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再来

2016-03-31 05:31唐元恺
今日中国 2016年3期
关键词:美猴王六小龄童大圣

文|唐元恺



大圣再来

文|唐元恺

六小龄童上不上猴年春晚,成了比春晚本身还大的一件“大事”!无论想到没想到还是不用想,不管顺应(网)民心还是春晚机制的“严格性”,反正没让“齐天大圣”六小龄童亮相2016年春晚,令央视惨遭怒视,或许这比窦娥还冤。

2016年恰好是六小龄童主演的86版《西游记》首播的第30个年头,此乃不同年龄层,尤其80、90乃至00、10后这些年一同追过的电视剧,美猴王形象也符合大家对于英雄的审美—爱憎分明、仗义执言、惩奸除恶、坚持不懈、永不言败而只要一提起六小龄童,观众最先想到的又都是美猴王,这种亲切感和怀旧感愈发挥之不去。仅此一点,春晚这一理应全民同乐的晚会本可以来场几乎所有年龄段的怀旧狂欢,来回真正的“用户体验”,让大家在新民俗当中寻求到新的期待和安慰,寄托美好的希望愿望。在如此特殊时间点或干脆说12年一遇的机遇商机面前,国外可乐找大圣拍广告找到中国人共鸣,几家卫视礼请六小龄童更是引来一片欢腾。其中他在辽宁卫视春晚舞台上仅2分38秒的表演,甚至赢得网友“抄底央视,满分无需理由”之类的超级口碑。

不过,六小龄童未上2016年央视春晚只不过是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亦云的“事不过三”的结果(1987年春节播出的《西游记》剧组“齐天乐”专题晚会不算“春晚”):1992猴年春晚,六小龄童和老爸六龄童表演真假悟空;12年后春晚,他再扮孙猴带猴孙《闹春》;今又猴年,也许想创新的导演觉得再上这大圣已不新鲜,也未事先觉得“民心所向”,当然,这只是猜想。

何况,大圣远不止六小龄童一位。2016年仅“猴戏”电影立项的至少有23部,猴年银幕将一窝蜂地被各种猴子承包。好在不愿趋同的另类猴王周星驰已化身《美人鱼》,尽管从报道猜测,六小龄童好像一直不认同周式诠释。当年导演刘镇伟没告诉星爷应怎么演大圣,只是说不该怎么演,《大话西游》之新,不仅在表演上,还包括翻新解构了原著。

而86版《西游记》的导演杨洁则坚定不移地执行了原定的八字方针—忠于原著,慎于翻新。包括她在内的几位编剧也着实是精雕细琢,被评论看作“后来任何一次改编都无法与之相比”。有专家举例,观音菩萨遇见被压山下的孙猴,双方台词不过几句,既保留原著,如“特留残步来看你”,又不乏编导自己发挥,如“世上自有救你之人,却不是我”。这淡淡一语,“茫茫宿命、莫测天机、些微逗弄、惇惇诲谕”俱全。还有,原著一连7首律诗被砍得只剩下一首,恰恰是选了最好的一首,说明拍剧的人识诗懂诗。一部25集的电视剧,无数句台词,不时能见到这样的眼力与锤炼功夫。

除了对话,《西游记》原著也提供了诸多可以自由发挥的余地和足以想象遐想甚至瞎想的机会。近期一电视节目就拿弼马温之职大做文章:如今大圣做起了卖马生意,其众筹的卖点是经他独家秘方饲养的天马,匹匹良驹,且不得病,还禁得起马震,随马附赠悟空同款马术装一套,虎纹小皮裙,黑色长筒靴以及太上老君神铁锻造的可伸缩上下马拐棍一根

86版《西游记》1982年春节动工时,大家对经典心怀更多的是敬仰敬畏之心,一心想尽可能多地忠实和再现原著精髓与精神,拍了整整6年,虽然资金与设备等条件有限,中外同行难以置信,只用(有)一台摄像机完成全剧拍摄。据杨导回忆,一开始没钱,都义务劳动,后来她拍一集酬金也才90元人民币,六小龄童80元。“那时大家不讲报酬,不计时间,有过连续工作23小时的记录在当今人们眼里,我们那个时代的人也许都是些‘傻帽’。”

正是这些“傻帽”成就了世界上重播率和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西游记》至今重播3000次以上(不算网上点击率),六小龄童也在许多观众心中成为“唯一”的美猴王。这位近视眼明星没装什么玻璃、电光片,只靠苦练。长时间里,别人打乒乓球时,他双眼就盯着球动,晚上点上香再用眼盯着香头,终以练成炯炯有神的“火眼金睛”。一次,上了妆的他,用这金睛看了一眼一只家住山野的素不相识的小猴子,只见这“小辈”竟然向他敬了一个礼!

猜你喜欢
美猴王六小龄童大圣
快乐美猴王
大圣归位
彭大圣决定隐身
滑稽三变 玩转表达
互联网思维下动画电影的创新策略研究——以《大圣归来》为例
挨饿的“美猴王”
美猴王嬉戏傀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