插时间。第一季小龙虾6月底收获,水稻移栽期6月25日至7月5日。

5.移栽密度。净稻田1.4万穴/亩,比正常少20%,为小龙虾留下活动空间。如果虾沟占稻田10%左右,实际秧苗1.2万穴/亩左右。

6.施肥技术。有机肥总氮含量一般为3.2%。基肥有机肥400kg/亩,穗肥于水稻倒4叶时施入有机肥100kg/亩,有机肥一定要腐熟。

7.水位控制。移栽后10天内,保持田面湿润至薄水层;中期灌水5~10cm,以利小龙虾入田活动觅食。为减少搁田对小龙虾在稻田活动的影响,可采用夜晾日灌方式进行晾田,使土壤凝聚变硬,也可以在移栽前或栽后田间每隔5m开小水槽,宽20cm、深10cm,兼作丰产沟或烤田时小龙虾栖息地。黄熟期及时落水干田。

8.病虫草害防治。主要使用生物、物理及生态等对小龙虾无害的技术。如防治药物首选井岗霉素、好力克和康宽等低毒、低残留药物,禁用对小龙虾敏感的有机磷、菊酯类杀虫剂;扑草净等对小龙虾毒性极低,可以使用。

四、小龙虾养殖技术

1.开挖虾沟。在稻田四周距离田埂内侧1~1.2m处、沿四周开挖环形沟、L形沟或侧沟,用于繁育虾苗,暂养亲虾或虾苗。一般沟宽1.5~2m,深0.5~0.8m,坡比1∶2.5,挖出的泥土在稻田边垒一高0.3m的小土埂。在田块中间应开挖“十”字或“井”字形的田间沟,沟宽1.0m、深0.4~0.6m,田间沟与环形沟相通。虾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20%。

2.注水。水稻收割留茬高20cm,稻田中留有较多的稻茬和秸秆,向虾沟及田中注水,可加快秸秆分解,水位保持在20~30cm。

3.种植水草。水草是虾苗的附着物、食物和蜕壳时的隐蔽物,同时起到净化水质作用。大田中不种草,虾的产量低,死亡率高,养殖效果差。一般采用伊乐藻与苦草混种的方式,大田中的水草以伊乐藻为主,苦草为辅,比例为8∶2。伊乐藻种植期为11月至翌年2月,虾沟中的伊乐藻每间隔2m种植1簇,大田中每间隔3~4m栽种一溜,种植量为20~30kg/亩。苦草播种期为2-3月,播撒苦草种子,用量为50~150g/亩。

4.防逃设施。在养殖区四周构建围栏防逃,田块之间不需要设立,如果环沟中放养的虾苗或亲虾密度较高时,为防止水稻插秧前虾苗提前进入大田,可在环沟内侧的小土埂上设防逃设施。防逃设施选用塑料薄膜、石棉瓦或20目网片等。稻田进水品和出水口都需要用密网围栏防止逃虾。

5.虾苗放养。每年的3-5月份,可在环沟或大田中直接放养虾苗进行养殖,放养量为每亩3000~4000尾,规格为140~400尾/kg。4月份环沟和大田中有较丰富的天然饵料,一般不需要投喂;5月份投喂小杂鱼,投喂量控制在虾苗存量的1%~2%,也可以在环沟和稻田中投放浮萍和麸皮等植物性饲料;6月份虾苗以稻田中的水草为主食,可少量投喂小杂鱼或人工饲料;7月份稻虾共生阶段,大田中一般不需要投喂饲料。

6.放养亲虾繁殖虾苗。放养亲虾繁殖虾苗可以为第二年的养殖预留虾苗,降低生产成本。一般8-9月份放养规格为35g的亲虾于环沟中,雌雄比例为3~5∶1,亲虾放养量为25~30kg/亩,亲虾必须就近购买,防止长途运输脱水死亡。也可在10月份直接放养抱卵虾于环沟中,不需要搭配雄虾,繁殖效率也高于放养亲虾,放养量为5~8kg/亩。

7.捕捞。第一批虾是在4月初至水稻插秧前的6月下旬之间陆续捕捞,该批虾的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60%~70%。第二批虾是大田中的虾苗放养30~40天后开始捕捞,即7-8月份可起捕部分成虾出售,8月下旬结束,余下的成虾投放到环沟中用于虾苗繁殖,为翌年养殖储备苗种。

(通联:1.223800,江苏省宿迁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电话:13805249265;2.223900,江苏省泗洪县水产局)

猜你喜欢
环沟亲虾蜕壳
蜕壳的歌唱家
蜕壳的歌唱家
螃蟹
青虾育苗新模式
——环沟直放抱卵虾
虾稻共生生态高效养殖难点及改进措施
蜘蛛蟹:我的蜕壳“苦”旅
小龙虾健康养殖问答(6)
健康养殖问答(5)
养鱼稻田 的 选择 及 基本设施
纷繁复杂的亲虾市场,谁能成为无冕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