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乐评的“话语暴力”:成因、影响及引导、净化

2016-04-03 22:22刘家懋
音乐传播 2016年4期
关键词:暴力话语环境

■刘家懋

(南京艺术学院,南京,210013)

网络乐评的“话语暴力”:成因、影响及引导、净化

■刘家懋

(南京艺术学院,南京,210013)

受到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其他各方面影响,在网络上,乐评的“话语暴力”长期存在,其产生的原因有网络环境的开放、网络乐评者素质的参差不齐、浮躁焦虑的社会心态等等,不但对音乐作品和作者产生伤害,还表现出话语的凌乱和标准的迷失,从而对社会音乐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应发挥乐评人的引导作用,并净化网络乐评环境,以构建健康的网络乐评话语新环境。

网络乐评 话语暴力 话语环境 文化建构

互联网不仅方便了人与人的沟通,也成了音乐信息交流传递的平台。音乐受众不仅能在网上欣赏、分享、下载音乐,还能够在网络中进行乐评活动。网络乐评是伴随着网络中音乐的出现而产生的,它可以是对音乐的理性分析,也可以是感性的表达。因此需要先说明的是,本文所阐述的网络乐评,不能将其归为严格意义上的音乐批评——它不像音乐批评那样需要严谨的理论性、逻辑性以及一定的批评目的、标准、方式。网络乐评虽可以同样具有一定的思想逻辑,但更多的是体现乐评者主观的感性诉求——结合其自身性格、素质、文化背景、知识结构来对音乐或者音乐人进行深浅不一的评论。评论者可以是专业的乐评人,也可以是音乐的爱好者甚至不具备音乐常识的普通欣赏者。网络乐评因其具有更宽泛的参与者和受众,已经带动起一种特别的网络音乐文化,且这种网络音乐文化已经对现今主流媒介的乐评话语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话语暴力”是中国文化界、学术界和网络媒体非常关心的文化现象之一。网络给我们带来可以容纳海量信息的空间,大众能在互联网上享有匿名的自由,没有面对面的尴尬,没有对言语行为的责任要求,所以在面临一些对象的时候可以很随意、无拘无束地阐述个人的观点,这些观点可以是理性分析后的表达,还可以是随性的,甚或是偏激的言论——其中难免夹杂着话语暴力。产生网络话语暴力的原因有很多,如对社会转型的浮躁焦虑的心理、标新立异的个性张扬,或者是因为某种背地里利益的驱使。①黄桂萍、吴文虎《对网络话语暴力现象的探讨》,载《现代传播》2007年第5期。网络乐评的话语暴力则表现为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大众文化心态与网络话语暴力的背景下,通过网络媒介,僭越一般价值取向、道德准则或法律规章地对音乐作品或音乐人进行诋毁、侮辱、嘲讽的各种言论。研究网络乐评的话语暴力,对乐评未来在网络中的健康发展以及文化建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乐评话语暴力分析

首先可从产生原因、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对网络乐评的话语暴力进行一番分析。

(一)产生原因

网络乐评话语暴力产生的原因可从网络环境、网络乐评者素质和社会心理等方面寻得。

无拘束的网络环境在网络媒介出现以前,乐评多见于报纸、杂志或者电视等其他媒介,乐评者多署名进行评论,对自己的观点、语言行为等都负有一定的责任,且乐评者的素养基本有着一定的标准体系。网络乐评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乐评模式,乐评不再只是专业人员的工作,虽然进行网络乐评者不乏专业的乐评人,但也会有一般的音乐受众——他们可以是音乐爱好者,也可以是不具备一定音乐常识的听众。网络环境为他们提供了自由开放且相同的评论空间和权利。这使得他们能够自由地进行音乐评论,他们的乐评无人“把关”,开放自由的空间成了诱发乐评话语暴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网络乐评者素质参差不齐在业界还在为“乐评人是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乐评人”这个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网络乐评的出现让概念争论变得更为复杂,也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从“乐评者”的概念上来说,当初所强调的音乐常识,或者说“读谱”的技能在网络乐评中不再是乐评者必要的素质。①参看钱天华《乐评的价值取向远比“乐评人”更重要》,载《音乐周报》2014年7月9日,第A02版。在网络上,专业的音乐评论家与普通听众均可对音乐进行评论。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其乐评也深浅不一,因皆积极地对音乐发表想法,而同作为“乐评者”共生于网络空间之中。这也使一些不具音乐常识而仅有强烈主观意识的乐评者会仅凭自己个人好恶来“评判”音乐的好坏。随之而来的便有可能是话语暴力在这种强烈主观意识中得以滋生。

浮躁焦虑的社会心态在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浮躁焦虑的心态影响着人们对音乐的欣赏以及内心的活动。在现实生活中的素质、身份、地位不同的网民,在参与乐评时,有可能为了宣泄或者表达自己的个性而展现出与众不同或者逆反的心理状态,进而采用话语暴力的方式进行乐评活动。

