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专业基础课的职业教育改革

2016-04-01 06:48杨扬贾昊大连科技学院电气工程系116052
电子制作 2016年6期
关键词:基础课职业改革

杨扬 贾昊 大连科技学院电气工程系 116052



基于电专业基础课的职业教育改革

杨扬贾昊大连科技学院电气工程系116052

【文章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端技能型人才紧缺,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人才培养战略转向职业教育培养。本文就职业教育改革和基于电专业基础课的职业教育改革具体方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职业教育;电专业基础课;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相应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迅猛。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缺乏数量足够、素质较高的对应高端技能型人才,因而各个高校的职业教育改革迫在眉睫,尤其是需求量巨大的电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下面就以我校电专业基础课为例来研究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改革。

1 职业教育改革

1.1职业教育概况

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教育也称职业技术教育。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高级技能技术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2职业教育改革目的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其具有高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与其他教育类型相比,职业教育更加侧重于培养实际技能和实践工作能力。职业教育重点是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及企业单位岗位的用人需要。

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

1.3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现阶段处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从长远上看,我国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研究型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具有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但目前,职业技术教育正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在现阶段,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目前国情的必然要求。

2 基于电专业基础课的职业教育改革

2.1建立有效的课程体系

电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等。电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后续要学习的专业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的理论教学部分与实验教学部分都对学生以后专业方面的学习影响很大。因而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课程体系,为后续课程服务。有效的课程体系要考虑到知识的实用性和可实践性,去除电专业基础课程中理论性过强,实践性弱的讲解部分,增加具有实用性知识点,并和当前新兴技术相结合讲授,优化教学的课程体系。同时专业基础课内容与职业教育标准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注重素质教育为主,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基础课程。

2.2提高师资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的必要条件。职业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其要求电专业基础课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功底和较强的职业方面技能,同时具备教师和工程师的双重素质和能力,也就是“双师型”教师。但目前,职业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毕业的研究生或反聘的离退休高校教师,“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因而要加强教师的培训,有条件的高校教师可以到相应的企业中实践学习,推动各个高校和大中型企业之间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的建设。加强职业教育教师教研队伍建设,与大中型企业之间合作创新创业,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学校也可以按照有关规定自主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工程技术人员、到各院校兼职担任教师,这样既弥补了“双师”师资的不 足,又加强了学校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还为学生就业铺平了道路。

2.3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

电子信息技术水平的发展,突破了传统教学理念。特别是网络的兴起和普及,其不限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利用构建的信息化手段,可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享用,推动职业教育资源跨地区跨学校的资源共享,尤其是专业性强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学习网络课程,学生可随时随地上网学习,难点、重点一目连然,反复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与电专业基础课配套的虚拟仿真教学方式引入课堂,学生在学习和实训教学过程中不用搭建真实的电子电路模块,只需在虚拟仿真软件上来实现即可,例如电专业方面的multisim和pspice软件。加强教师现代教学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将现代教学信息技术能力作为教师的教学技能来对待。

2.4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课堂教学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采用研究型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师生互动与交流,推进研究性教学。实施开放性电专业实验室,学生课外时间进入实验室自主实验,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学生经过自主动手实验,感受到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提高了综合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实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为企业专门定制高端技术人才。积极建立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毕业生不仅有学历学位证书,还获得职业从业者资格证书。

2.5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基于电专业基础课的职业教育要立足于职业教育自身特点,以毕业生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有些学生在学习电专业知识方面有可能呈现弱势,缺乏兴趣,但在实际操作方面和动手能力方面就表现的比较强势,尤其在电类基础实训课上表现明显,学生兴趣十足,布置的实训任务能高质量的完成,并且能自己提出问题并很好的解决问题。电专业基础职业教育应加大电类实践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设置,把应用教育放在首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满足学生就业、创业和其本身个性发展的需求。在培养学生以电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注重实际操作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的综合职业技能。创建面向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间达成合作共同培养的模式,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人才需求紧密挂钩,培养符合就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一线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开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探讨[J].职业技术.2013(2).

[2]殷培峰.基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2(6).

【作者简介】

杨扬(1981)女,讲师,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子通信类。

猜你喜欢
基础课职业改革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改革之路
职业写作
改革备忘
我爱的职业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改革创新(二)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