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背景下的数控铣床实习教学研究

2016-03-31 01:05刘志华
考试周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数控铣床实习教学

刘志华

摘 要: 数控技能大赛作为数控技术发展和市场数控人才需求的风向标,一直引领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本文在分析数控铣床技能大赛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技能大赛集训及竞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深入反思数控铣床实习教学模式,并提出数控铣床实习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 数控技能大赛 数控铣床 实习教学

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经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竞赛规模不断扩大,参赛人数逐年增加,“普通教育看高考,职业教育看技能大赛”已成为广大职业学校的共识,技能大赛作为“指挥棒”的作用逐步显现。数控技能大赛不仅是参赛选手展示风采的舞台,而且是各个学校展示数控专业建设水平的平台。笔者担任数控铣床技能竞赛集训工作多年,现就技能竞赛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习教学经验,对数控铣床实习课程改革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数控铣床技能大赛特点分析

江苏省数控铣床技能竞赛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部分,其中理论知识占10%,操作技能占90%。近年来,理论试题更侧重实用知识的考核,去除了部分高深的原理知识和一些过时的知识,增加了企业中应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知识,试题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参赛选手想在理论知识部分取得好成绩,除了要掌握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外,还要关注数控技术的发展新方向。

操作技能试题的出题思路由过去“越奇、越怪、越难就越能体现选手技能水平”的方向,向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方向转变,由过去重点考核选手的编程和加工技巧向考核实用技能和综合素质方向转变。2015年江苏省数控铣床技能竞赛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试题为明题,由大赛组委会提前公布样图,比赛时选手按图纸要求完成一件试件的加工;第二阶段试题为暗题,要求选手现场制定加工方案,并按图纸要求完成批量件加工;第三阶段为选手自检尺寸。该竞赛方案是专家在周密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的,体现了企业对数控铣床操作工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比赛结果能反映选手的数控铣床操作能力、CAM软件应用能力、数控工艺制定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

二、数控铣床技能竞赛选手主要存在问题

1.重技能水平提升,轻理论知识掌握应用。

因为理论知识只占分10%,且理论知识覆盖面广,复习难度大,所以部分选手干脆放弃理论知识部分。虽然职业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主要目的,但并不代表基础理论知识就应该被忽视。实践操作如果失去理论知识的指导,技能操作就会变成机械式的重复劳动,要在工作中创新和发展将十分困难。不少选手在完成开卷试题时,操作技能娴熟,能有条不紊地完成试件的加工,这得益于教师在赛前为选手制定了周密的加工方案,但选手在独立完成闭卷试题时,经常出现加工方案制定不合理、加工参数设置不恰当等现象,既浪费时间精力,又限制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

2.安全文明生产意识不强。

一些选手在加工试件的过程中,为了抢时间、赶进度,经常有意无意地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例如:在机床自动加工过程中,选手随意打开机床防护门,将身体探入机床,查看加工情况,甚至动手做一些辅助操作,时常出现手被划伤,甚至刀具伤人的现象;在机床加工前,部分选手不按要求检查机床状况,不检查工件安装是否牢固、机床参数设置是否正确,就直接启动机床自动加工,导致撞刀、工件脱落等严重后果;少数选手还未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工、量、刃具不能轻拿轻放,工、量具用完后不放回原位随意摆放,甚至有些选手将工、量、刃具随意堆叠在一起,造成工、量具损伤,再次使用时要花较多的时间调整,浪费竞赛时间。

3.质量意识不强,加工经验有待进一步积累。

图纸上的技术要求和评分标准明确了试件加工的重点和难点,也明确了各尺寸精度和检测方法,但不少选手拿到图纸根本不看这些要求,就直接按照平时的加工思路进行加工,等加工完成后才发现重要尺寸超差,造成试件无法组装。一些选手粗精加工不分,用同一把刀具加工出了工件上的大部分,也不改变切削参数,造成刀具磨损严重,影响试件加工表面质量。一些选手在加工中基本不用测量工具,工件的加工精度完全由机床的加工精度和刀具的精度保证,缺乏质量控制意识。还有些选手加工时死搬硬套教师传授的加工方法和切削参数,不能根据机床状况、加工条件及时调整机床加工参数,缺乏必要的加工经验。

4.适应和应变能力有待提高。

一些选手适应新环境和新设备的能力不强,当来到陌生的比赛场所,使用不同的加工设备,就会手忙脚乱,一旦发生意外情况,不知道如何去处理,出现情绪波动大,导致错误不断,最终无法完成比赛。选手这些心理素质不过关、适应能力不强、处理突发问题能力缺失的不足,都需要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逐步弥补。

三、数控铣床实习课程改革的思路

1.整合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数控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理论和机床实践是相分离的,专业理论由于注重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包含很多理论论述和推导,因此比较枯燥和难以理解。而实践课程由于只注重操作技能的训练,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指导,提升起来较困难。因此,我们应该对数控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整合时应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去除重复交叉的内容,摈弃高深的理论知识,把培养岗位职业能力所需的内容按照知识点和技能点整合成一个个项目,每个项目以一个典型的工件为载体,围绕工件加工开展教学,这样理论结合实践,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增强了知识的实用性。每个项目工件的选取应充分借鉴数控铣床技能竞赛试题的研究成果。

在数控铣床实习教学中应灵活采用任务驱动法、工作过程导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零件加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可以将竞赛机制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2.强化职业习惯养成教育。

职业行为习惯是逐步养成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数控铣床实习课程是数控专业的主干课程,对学生职业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要将职业习惯的养成教育融入每节实习训练课中,将专业技能操作的每个细节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让学生在一次次实习中将规范入脑入心,从而转变成内在的行为,成为一种职业习惯。例如,我们在实习中一直强调加工工件的合格率,有一个尺寸超差的工件就是废品,废品既没有使用价值,又造成经济损失,从而不断强化学生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

3.细化评价规则,完善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是教师引领学生的指挥棒,评价体系是不是完善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应该改变以往只注重对学生程序的编写和加工工件结果的考核,采用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课程考核标准细化到实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点,既关注学生知识点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又关注学生遵守实习规范、能力提升、与人协作等综合情况。这样的评价体系更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4.加强校企合作。

数控铣床加工经验只靠传授是不行的,要靠学生在自己的经历实践中总结和积累。学校校内实习场所虽然尽可能模仿企业的生产环境,但学校毕竟是学校,与企业的生产一线还有很大差别。因此,必须依托行业企业,让学生到企业短期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全真的工作氛围与条件下积累数控铣床的加工经验,并不断提高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关注技能大赛,研究技能大赛,可以为数控专业改革指明方向,分析技能大赛中选手出现的问题,可以让我们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充分利用好技能大赛这一平台,可以不断完善我们的专业教学,让我们培养出的数控铣床人才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为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玉美.从数控技能竞赛看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3(10).

[2]吴建平.数控技能竞赛与技能教学质量关系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

猜你喜欢
数控铣床实习教学
高校金工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析
统筹管理程序在本、专科护理实习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树立办学新理念 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浅谈钳工实习的发展与提高
基于描述逻辑的数控铣床加工工艺知识库检索
谈“角色扮演法”在神经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数控铣床工装夹具设计与改进探索
数控铣床加工刀具的选择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