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人民、普惠大众是杂技发展的捷径

2016-04-03 23:21巴赫提亚巴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理论研究室
杂技与魔术 2016年5期
关键词:杂技魔术民间

文/巴赫提亚·巴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理论研究室)

走近人民、普惠大众是杂技发展的捷径

文/巴赫提亚·巴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理论研究室)

杂技是一门特殊的表演艺术,杂技演(学)员需要沉下心来练功、扎实钻研、努力创新,付出更多的血汗,但即使这样也不见得可以成为杂技表演艺术家,因此杂技从业人员相对较少。新疆的杂技团体有新疆杂技团、兵团杂技团,以及两三个民间团。正是由于杂技从业人员少,造成了杂技的社会化演出不足,并影响杂技艺术创作、艺术表演、艺术创新等方面。从传统项目到革新,从传承到创新都受到很大的局限。

一、在社会中找到表现的空间

从杂技表演上来看,爬杆、顶技、蹬技、空中飞人等传统项目,都要由专业人员经过多年艰苦训练才能登台表演。同时,随着科技成果被融入移植到杂技表演中,极大地丰富了杂技艺术的惊险奇特点,并为杂技艺术开拓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和增添美轮美奂的艺术想象空间。一种艺术需要创新,需要从传统到现代的更替,需要有更多的人参与,实现社会化、大众化的参与度,只有这样我们的杂技艺术才能更好地走向社会。

杂技艺术的美,在于观众在拍手叫绝的同时引发他们艺术感受的热情以及探秘的兴趣,在互动中使杂技艺术在更多的人群中观赏,成为观众喜爱和热衷的艺术。同时,杂技艺术的传统项目需要保护,但更需要创新。这种创新的渠道应该在民间,让大多数人了解认识传统的中国杂技魅力,甚至是参与表演,从而倒逼从业人员去创新。对杂技魔术兴趣最大的莫过于青少年,这在启迪他们的才智,培养他们的艺术认知能力,诱发他们的探索精神都是很有益处的。杂技艺术的惊、险、奇是观众感兴趣的缘由,也是最吸引眼球的内容,而这些都是青少年喜爱的部分。惊和险的部分交给专业,奇完全可以普及,然后在观众的探索中找到更奇的形式和内容。

为什么说中国杂技有掌声,没有笑声?我觉得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我们的普及率不高,观众只知惊叹而不知道欣赏。因为欣赏是需要有一定艺术认知为基础的。观众对惊、险、奇的奥秘不是十分了解,因此就缺乏思考。如何让观众有欣赏和愉悦的笑声呢?杂技从最早游走于民间到后来的剧场表演,彻底丧失了自身的民间性,因此也就丧失了观众欣赏和愉悦的初心。我们不能总是在圈内自说自话,应该走近人民,普惠大众,这是杂技发展的捷径。

这些年,新疆杂技家协会在服务民众、走向社会等方面做过很多有益的尝试,在乡村牧区、田间地头都能看到新疆杂技艺术家的身影。他们为配合自治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组成小分队和其他艺术家一起走进基层进行表演,让群众得到现代艺术、现代思想和现代理念的熏陶,甚至使杂技艺术实现了源于民间回归民间的初衷。同时,由于杂技本身特点所引发的思考也很多,如何做到的?怎么可能这样?这些都是留在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头脑里的东西。这些恰恰也是我们需要释疑解惑的东西。

二、在民间寻求艺术灵感

杂技艺术中的杂技、魔术、驯兽几乎都带有浓郁的神秘色彩,这一点是其他门类艺术无法涉及的魅力所在。而且,这些也恰恰是群众喜爱这门艺术的缘由所在。不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表演上的限定。大型的杂技艺术只能在专用的场所表演;训兽表演成本很高,只适合于在消费水平较高的地方表演。而那些小型的杂技魔术表演可以走到群众中去,组成小分队的形式在乡村之间走动,把有强烈时代感和艺术感的作品带给观众。同时,把那些容易学到,能够引发观众兴趣的作品传授出去,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观众理解杂技的神秘性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新疆,我们通过艺术传播现代思想和现代科技,在群众中筑起一道自觉抵御愚昧和极端思想的防线。因此,我们一是要走出去,服务更多的民众;二是要传播出去,让乡村和城里的儿童体验杂技的奥秘;三是要培训相应的教育工作者,使杂技艺术教育更加广泛;四是要在群众中寻求创作灵感,创新杂技艺术的表演方式和提升表现力。

拓展杂技艺术和其他艺术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就像杂技剧《你好,阿凡提》一样,开发魔术电影、杂技舞蹈、杂技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增加新疆杂技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杂技魔术民间
魔术学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吸管悬浮
老鼠演杂技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庞大的魔术联盟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