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是“吃了上顿,不愁下顿”
——“幸福中国”八大创建要素之充分就业篇

2016-04-01 18:44单一良
21世纪 2016年6期
关键词:幸福感

文/单一良

幸福就是“吃了上顿,不愁下顿”
——“幸福中国”八大创建要素之充分就业篇

文/单一良

一个埋怨得不到幸福眷顾的年轻人千辛万苦地来到一座寺庙,寻访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和尚。他对老和尚说:“我生意失败,欠着百万元外债,家庭也破裂了,妻离子散,朋友远去,父母也因对我失望而返回故乡,现在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老和尚听完年轻人的诉说,吩咐徒弟给远道而来的客人沏茶。年轻人端起那冒着丝丝水汽的茶杯,嗅着淡淡的茶香,细细品尝。满屋阵阵茶香,令人心旷神怡,年轻人不禁感叹道:“大师,这可是上等好茶啊!”

老和尚嘴角浮出一丝笑意:“施主,这是普通的茶叶泡出的茶,只是因为施主长时间没有静下心来,泡一壶清茶而已。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茶呢?而‘失意’又何尝不是一壶沸水,二者相结合,那就是幸福啊!只要你细心注意身边微小的事物,改变你心中的幸福观,或许,你就能拥有幸福。”

一直以来,中国百姓对于幸福的追求似乎很简单,而过一种“简单的幸福生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崇尚的最高理想境界。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愿意寄情山水或隐居田野,寻求一种简单的“世外桃源”生活。如今,躲开尘世、落发为僧者虽然也大有人在,但真正脱离世俗生活皈依佛门却并非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毕竟过简单生活并不一定要隐居山林、离家别友,“简单生活”实际上在现实中就可以寻求。

所谓的“成功学”把我们简单的幸福生活打破了,个人奋斗似乎必须要出人头地,要与众不同,要过一种复杂而功成名就的生活才是“成功”,才是一个人该有的幸福。这种模块化的“幸福”追求让我们忘记了人生实际是一种体验和经历,忘记了平凡和简单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如果你细细回忆:恋人离别时一个亲密的拥抱,是何等的幸福;结识新朋友时由衷发出的一声欢笑,是何等的幸福;伤心落泪时亲友的一句安慰,是何等的幸福;在落日黄昏中与家人一起在海边散步,是何等的幸福;生意陷入困境,有人伸出援手,帮你脱离困境,是何等的幸福——这些幸福,平凡而简单。

当然,这些简单的幸福还需要有一个最基本的幸福托底,那就是生存的幸福需求。民生幸福体现社会建设水平。就业,是民生之本;乐业,是幸福之基。充分就业是百姓对幸福最直接的感受,乐业与否也是社会建设成败的关键。

“充分就业”是一个有多重含义的经济术语。它的概念是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的,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全部就业,而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失业。但所有的失业均属于摩擦性的和结构性的,而且失业的间隔期很短。通常把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的就业水平称为“充分就业”。

历史经验证明,实现充分就业是社会稳定基础,而就业不充分则影响着社会稳定。失业人员由于失去主要收入来源,生活困难,从而对社会满意度下降。因此,“保就业”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硬道理,只有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才能化解社会稳定的压力。也就是说,就业是民生之本,幸福之源。

就业是劳动者获得生存的主要途径,它与社会保障制度一起构建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幸福保障网。“十二五”以来,我国已建立起世界上覆盖人群最多的社会保障网。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全民医保覆盖面超过95%,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11年上调,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2.6%,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有望超额实现3600万套的目标任务。面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的压力,公共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稳定在70%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所能承受的范围内,这些举措都为百姓争取到更多“稳稳的幸福”。有了“底线思维”,就守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线”,为经济行稳致远夯实了基础,增强了底气。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保就业作为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下限”标准,多措并举增投入、补短板、兜底线、织密网,用妥妥的“就业成绩单”为稳增长兜底,使我们能够在“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中保持了战略定力。

尽管在确保“底线安全网”方面我们做了种种工作,但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机遇期和挑战期,在劳动力整体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和区域性问题日益凸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近日表示,2015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同比下降了0.8%。2015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了749万。毕业生人数年年递增,使得就业难成为常态,腾讯教育联合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推出2015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就业压力在加大,幸福感在下降。专家认为,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不是工资金钱,而是“压力”,“期望高、压力大,自然幸福感就低了”,而同样的压力,积极的人幸福感会高于消极的人。

有专家分析,三个方面因素对近期中国就业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是化解过剩产能会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二是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有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会造成企业用工不足;三是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群体的数量还在持续增加,这将对就业产生很大的压力。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65万人,比去年增加了16万人,而且中职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约也是这个数量。青年的就业群体加在一起大约有1500万左右。

因此,看起来“吃了上顿,不愁下顿”似乎是最简单的一种幸福,但这样的简单幸福如果政府不给予高度重视,就会使百姓产生极大的“不幸福感”。当前,迫切需要政府采取措施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把就业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协调推进,更多地创造就业岗位;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妥善做好化解产能过剩当中职工的安置工作;三是加大力度实施大学生的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四是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就业创业的能力和职业转换的能力;五是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六是为广大就业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只有先吃饱了饭,“幸福”等精神体验才有力气感受出来。其实,多数中国老百姓在确保基本就业的情况下,更愿意体验“稳稳的幸福”,功成名就或大富大贵也许是很多人的目标,但只要能够有份工作或自己做个小生意,凭借个人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每一个人在内心中也是满足的。简单快乐的生活并不可耻和低下,但如果一个社会连这样的基本要求都无法满足,那么社会的“底线安全网”就会出现漏洞,进而侵蚀整个国家的根基。

由此可见,就业问题并不单单是个人职业发展问题,而更是一个关乎国家兴亡的社会治理问题。“十三五”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决定性时期,也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关键性时期。这一特殊历史阶段容不得我们在社会治理方面有半点闪失,集中爆发的社会矛盾很可能会在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攀升的催化剂作用下不断发酵,最终酿成大的社会振动和变革,这样的社会伤害是执政者和普通百姓都不愿看到的景象。创建“幸福中国”,执政者必须要眼睛向下,找到百姓内心最大的最直接的基本需求,让最大多数的人不饿肚子,有一个体面的工作满足个人小小的物质和精神追求,精心织就确保底线的安全网,任何短期的困难与矛盾都会在百姓的支持下迎刃而解。实现社会充分就业,需要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共同发力,让百姓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任何挑战,让一缕缕幸福的阳光真正能够温暖民心,照亮道路,最终实现“幸福中国”的美好蓝图!

“幸福中国”专题研究

猜你喜欢
幸福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为了提升群众的“生态幸福感”
你们这样搓狗,狗不要面子吗!放着我来!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互联网+社保经办:用便捷提升幸福感
四大举措提升职工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