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杂音的产生与解决方法探究

2016-03-29 02:01黄丽荧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杂音民族乐器琵琶

黄丽荧

(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



琵琶杂音的产生与解决方法探究

黄丽荧

(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杂音是琵琶演奏中的一个普遍存在且不容忽视的问题。杂音的存在使乐音在音质、音色、音量等方面都受到影响,破坏了音乐意境和艺术美感,更无法凸显琵琶“珠落玉盘”的独特艺术魅力。因此,探析琵琶杂音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是一项颇具实用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从演奏主体的角度出发,探究因演奏方法不当而产生的杂音,并提出减少杂音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民族乐器;琵琶;杂音

琵琶音色淳厚、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是我国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族乐器之一。近现代琵琶艺术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很大突破,如现代写作技法在琵琶写作中的应用使得大量新作问世,演奏技巧也随之迅速提高。但是教学者、演奏者、学习者往往只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琵琶演奏中出现的杂音问题。

所谓杂音,即杂乱而没有规律的声波振动。由于乐器构造和演奏技法的因素,琴弦在振动过程中会受到一些不必要的干扰,打乱声波振动的规律和秩序,因而产生了杂音。杂音直接影响音色和音量。在演奏过程中,杂音的干扰影响了动听悦耳的乐音,影响了乐曲要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因此,如何控制、克服演奏中的杂音问题是琵琶学习者和演奏者必须探讨的一个问题。琵琶产生杂音的原因很复杂,制作的材料、工艺、构造、琵琶部件的磨损等都可能直接导致杂音的产生。对同一把琵琶,不同的演奏者可以弹奏出不同的音质——有的玉润珠圆,有的粗糙嘈杂,这就关系到演奏者的演奏方法正确与否了。

1左手方法不当所产生的杂音

琵琶演奏家李廷松先生曾说过:“大脑是司令,左手是将军,右手是士兵。”这个形象的比喻,强调了左手在演奏中的重要地位[1]。在琵琶演奏中,右手击弦是琵琶发音的主要手段。很多人意识到右手演奏方法的重要性,往往忽视了左手对音色效果的影响。弹拨乐器的发音特点是一字一音、一音一点,当右手击弦后,琴弦振动后的余音完全取决于左手对琴弦的控制。左手方法不当会产生杂音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种:(1)左手按音位置不当。从物理学角度来看,琴弦的有效振动部分是下起于覆手,上起于某一品(相),这段距离我们称之为“有效弦”。当有效弦受到其他外来干扰时,杂音随即产生。(2)左手按音不实。琴弦在振动过程中,手指不能完全控制住弦本身的振动力,使琴弦在振动的过程中与品(相)相互撞击产生杂音。

左手指按音位置不当、按力不当,或者有效弦受到干扰,都有可能导致琴弦与品(相)无法紧密接触,从而产生杂音。克服和减少左手产生的杂音,须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手型正确。保持凸型的手指用力支架,使指头与弦身在纵的角度成90度左右。这样既可使用指头的尖端部位按弦,也便于运用指关节做按和放的运动。用指端按弦,避免出现“瘪指”。另外,左手一定不能留有指甲,这是对琵琶演奏者的最基本要求之一。

第二,按弦部位准确。按弦应该按在品(相)位尖端的稍上方处,使琴弦与品(相)的尖端处形成密集的接触状态,这样才能发出清晰、稳定的乐音。如果直接按在品尖上,指肉与弦、品接触,抑制弦的正常振动,会导致声音发木、发闷。如果按的位置过于靠上,弦就不能紧贴于品,弦在振动过程中来回撞击品(相)尖,会导致杂音的产生。

第三,避免按弦指力过大。按力过重时,琴弦与品(相)的强烈撞击将导致弦身的紧张度增加,进而导致所弹奏的乐音比实际音准偏高。

第四,尽量缩短左手手指运动路线。在按放过程中如果手指抬得太高,在下次按弦时往往会因为用力过大而产生敲击琴弦的杂音。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意对左手运动路线的控制。

此外,“吟”的运用也将减少杂音。把各种不同的吟类基本方法学对、学好、练精,使发音的音色圆润稳定,便可以克服和减少杂音。

2右手触弦方法不当产生的杂音

琵琶通过右手指甲击弦发音,在指甲与琴弦的频繁接触中容易产生杂音。在演奏过程中,当指甲和正在振动的弦发生接触时,指甲对弦的垂直冲击与弦产生碰撞,振动的弦对指甲也有极多的小撞击,所以指甲触弦的瞬间会发出杂音。笔者从右手触弦各方面要素探讨克服与减少演奏杂音的方法。

2.1触弦时间

击弦的时间极短,振动着的弦与指甲一触即分,杂音与乐音几乎同时出现,乐音可能会掩盖杂音,使杂音减少到最小程度。

2.2触弦面积

击弦接触面积大,振动的琴弦击打义甲面积也增大,产生杂音的几率也随之增大。相反,击弦接触面积小,产生杂音的几率也越小,甚至可能被乐音掩盖,使人们不易觉察。因此,我们在练习时应尽可能地控制指甲与琴弦的接触面积,一般控制在义甲长度的前三分之一部分击弦为宜。

