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污点》中犹太性和“美国梦”的双重幻灭

2016-04-03 23:12王秀银
关键词:美国梦菲利普罗斯

王秀银, 明 蕾

(三峡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人性的污点》中犹太性和“美国梦”的双重幻灭

王秀银, 明蕾

(三峡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北 宜昌443002)

摘要:《人性的污点》是菲利普·罗斯“美国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讲述了一个伪装成犹太人的非裔美国人一生追求“美国梦”,但最终还是输得一败涂地的故事。本文从犹太性、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多个角度探究主人公“美国梦”幻灭的原因,反映出“美国梦”的虚假和局限,揭露了现代美国社会畸形的“美国梦”。

关键词:菲利普·罗斯; 《人性的污点》;犹太性; “美国梦”

菲利普·罗斯是美国著名的犹太小说家。在他的一生中,获得过无数的奖励,他也是当代美国获奖最多的作家之一。由于一系列出色的作品,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最有竞争力的候选人之一。《人性的污点》[1]是他美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2003年这本小说曾被拍成了电影,获得了来自全世界的关注。该小说讲述了一个肤色较浅的非裔美国人“美国梦”的故事。虽然科尔曼·西尔克是雅典娜学院的教授和院长,但是他内心深处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他其实是一个非裔美国人,由于肤色比较浅,他一直佯装自己是一个犹太人。为了保护好自己的身份,他甚至不惜与自己的母亲和家人断绝来往。然而有一天,他居然因为种族歧视被控告。因为在一次课堂上,他用带有种族歧视的词“spook”来表示“幽灵”,但实际上他并不知道那个词有暗指“黑鬼”的意思。由于这件事,他被迫辞去了工作。他的妻子因为接受不了突如其来的打击而死于心脏病,他也在一场车祸中丧生。

早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们都非常关注菲利普·罗斯和他的作品。早期评论家的关注点在于他作为一个犹太人怎么展现犹太性。例如,艾伦·库珀在他的《菲利普·罗斯和犹太人》中关注罗斯的犹太性,展示了罗斯把犹太性和美国现代生活的结合,罗斯还探寻了多元文化对美国社会和居住的犹太人的挑战[2]。在罗斯的后期作品中,他试图更深层次地去挖掘现代人的本性和他们的困惑。在《在燃烧的火焰中:菲利普·罗斯后期的作品》[3]中,简·哈里欧和本·西格尔发现罗斯混合现实和虚构的小说来反映性别、身份、种族、道德、政治和死亡的主题。美国对于罗斯的研究从最初的关注其族裔身份发展到把其置于当代美国文学的大框架下加以考虑,并引入各种当代流行文学批评理论。

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才开始有对罗斯及其作品的研究。国内对其的研究都是论文形式,迄今还没有关于他和他作品的研究专著。国内主要聚焦在小说中主题研究和身份危机等。黄新川《<人性污点>的悲剧主题解析》[4]用西方悲剧发展理论剖析主人公;赵乐芳《<人性污点>中的伦理道德观》从道德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当代社会中的一些伦理道德现象以及罗斯的道德思想[5];欧元春《身份流放的悲剧——从<人性污点>看菲利普·罗斯的身份观》着重于流放传统,并结合罗斯作品特点和历史语境分析了罗斯的身份观[6]。

尽管学者们都对《人性的污点》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但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研究。本文将从犹太性和“美国梦”两个方面着手,分析导致主人公梦想幻灭的深层次原因。

一、科尔曼·西尔克追梦的过程

1.犹太性与“美国梦”的定义

犹太性是犹太人独有的民族特性,“一个人的犹太性既不会因为选择参加较多的犹太活动而有所增加,也不会因为参加较少的犹太活动而有所减弱。没有哪个犹太人比其他犹太人更具有犹太性,也没有哪个犹太人的犹太性会因为与非犹太人通婚而有所消减,因为这种犹太身份是自在的,独立于一个人的人生之外的。”[7]这个观点是强调犹太人的血统,也就是说一个人身上流的是犹太人的血,那么他的犹太性是不会变的。罗斯作为第二代美国犹太移民,生在美国,但内心的犹太性是根深蒂固的。因此他的小说主要是描写美国的犹太人,创作主题始终围绕着犹太人和犹太问题。他早期作品的人物大都是犹太知识分子,因为这些人是美国犹太移民的代表,拥有着正直善良、勤劳简朴、学识渊博等优良品质。

