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定制的个性化学习——打造“核心素养”的点餐式服务

2016-03-28 17:38武汉市江汉区红领巾学校侯帮玉
成才 2016年10期
关键词:跨学科个性化核心

■武汉市江汉区红领巾学校 侯帮玉

可定制的个性化学习——打造“核心素养”的点餐式服务

■武汉市江汉区红领巾学校 侯帮玉

时代发展到今天,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什么?相信很多家长、老师都明白,成绩和分数都不是最重要的,能力和素养才是孩子发展中最重要的核心。2016年9月13日上午,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不同学生的“核心素养”优势发展区显然不一样,我们不能把核心素养当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以齐步走、一刀切的方式去落实。笔者认为,若要真正将核心素养落到实处而非流于形式,我们必须为不同学生推送和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一、个性化课表——为可定制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丰富菜单

学校要着眼于“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个学生”,进行学校课程建构研究。近几年,武汉市江汉区红领巾寄宿学校就做出了这样的探索:学校采取“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课程实施策略和“整体构架,凸显特色,细化模块”的工作思路,从“普及性、选择性、特长性”三个层次设计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适合他们发展的空间,一种个性化可定制的新常态教育在红领巾学校酝酿。2015~2016学年,学校开设了124门走班课程,本学期学校最新统计开设了136门走班课程。其中阅读类课程占31.6%、艺术类课程占21%、科技类课程占24.8%、体育类课程占22.6%。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只有开展个性化教育实践,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课程: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层次丰富,紧密衔接,才能充分满足学科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学生丰富多样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跨学科课程——为可定制的个性化学习提升综合素养

所谓跨学科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批判性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图书馆和信息技术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及艺术表现能力。通过跨学科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比较不同的学科和理论观点、理解综合的力量,学会使用对比方法阐明一个或一系列问题,其中心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综合化,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形成整体知识观和生活观,以全面的观点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

例如:江汉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夏琦云老师组织开展的跨学科课题《互联网+时代:小学生新读写素养》研究就是一种有益探索。参与这个课题研究的不局限于语文学科教师。课题研究提出的“全息化阅读”和“网络化写作”不仅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对于教师队伍的教育观念更新是一种促进,对其综合教学能力提升也是一种挑战。

因此,笔者认为要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来改善我们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引导教师由单纯关注学科知识转向全面关注学生学科能力、学生发展素养,要鼓励教师改革教学方式,特别要探索跨学科学习、情境学习,从而真正实现课程从学科本位到育人本位,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倡议和鼓励更多不同学科教师合力开发跨学科主题课程、参加跨学科的研修培训、尝试跨学科的教学实践等,相互借鉴、思考、实践、总结如何在课程目标、标准、实施等环节中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自助式课堂——为可定制的个性化学习开拓“超市”服务

所谓自助式课堂,即:学生可选择学习地点,在家里或是在学校或是在任何一个地方;学生可不受学校、班级、甚至年段的限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课程;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执教某一个学科或是某一个章节……学习的方式可以是班级面授、网络教学、在线点播、国际学习合作体等,不受时空限制。网络媒体的补充教育市场逐渐走向超市化,自助式学习模式将逐步形成。学校的功能将大大提升,它犹如一家自助餐厅,孩子们学习所需要的任何工具、任何指导都可以通过自助的方式得以解决。这样的美妙前景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推进,目前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个性化教学预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已经悄然由一个辛勤的园丁演变为一个智慧的导师,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量身定制不同的教育方案。就课前准备而言,对教师的要求又有了新的标高和元素。例如:设计的导学案要体现分层目标,还要结合所教的科目、任教的学生、任教的班级等一些特点设计可供选择的教学设计。又如:随着网络化的深度运用,越来越多的教师投入到了微课的制作团队。一节好的微课设计要切实为解决重难点铺路,促进更多的学生通过微课学习,保证课前自主预习环节的高效。其实,这些方法和手段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要努力激发每一个不同的学生各自的学习内在驱动力,激活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这属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更是一种终生学习的能力。

(二)导师型贴心指导

课堂上,教师要改变以前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尝试放下“强势”,转做学生发展的“导师”。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导师就是要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自主讨论、合作探究,然后充分地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当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先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遇到难点可以鼓励他们借助微课、或网络等以个人或小组方式讨论解决。确实难以解决,可以提交给老师,由老师帮助一起解决。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只有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变成一种习惯,才能帮助他们有耐心、有毅力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主动获得各种技能。

生活中,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和方法,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大胆质疑”。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可先激发其勇气,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引导其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此一行,才能有效地促进不同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四、数据化评价——为可定制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成长建议

相信经常“逛淘宝”的消费者有这样的体验,网页首页往往会自动推介我们可能近期打算购买或较为感兴趣的商品供我们浏览。这是由于淘宝网站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个性化,通过分析消费者的在线购买行为或者在线浏览痕迹,建立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型,从而自动推荐消费者可能感兴趣的产品。

如果把这样的功能引入教育领域,是否能更加科学地记录师生的行为轨迹,帮助教师反思和改进育人方略,帮助学生设计出个性化成长之路?近几年,红领巾学校借助“微校”管理系统正在进行这样的尝试。学校利用eClass数字化校园综合平台在考勤、校务巡查、互动平板教学、网络教研、网上作业、翻转课堂、学生成长档案、后勤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度应用,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挖掘数据背后的很多客观存在,可以摒弃我们狭窄的视角,客观的看待人和事,给我们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教育场域。数据来源更多重化、指标体系更客观化、数据处理更动态化、学生评价更智能化,更有效帮助我们的教师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同时,根据积累的数据定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个性成长足迹单》,记载该生的优势发展区、发展短板区、推介成长建议、改进策略等,基于科学数据分析后的评价建议将对学生和家长指引更明确的方向。

放眼未来教育,学校将日趋开放,教学方式将更加多元。教育者只有依托新思路、新观念、新技术、新手段,不断丰富我们的教育眼界,提升我们的教育追求,优化我们的教育资源,为不同学生推送和实施个性教育方案,可定制的教育服务才能得以实现。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将努力烹制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的营养美餐!

责任编辑向保秀

猜你喜欢
跨学科个性化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