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Op.10《四首钢琴叙事曲》五种演奏版本的研究

2016-04-03 19:37陈默默
乐府新声 2016年3期
关键词:叙事曲变奏曲勃拉姆斯

陈默默

勃拉姆斯Op.10《四首钢琴叙事曲》五种演奏版本的研究

陈默默[1]

勃拉姆斯19世纪德国非常卓越的音乐代表人物,而且当时勃拉姆斯所处的时代正是德国的浪漫主义发展正火热的时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古典主义的音乐发展逐渐被浪漫主义的音乐思潮所取代,并开始逐渐展露出在这个时期音乐发展的个人主义色彩,但勃拉姆斯仍然坚持自我的古典主义音乐思想,并非常理性的保持创作态度,但这种态度并非意味着他落后而又保守的音乐创作,而仍然保持了在古典主义音乐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所以在当时其音乐作品也展现出了那个时期的与众不同。在勃拉姆斯创作音乐的艺术思想中,他极具创新的把音乐艺术和音乐的思维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兼并,从而将音乐的文化价值更加深刻的表达出来,使其更加饱满和得到听众的认可,他把传统音乐进行了重新的诠释,并结合了时代的发展,从而逐渐与现代音乐有了一定的接轨,也即是推崇出一种全新的文化价值,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一种审美价值,达到了传承与新变的改革意义。本文将从勃拉姆斯《四首钢琴叙事曲》来探讨他这种兼容整合的艺术思维的钢琴音乐所具有的演奏版本的分析。

勃拉姆斯/《四首钢琴叙事曲》/五种演奏版本/探究和分析

钢琴作品的创作是勃拉姆斯进行创作的开始,但不是勃拉姆斯生平创作的主要体裁。勃拉姆斯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中,从最初的奏鸣曲,然后到中期的变奏曲,再到晚期的特性小品,这三个阶段是其钢琴音乐创作的一个基本历程,并形成了他整个生平钢琴创作的全部。从他很多作品的创作的特点而言,这三个阶段所不同的创作对包含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一种糅合精神表现,从而形成了一种在情感上既理性又感性同时还带有一定的矛盾特点的统一。也即是说勃拉姆斯为了达到古典主义的愿望,在写作结构中遵循形式化的方式,但同时也通过它拿手的对位技法来保持传统的和声体系的构成。与此同时,勃拉姆斯又通过独特的表达将钢琴作品中浪漫主义色彩的那种情感和氛围非常巧妙的传达了出来,因此这也是勃拉姆斯整个一生的作品精华,从而使得钢琴作品呈现出既端庄典雅同时又浪漫抒怀的特点。

一、勃拉姆斯的简介

(一)勃拉姆斯的生平简述以及创作思想

勃拉姆斯是出生在德国汉堡,父亲也是从事音乐事业,并擅长多种乐器尤其是管弦乐,因此勃拉姆斯跟随父亲学习了很多音乐知识,并对他后期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尤其是晚年的勃拉姆斯的音乐声誉得到了非常高的反响,但勃拉姆斯本人是一个性格较为内敛不爱对外社交的人,所以始终生活中一直独居并对很多各种类型的民歌进行了改编再创作,在19世纪中后期由于他的好友舒曼的去世对他的身体造成了一定的重创。在这之前勃拉姆斯自己提出了对“魏玛学派”统领天下的观点的反对,并成为当时大家对音乐争论的一个热点。勃拉姆斯在接下来的音乐道路中不断从思想上得到了更多的创想和发展,尤其是在钢琴曲创作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现。

(二)勃拉姆斯的音乐地位

勃拉姆斯的音乐创作虽然保留了古典主义的思想,但实际在听他的作品时并没有古典主义的那种收敛和保守,这是因为他放弃了使用传统的对位法来对主旋律的线条进行处理,而是采取了更加自由和多样化的复调组织来进行创作。而且勃拉姆斯从创作上就极力的确认旋律与和声是组成音乐的最基础元素,这也是他音乐中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色的地方,对后来的20世纪的音乐发展趋势有了一定的衔接和影响力。所以从这方面来讲,勃拉姆斯并没有墨守成规的固执在古典主义的思潮中,而是将浪漫主义以糅合兼并的方式实现了与时俱进,这也是归功于当时他所处的社会背景正处于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相交叉的时期;另外就是勃拉姆斯的钢琴老师对他在钢琴演奏方面的教导让他对众多卓越的音乐家例如贝多芬、巴赫有了认识和崇拜,并开始更好的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进行了再一次完美的融合创作,让两者交叉相汇形成一种更加自然和流畅的音乐精神,这也成为当时那个音乐时期最具有特殊性的一个音乐特征。