他们来到美国,是因为美国一度被美化为世界的伊甸园。在美国早期历史中,第一批移民都非常勤劳、节俭,他们在美国成功地奋斗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将“美国梦”第一次引入到社会中的是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他指出:“在这片土地上存在着这样一种梦想,它让每个人的生活更加美好、富有和充实,并且根据能力或者成就有着各自的机会。这不仅仅是拥有汽车和高薪的梦想,而是希望有一个很好的社会秩序使得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并为别人所认可,不管其出生或者地位所带来的优越环境。”[8]“美国梦”的这种精神受到了移民者的追捧,因为只要他们能够努力奋斗就有可能成功,并且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然而后来,“美国梦”发生了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尽管人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是对社会和世界都充满了迷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了超级大国。但同时,各种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峻,例如,激烈的社会竞争,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层出不穷的政治丑闻。所有的社会变化对美国先前的思想价值观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许多美国作家创作了大量关于“美国梦”主题的优秀作品。他们批判政府用虚假的故事欺骗美国人民,还揭露了美国道德和价值体系的瓦解。

作为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非常关注在追求“美国梦”的过程中,各种美国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对犹太人价值观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那些人物都抛弃了自己的身份和信仰去追求金钱、权力和社会地位,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丢失了犹太性的他们痛苦和内疚,最终导致了他们“美国梦”的幻灭。

2.一个佯装成犹太人的黑人的“美国梦”

在科尔曼的童年时期,他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因为在家庭的庇护下,他并没有意识到来自他人的歧视。他曾经是一个成绩非常优异的学生,还是一个优秀的拳击手。但是当他离乡背井,上了大学,他才开始意识到他作为一个黑人的身份的尴尬。在别人眼里,不论他在学习上多么优秀,他只是一个黑人,“‘每当一个白人和你打交道的时候’他父亲总是告诫他家人‘不论他意图有多善良,他总会以为存在着智力低下的问题。即使不直接用言词,他也会用面部表情,用语气,以他的不耐烦,甚至相反,以他的忍耐力,以他美妙的人道的表现跟你谈话,仿佛你是个白痴,而倘若你不是,他就会非常惊讶。’”[9]92

他父亲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但是在他人生晚期,在火车上作为一个黑人服务员,遭受了一个白人乘客的种族歧视而突发死亡。在父亲去世之后,他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了。他意识到种族政治的不平等,永远都是有利于白人而试图影响改变黑人。他不想被划分到黑人一类,他想成为“伟大先锋中最伟大的那个我”[9]96,所以他辍学,靠着自己浅色的皮肤假装成一个犹太人参军了。

科尔曼并没有因为自己的黑人身份而自卑,但是社会因为他是黑人而“杀”死了他。在这样的社会中,他渴望成功的意义何在?他无法理解更不能接受,他所有的努力和成就都因为他的身份而崩塌。作为一个出色的拳击手,这无疑是致命的一击,因为他没办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和身份。所以他决定放弃自己的身份,佯装成一个犹太人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名誉、社会地位还有来自他人的尊重。他选择和亲生母亲以及整个家庭脱离关系,事实上他也做到了,他成为了雅典娜学院一名优秀的教授,并且和一名真正的犹太女人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实际上他却痛苦地感到愧疚,“这就是没有完成他父亲理想的结果,将他父亲的命令抛到了九霄云外的结果,一股脑儿背叛他父亲的结果,如果他像父亲那么做,像瓦特那么做,一切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9]164强烈的愿望促使着他去实现“美国梦”的自由,尽管他知道这个自由是短暂且危险的,他也不惜花费巨大的代价。