2.3触弦角度

触弦角度一般分为两种,一是义甲与琴弦形成的角度,二是义甲与面板形成的角度。通常,当义甲与琴弦和面板的角度为45度时,声音结实、颗粒感较强;当义甲与琴弦和面板的角度大于45度而小于90度时,声音圆润、通透;当义甲与琴弦和面板的角度接近90度时,音量集中而饱满,音色比较明亮、清晰,出现杂音的几率相对小一些;当义甲与琴弦和面板的角度大于90度时,声音松散、飘逸。触弦角度不同,触弦时琴弦所产生的振幅不同,对杂音的控制效果也不同。义甲的中锋处一般为尖长而带有小圆形状,在90度的区域时,指甲中锋的尖长部位受力最为直接,接触面积也最小,所以发音清晰,杂音最小;而在接近45度或者是135度区域时,由于义甲中锋无法正面接触琴弦,此时直接接触琴弦的是义甲的侧边峰部位,接触面积大大增加,手指的发力也就无法集中到一个点的区域,出现杂音的几率相对较高。因此,应尽量用指甲的中峰触弦,触弦角度控制在90度左右为宜,使指甲与弦的接触面积尽可能地小,减少摩擦的痕迹,使手指力量得到充分的释放。

2.4张弛关系

在弹奏过程中,对紧张与放松的关系处理不当便会产生杂音。如果触弦的手指没有良好的紧张——放松的运动循环机能,势必导致动作迟钝。在触弦之后,不能迅速地离开弦身,指甲碰触到正在振动的弦身就会发出杂音,在第十八品位以上的弦身上弹奏时最易发生这种情况。在演奏过程中,每弹出一个音,都包含着手对琴弦紧张—放松的过程。紧张是指甲或指肉接触弦身的一瞬间由某一或某几个关节用力,发出弦音后,手指在松弛的情况下运动,不宜用力。演奏者应练好触弦时一瞬间的用力,使接触时间尽量短,接触面积尽量小;还应练好手指在触弦时紧张而后立即放松,尽量地避免弦身接触到指甲,最大限度地减少杂音。

2.5手指运动的幅度和用力的时间

在手指与弦身作紧张与放松循环运动的过程中,手指运动的幅度,即指甲与弦身接触前和接触后所成的距离在一市寸左右的叫“大开门”,即用肩、肘、腕关节做主要运动;距离在半市寸左右的叫“小开门”,即用手指的各个关节做主要运动。右手指的运动幅度与杂音有一定的关系。大开门虽然易于用力、发音较强,但运动幅度较大,弹奏者难于控制好指甲与弦身的接触面,杂音也会较大。运用小开门时用指关节做主要运动,能够运用指力,使手指与弦身接触面小而减少杂音。

另外,还须注意用力的时间点问题。若在快要接近弦的时候瞬时发力、顺势一弹,正好一触而过,杂音就小;若等到指甲抵在弦上才用力,则杂音发生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2.6轮指杂音的克服

初练轮指时往往伴有较大的杂音,其根本原因在于各指独立性差、动作迟钝、接触面积过大。为尽量减少杂音,在轮指时要用右手各个指甲的尖端去接触弦身,指甲与弦接触的面积越小越好,接触的时间越短越好。为此,要注意各指的运动角度。大指两个关节的运动要练得非常灵活,大指挑弦时养成“低头”“抬头”的习惯;中指和名指相对比较长,在轮指的运作中,手指弯曲度过大时,弦身会在整个中指甲和名指甲上滑过,弦身与指甲的接触面积非常大,杂音也比较大。为此,应将中指与名指在轮动时养成恰当的弯曲度,使中指甲与名指甲与琴弦的接触面积越小越好。在练好各指力度的基础上,注意接触的时间尽量短。轮指时要注意手型正确,大、食两指的独立性较强,力量也较大;其它三指的独立性较差,力量也较弱。所以练习轮指时,要加强中、名、小指的力量,使之发音与大、食两指的力度平衡。另外,在轮指时要保持大关节使松、中小关节使活的用力原则。在练习中,可做三点一组(三连音)的颗粒性练习,这样每组的音色、音量较容易控制和统一,对轮指的手指连贯性也有很大的帮助。

3结语

随着作品的不断呈现,琵琶的技法、调式、风格都在不断地被创新。在乐曲演奏中,所有的技术技巧都必须基于音乐处理、乐曲表达,每一个音符的演奏都要服务于乐曲意境、情感的需要。为克服杂音,需要在乐曲处理过程中推敲一张一弛、一深一浅、一强一弱等演奏技巧。

[参考文献]

[1]陈泽民.陈泽民琵琶文论集[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

[2]刘德海.每日必弹琵琶练习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3]庄永平.琵琶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收稿日期]2016-04-03

[作者简介]黄丽荧(1979- ),女,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音乐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6-0170-03

猜你喜欢
杂音民族乐器琵琶
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 莫让杂音乱阵脚
新时期高校民族乐器教学体系的构建
琵琶老店琵琶声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大功率短波发射机杂音指标维护探析
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站立位听诊:排除儿童病理性心脏杂音的可靠方法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五)笙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四)雷琴
中国民族乐器(之九)二胡
我的“反弹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