(二)社会影响

网络乐评话语暴力不但对音乐作品和作者产生伤害,还表现出话语的凌乱和标准的迷失,从而对社会音乐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对作品和作者的伤害有音乐的地方就有乐评,乐评的内容直接作用于音乐欣赏者和音乐创作者,也会对音乐作品的本体产生影响。网络乐评充斥于广阔的网络空间之中,其话语暴力无疑是消极的一面。谨举时下流行的音乐应用软件“网易云音乐”中的一例。“网易云音乐”受欢迎的原因不仅因为其有音乐欣赏、分享等功能,还在于开设了乐评专区,鼓励用户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进行乐评活动,用户可以在乐评部分自由地交互。然而,在繁多的乐评中不乏话语暴力的出现,如:香港Beyond乐队的代表作之一《喜欢你》(由黄家驹作词、作曲,收录在Beyond乐队于1988年发行的专辑《秘密警察》之中)的乐评中有许多Beyond乐迷的正面评论,也有不喜欢主唱黄家驹的听众对其进行“吐槽”甚至谩骂;这首歌由于在近年被流行歌手邓紫棋翻唱,使得不同演唱者的歌迷在双方的乐评中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由最初的比较议论发展为互相谩骂而至引发话语暴力。虽然听众有在乐评区自由表达意见和观点的自由和空间,但是话语暴力的出现无疑是对作品本身以及作者、演唱者等造成伤害,所产生的后果在今后音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话语的凌乱与标准的迷失网络乐评除了表达乐评者一定的主观意识,很难也很少表现出有理有据,特别是在产生话语暴力时,由于过于强调主观的表达而产生话语凌乱、语无伦次甚或强词夺理的现象,所表达的观点或许不能作为“乐评”而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网络乐评标准的迷失。在早期专业的乐评之中,乐评人虽然也会因为性格、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对音乐评论发表不同的声音,但是他们有一套相对稳定的乐评标准以及理论,并会恪守自身道德、职业操守和法律底线,这种有意识的乐评能对听者的音乐欣赏产生一定的引导性。而在网络乐评时代,留言性质的话语抑或话语暴力的表达让网络乐评不再具有强的导向性以及参考价值,无法引导听者更好地去欣赏音乐,即网络乐评的话语暴力使得乐评话语凌乱,乐评标准亦迷失在网络之中。

二、构建网络乐评话语新环境

要构建新的、健康的网络乐评话语环境,一方面需要发挥乐评人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也需要净化网络乐评环境。

(一)发挥乐评人的引导作用

引导的缺乏是网络乐评话语暴力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专业与非专业的乐评人应该共同担负起引导网络乐评的责任。

专业的乐评人有从事专业乐评工作的经验,有一套乐评理论与乐评标准,知道如何评论音乐,懂得规避乐评话语暴力,因此他们的乐评有很强的参考性。在其正确的引导下,大众在接纳其乐评时,也能够学习正确地、理性地表达自己的主观乐评内容。

非专业乐评人的乐评引导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虽然不以乐评为谋生手段也不从事专业的乐评研究,但是他们往往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以及理性价值判断和正确的审美观念。而且,非专业乐评人还有其优势:首先,他们不从事乐评职业,不依赖于乐评稿费维持生计,可能相比而言更敢于说实话讲真话,不会担心名誉受损或者受到舆论的侵扰,而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乐评;其次,许多非专业乐评人来自音乐发烧友群体,有着强烈的感性诉求与表达愿望,从而表现出特有的写作热情;再者,非专业乐评人作为“行业外”人员,不仅对乐评有充分的兴趣,而且有着宽广的视野以及丰富的知识结构,这种“跨界”背景无疑对乐评活动有积极的补充、拓展意义——当用更加宽广的视角来观照乐评对象时,其中透出的启发性和想象力,既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也增强了趣味性。①参看张佳林《非专业乐评的利与弊》,载《音乐周报》2012年5月23日,第11版。“凡是会写作文的,又是音乐爱好者,就应该都会写音乐评论”,②梁茂春《人人都可以写音乐评论》,载《音乐周报》2006年2月24日,第5版。这种说法就是鼓励更多的非专业乐评人参与乐评。

无论是专业的乐评家,还是非专业的乐评者,只要他们能正确地表达并指导音乐受众进行乐评活动,就应该让他们成为意见领袖,为健康积极的乐评话语环境提供正确的引导。

(二)净化网络乐评环境

构建一个新的网络乐评话语环境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在乐评人进行引导的同时,净化网络环境显得格外重要。

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在《乌合之众》里提出“群体是个无名氏,因此也不必承担责任”③[法]古斯塔夫·勒庞著《乌合之众》,冯克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0页。——他提出的这种群体的心理暗示是导致个人的责任感在网络中消失的重要因素。关于网络乐评话语暴力的化解,有人提出用网络实名制来规范乐评,笔者认为,这虽然看似有理,但是目前网络环境不具备将其完全实现的条件,而且这也不利于网络乐评的健康发展——网络上之所以能出现不同的声音,有很大程度是因为匿名的缘故,这虽然催生了话语暴力,但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加自由、开放的表达环境,在现实中不会表达的情感在此可得以宣泄。

要构建一个健康的网络乐评的话语环境,还需要对外界环境进行调控。有关监管部门应该切实担负起一定的责任,积极宣传正面的乐评话语观,例如可以在乐评专区积极鼓励正确的乐评观,对有意义有价值的乐评进行遴选,采用置顶或提升的方式,将其置于乐评区中显著的位置,适当将有话语暴力倾向的乐评进行删除或者降序,让乐评环境得到正确的引导与净化,从而能进一步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宣扬正确的价值观,端正乐评话语,传递正能量。

结语

大众在虚拟网络空间里欣赏音乐后的表达,应当有一种理性的价值判断诉求。但网络乐评的话语暴力会随着互联网的存在而长期存在,我们无法在一定的时间内杜绝它的出现。建构健康的网络乐评话语环境任重而道远,我们要走的是一条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在引导和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前行。

(责任编辑:韦 杰)

刘家懋,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音乐传播。

猜你喜欢
暴力话语环境
反性别暴力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暴力”女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暴力云与送子鹳
向暴力宣战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