二、勃拉姆斯钢琴叙事曲的创作概述

(一)勃拉姆斯音乐创作的三个时期

勃拉姆斯的音乐创作的影响力主要是在19世纪中后期,而且作品带有非常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同时也不失一些古典主义的特点,从而创作出众多优秀钢琴曲。也是在这个时期勃拉姆斯的作品创作分为三个不同时期,第一时期的作品主要是围绕钢琴奏鸣曲为代表,传达的作品精神是一种充满了积极向上和无限活力的一种热情;第二时期的作品主要以变奏曲为主,这一部分主要体现了作曲家在创作技法上的成熟;第三时期的作品则是以特色小品为主作,表达了其在审美方面的深刻性而淡化在形式上特点的突出。所以纵观勃拉姆斯的这些钢琴创作,其中叙事曲所具有的音乐艺术的魅力给勃拉姆斯也带来了巨大的创作影响。

(二)勃拉姆斯叙事曲的创作技法

在勃拉姆斯的大部分钢琴乐曲中浪漫主义色彩的叙事诗影响较为浓厚,所以在内容上和情感表达上都有着非常鲜明的个人性格色彩,从而形成了勃拉姆斯的作曲风格。首先是节奏上通过跨小节的方式来对节奏进行切分,然后使用三连音和交叉节奏使得整个乐曲的节奏偏向活泼轻快;而在创作织体中,在主调音乐将复调的元素进行了加强,这种复调性的技法也是并用了乐队化的织体,能够让演奏与键盘之间更好的贴合,让声部中交响配器之间的独立性更强烈;而在曲式上勃拉姆斯更加注重贴合古典主义的结构。而且勃拉姆斯在所有叙事曲中都使用了总结性的主题,尤其是通过性格描述深化的音调为主,并把握好在节拍和速度上继承古典音乐的精神。但对于勃拉姆斯使用这种小型曲式结构的原因主要是勃拉姆斯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正处于浪漫思潮兴起和发展的时期,所以他一方面在保持原有古典主义精神思潮的同时,还不要接受新型的浪漫主义音乐精神的影响和同化,而且勃拉姆斯所创作的这种曲式结构是通过音乐素材所生成而来,而在当时为了满足大量的听众的奏鸣曲的需求,他开始接受浪漫主义叙事诗的引导和启发,并开始创作出短促而精悍的四首叙事曲。

三、对勃拉姆斯《四首钢琴叙事曲》五种演奏版本的探究分析

(一)富有特色的节奏

三连音节奏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节奏,能够给音乐带来巨大的爆发力。勃拉姆斯在他的四首钢琴叙事曲中也应用了这种三连音节奏,来让乐曲更加具有一定的张力特点。例如在《匈牙利歌曲变奏曲》Op.21变奏一中,演奏时要求右手三连音一气呵成,再加上紧凑和和弦并外加很大的演奏力度,让这部分的音乐呈现出具有非常强劲且又有一种激烈无比的氛围。在这首变奏曲中的结尾部分也是通过这种三连音节奏的方式来呈现非常具有张力和表现力的音乐情绪,然后在变奏十三第二乐段的末尾部分也应用到了力度很大的三连音,然后逐渐循序渐进的弱化到第三乐段的温婉抒怀的部分,从而让整首乐曲更加具有变化多端的表现力,并彰显了一种无限活力的快感,节奏感的激烈也有力的表达出了这个匈牙利民族所具有的突出特征。

(二)织体中复调表现的分析

勃拉姆斯在复调作曲方面具有非常高超的技艺才能,他把复调作为充分表达音乐精神和主题的一种极为关键的技艺手法,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了自己在古典主义音乐思潮中的一定立场态度。在他的四首钢琴叙事曲中,也充分表达了他运用复调作曲技术的成熟与优势,并让作品在呈现出来之后更加具有独创性特点,带给听众不一样的听觉享受。例如勃拉姆斯的《亨德尔主题变奏曲》Op.24是众多变奏曲中非常著名的一首,作品中所包含的变奏曲和赋格总共有20段,在作品的主题方面使用的是亨德尔的大键琴用的《3首组曲》,其中第六变奏和第十六变奏都是通过赋格的应用达到了一种更好的音乐效果。另外在谱例12中,主题首先出现在右手的声部,然后又通过低八度的方式出现在左右声部,谱例13的主题则是首先出现在左手声部,然后是通过高八度的方式出现在右手声部,这种织体所形成的交响化的特点也是勃拉姆斯钢琴乐曲中最突出的特点,尤其是在四首钢琴叙事曲中,让钢琴的各个音区都尽可能的发挥了在钢琴音域中的无限性特点,从而让音色、演奏力度以及音区的相比较来突出音响层次的那种丰富多样性。勃拉姆斯更擅于通过六度、八度、十度音程来提高他作品的交响性,另外勃拉姆斯也喜欢通过跨度较大的和弦和密集型和弦来增强作品的音响效果,制造一种浑厚而有气派的音乐氛围。

