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用型教育环境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资源

2016-04-02 23:57张雨
文学教育 2016年36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应用型人才

张雨

高校应用型教育环境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资源

张雨

一、应用型教育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的迫切,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用型高校也应运而生。应用型高校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社会素养和竞争力。应用型教育的这些特点,也决定了教学模式上更加偏重实践教学的发展和运用。应用型教育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应用型人才,同时也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特点

视觉传达设计主要是指借助传播媒介通过对视觉符号语言组合而成的视觉图形设计传达给消费者的一种艺术设计形式。它受科技进步影响较多,尤其受到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媒体等技术进步影响较大。同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囊括的专业超越了传统平面设计专业的范畴,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表达更加科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性较强,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涉及领域更加的广泛,社会将需要更多具有高素质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这与应用型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

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现状

我国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起步晚,但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视觉传达设计人才也变得更加受欢迎。在应用型教育的不断推广下,我国近千所高校开设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一方面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开设的课程存在滞后性,其内容与快速发展的时代特征不相适应;在教学模式上也是机械性对西方教学模式进行模仿,“模仿有余,创新太少”对我国实际情况联系过少,没有更好的考虑我国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要求;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基础课程对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缺乏关注;针对学生的课题设计创新性不足,过于僵化与社会发展脱轨严重。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最主要的是考虑课程资源如何获得,课程内容的丰富将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资源的获得途径

(一)增强专业课程间的横向联系。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门艺术设计形式,其所要掌握的课程也较多,学生既要掌握平面设计理论和广告设计的表现形式,同时还要了解绘画中各种表达技法,同时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学生还要掌握摄影及3D动画等方面的技能。要想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增强其社会竞争力,就需要学校将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加强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融会贯通,而不是对专业一知半解,避免能做广告设计,去不懂色彩的运用等情况的发生。专业课程的整合也是获取课程资源的一种途径。

(二)加强课程的实践内容设置。应用型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应用人才,秉着这个教学理念,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破过去以理论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过去的“闭门造车”向“走出去”转变,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操作相结合,在实践中动手动脑,不断夯实自己的专业水平。应用型高校一般都会实行校企结合的模式,因此,能够为了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强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应多于企业合作,根据企业的需求去创作去设计,让学生的实践作品更加符合当前市场需要。

(三)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这也为与科技水平联系紧密的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便利,信息技术的进步让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变得多样化,不再局限在传统课堂教学,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获得有效信息,获得更多的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接触更多真实优秀的设计方案和案例,并可以在网络世界里和更多的老师、同学进行学习和交流。

(四)加强校与校之间的交流。目前为止,我国设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已近千所,因此,有进行学校交流的条件,同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又决定了其多进行交流对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和社会竞争力有诸多好处,加强校与校之间的交流,丰富学生课题设计内容,增强课题的创新性,进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作者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转型背景下高等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应用型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