科尔曼为什么选择佯装成一名犹太人?又为什么选择和一名真正的犹太女人结婚?除了当时美国社会大环境中,犹太人的身份地位优于黑人这一原因,主要还是因为罗斯的犹太情结,我们可以看到罗斯内心对坚持犹太性的提倡和自身对犹太性的坚守。

二、科尔曼·西尔克“美国梦”的幻灭过程

1.社会因素

20世纪下半叶,美国兴起了许多民权运动。例如,黑人权力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同性恋运动。他们的呼声尽管收效甚微,但是得到了整个社会的关注。随后“政治正确”逐渐爆发了。“‘政治正确’常常涉及到,或者说是支持广泛的社会、政治和教育变革,尤其是红色历史不公等问题,例如种族、等级、性别和性取向。”[10]就像故事里那个叙述者南森·祖克曼说的一样,“政治正确”意为:“当下流行的字眼,意思是尽力抑制任何偏离健康指南的行为,以使每个人都觉得‘舒服’,不做他那被人指责的正在做的事情,而要做,他认为,只有上帝才知道的我们中哪位道德哲学家认可的事情。”[9]137考虑性别、种族和道德背景,每个人都避免出现冒犯或者歧视他人的言论。否则,他们将受到“政治错误”的控告以及公众的批判。

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得他们原本的目的已经发生了改变。在90年代末期,人们一旦被贴上了种族歧视或者性别歧视的标签,他们就会面临着失业、被社会声讨、法律惩罚甚至是死亡的威胁。所以人们在言行上非常谨慎,他们靠牺牲自由维持着道德和政治的形象。

不幸的是科尔曼·西尔克在课堂上用了“nigger(幽灵)”这个词,这么一个敏感的带有种族歧视的单词意为“黑鬼”。他就被那些所谓的“政治正确”的法国女权主义者贴上了种族歧视的标签。作为雅典娜学院的院长,科尔曼·西尔克在教学形式上有着不同于其他同事的观点,所以他的同事趁机报复他。最终,他们迫使他辞职了。这完全是一个荒谬的控告。首先,科尔曼·西尔克自己就是一个非裔美国人。其次,那两个学生以前从未上过他的课,他也就无从知道他们的身份。最后,所有老师都知道他曾聘用过一个黑人教师。罗斯通过科尔曼带有讽刺意味的命运揭示了90年代“政治正确”的虚伪并且深刻地揭露了那些出于报复而假装表现拥护“政治正确”的虚伪的人们。科尔曼自由的梦想断送在了“政治正确”上。

2.个人因素

科尔曼对生活有着雄心壮志,他坚信伟大的美国神话可以抹掉过去,重建自己的命运。他也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稚嫩的科尔曼并没有意识到他的命运不仅仅只能依靠自己内心的力量,它还会受外界的影响。一般来说,人们满足着社会的需求和期望而活着。社会环境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塑造着人们的身份、思想和情感。当少不经事的科尔曼意识到自己并不能控制自己的生活,他决定成为一个犹太人。但当他开始改变自己命运的那一刻,已经注定了失败。

科尔曼并不能靠自己的思想改变这个社会,但他能通过自我创新去适应这个社会。浅色的皮肤是父母给他的恩惠,成为了他设计自己未来生活的一个有用的工具。他悄悄地伪装成一个犹太人,但最终在他70岁的时候暴露了。直到那个时候他才意识到,他将为自己的错误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小说中,罗斯告诉我们在美国社会种族的重要性。事实上,科尔曼的一生是20世纪非裔美国人悲惨境遇的一个小小缩影。科尔曼出生在一个黑人家庭,由于优异的学习以及出色的拳击,他寄托着整个家庭的希望。但是当他面对了一系列不平等待遇后,才发现这个社会并不是他想象和期盼中的样子。他认为只有逃离种族身份才是实现自己梦想的唯一途径。如果不是因为种族原因,他妈妈应该是一名优秀的护士,而不是靠推销为生的推销员,他爸爸也应该是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公民,而不会只是火车上一名服务员。