(三)对作品和声与调性方面的演奏分析

在勃拉姆斯所创作的五首钢琴曲中,主要是以古典传统和声为重点,并所擅长运用大小三和弦和大小七和弦,例如在《亨德尔主题变奏与赋格》op.24的主题里,主要使用的是主三和弦、下属和弦等。在《匈牙利歌曲变奏曲》op.21.2的主题中则是利用了多种不同的和弦包括下属和弦、属七和弦、属和弦等,而且选择了较为朴素简单的和声语言。在当时勃拉姆斯同时期的作曲家瓦格纳作品就从结构上尤其是和声方面的选择具有非常大的区别。而他作品的调性内容,并不是利用这种调性的反复转换使用让变奏材料得到更加新颖的创作,而是利用音乐材料和创作发展的变化来寻求不断更新的作品变化。在进行调性的变化中,也是遵循同主音大小调的原则,也即是说调性的安排和规划要与主题的调性保持相一致,而不会发生其他变化。

(四)对演奏的主题特点分析

《舒曼主题变奏》Op.9主题的作品是源于勃拉姆斯非常崇拜的音乐家舒曼的作品《彩色的叶子》Op.5的第一首,勃拉姆斯为了表达自己对舒曼这位朋友的感恩与回馈,将其献给了最好的朋友舒曼。而且舒曼对于这首作品也给予了回馈反应,说出了他个人对于这个变奏曲的想法,说他对其的对位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揣摩到了作品中仿佛有一个非常柔情而有娴熟的脸,而且给人一种非常新鲜的感觉,带给人一种非常独特而又别致的感觉。而《原创主题变奏曲》与《匈牙利歌曲变奏曲》这两首都来自于民间音乐曲调的主题都是在编曲和调性上选择了同样的方法,而且他们所具有的主题音调也是同样来自民间。又例如《原创主题变奏曲》的音调就非常类似于德国的民间歌曲的特点,其风格具有非常浓厚的德国民歌的特色,能够让人们进行非常踊跃的传唱和歌颂的性质。而从这首《匈牙利歌曲变奏曲》就能够从曲名看出这首变奏曲的主题来源是根据匈牙利的民间歌曲所得来,这也是勃拉姆斯的作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之一,能够给听众带来非同凡响的视听效果,这种影响力也是因为其来源于民间并结合民间音乐所创造的原因。最后,对勃拉姆斯在音乐创作历程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任务则是在浪漫主义时期享誉巨大声望的著名音乐家亨德尔,他对勃拉姆斯的影响使得他能够不断的坚定音乐的创作理念,并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勃拉姆斯的《亨德尔主题变奏曲与赋格》OP.24的主题取材就是来源于《降B大调组曲》的末尾结束部分。在当时勃拉姆斯所生活和创作的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交叉过渡的时期,他非常深刻的研究分析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思潮的对位法的创作技巧,并努力践行将这种巴洛时期的音乐风格有效的注入到自己的音乐作品中,形成了如今勃拉姆斯作品中很多采用赋格和对位法的方式构成自己的创作,这也极力证明了传统古典主义是他创作的根本基础,同时善于与时俱进,让他的音乐更具有时代的特点和划时代的音乐独特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勃拉姆斯根据根据自己从小的音乐天赋以及后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和创造力,开创了音乐创作中非常新颖而独特的展开式变奏技法的音乐理念,并在当时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交叉过渡的时期,能够秉承古典主义的音乐思潮,然后结合浪漫主义的新音乐思想,达到一种统一和融合,让传统的音乐创作得到了更好的升华和创新,并对传统音乐的体裁有了更加大胆的挖掘和开发,为音乐的创作带来了划时代的意义和价值。

[1]张璟.勃拉姆斯交响曲的特定格局[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4

[2]桑桐.勃拉姆斯喜用的一种和声手法(一)——纪念勃拉姆斯逝世110周年[J].音乐艺术,2008

[3]王瑞,汪晓庆.精致于形卓越于心——勃拉姆斯重唱套曲(Op.20)的音乐语言与艺术风格[J].音乐艺术,2012

[4]金毅妮.以浪漫主义手法实现古典主义理念——勃拉姆斯管弦乐法风格分析[J].中国音乐学,2013

[5]高华曼.勃拉姆斯〈钢琴狂想曲〉创作特征与演奏特点探讨[J].大观,2015

(责任编辑高倩)

J616.22

A

1001-5736(2016)03-0124-3

[1]作者简介:陈默默(1981~),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叙事曲变奏曲勃拉姆斯
民歌主题变奏曲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著名的勃拉姆斯摇篮曲 教学设计
奔驰在祖国大地上
——选自大型交响叙事曲《苗寨的故事》
心情变奏曲
勃拉姆斯《弦乐六重奏》(Op.18)中的“家庭音乐性”
浅析《兰花花叙事曲》特色揉弦的运用
春日条纹变奏曲
性依存叙事曲
老棉裤变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