科尔曼拒绝接受由于他的种族身份而受到伤害这个事实,他不理解种族身份意谓着什么。他比很多同龄的年轻人都要聪明,但是他为什么没有去哈佛大学,为什么被初恋拒绝。第一次恋爱的结束严重伤害了科尔曼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决定抛弃他的家庭和身份,成为了一个犹太人。最后,他娶了一位真正的犹太女人依瑞斯。如果不是那件“幽灵事件”,事实上他确实是人生赢家,他有一个完美的婚姻生活,在社会上也有享有地位,他得到了所有自己想要的。

三、结论

作为美国一个伟大的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作品总是能展现出犹太性,《人性的污点》也不例外。虽然表面是一个黑人在追求“美国梦”,但事实上罗斯还是涉及到了犹太人的话题,主人公是一个装扮成犹太人的黑人。罗斯对犹太人的历史和美国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都有很深刻的见解。在小说中,他揭露了90年代学术圈的虚伪以及疯狂的“政治正确”,通过一系列的社会现象分析了“美国梦”的幻灭。

“美国梦”是美国社会永久的主题,在不同时期美国的个人主义和民族精神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美国步入工业社会以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并没有给人们提供多少自我创新的机会。科尔曼,一个有着浅色肌肤的非裔美国人,佯装成一个犹太人,逃离种族歧视去发掘自己的潜力和能力,最后还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他历经了强烈的愿望、巨大的努力和梦想的幻灭。讽刺的是,他作为一个黑人,居然是因为种族歧视的控告而终止了来之不易的事业,最终他整个人生也因此而崩塌。

分析完小说,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梦”幻灭的表层原因是他的自欺欺人和虚伪的社会,他根本就不可能实现梦想。他认为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就一切皆有可能,然而他忽视了他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而是社会和历史在操控着这一切。引起他梦想幻灭最深层的原因就是自我创新和时代之间的矛盾。当他直面自己的身份和自身困境的时候,科尔曼因为自己的内心和外界力量的较量,放弃了自己的身份,迷失在了追寻“美国梦”的路上。罗斯讽刺那些渴望“美国梦”而毫无希望的人们和他们崩塌的梦想。罗斯通过展现“美国梦”的悲剧,从而反映出“美国梦”所倡导的自由、民主与和平的虚假,揭露了在现代美国社会畸形的“美国梦”。

参考文献:

[1]Roth, Philip. The Human Stain[M]. London: Vintage, 2001.

[2]Copper, Alan. Philip Roth and Jews[M].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66.

[3]Halio, Jay L. & Ben Siegel. Turning up the Flame: Philip Roth’s Later Novels[M]. Delaware: University of Delaware Press,2005.

[4]黄新川.《人性的污点》悲剧主题解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11).

[5]赵乐芳.《人性污点》中的伦理道德观[J].黑龙江:青年文学家,2009(18).

[6]Cohen, Steven M. & Eisen, Amold M. The Jew Within: Self, Family and Community in America[M].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0.

[7]欧元春.身份流放的悲剧——从《人性的污点》看菲利普·罗斯的身份观[J].外语论坛,2011(23).

[8]Adams, James Trulow. The Epic of America[M]. Boston: Little Brown,1931.

[9]人性的污秽[M].刘珠还,译.译林出版社,2011.

[10] Soukhanov, Anne H.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2000.

[责任编辑:赵秀丽]

中图分类号:I 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219(2016)02-0099-04

作者简介:王秀银,男,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明蕾,女,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12-05

猜你喜欢
美国梦菲利普罗斯
韦斯特罗斯新旅游中心
彭罗斯雪花拼板
先来后到
我想自己做
活跳板
德里克·罗斯招牌动作之偷天换日
大笨熊巴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