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菱角—草莓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2016-04-04 17:28钱小华仲子忠林肖剑
上海蔬菜 2016年1期
关键词:姜堰菱角秧苗

钱小华 仲子忠 林肖剑 马 政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蔬菜站,江苏泰州225500)



大棚菱角—草莓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技术*

钱小华仲子忠林肖剑马政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蔬菜站,江苏泰州225500)

联系电话:0523-88801422。

近年来,设施草莓连作障碍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制约姜堰区草莓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合理轮作是预防连作障碍的有效方法,我们采取菱角与草莓进行水旱轮作,有效解决了大棚草莓的连作障碍,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菱角栽培技术

1.1品种选择

选用地方特色品种溱潼四角菱,该品种植株分枝力强,商品外形好,菱的4只角分布在两个垂直的平面上,角尖细,仓饱满。

1.2整地

选择近3年未种植水生植物的田块,冬季提前搭建6m或8m宽钢架大棚。播种前15~20d翻耕土壤,整平田面,每667m2施钙镁磷肥50kg作耙面肥,然后放水泡田。

1.3播种育苗

姜堰地区在2月下旬3月初播种,以棚外气温稳定在0℃以上时播种为宜。利用大棚水层浅、升温快、光照好的有利条件提早下种,争早出苗,每667m2用种量20kg左右。播种时保持水深5cm左右,10d左右出芽后逐渐加深至15~20cm。

1.4移苗补缺

播种后2~3个月(姜堰地区一般在4月中旬~ 5月上旬),菱苗出现分盘时进行移苗补缺,拔出生长较密的苗移植到缺苗处。移苗时用竹篙叉住基部绳头,插入水下泥中,当天起苗,当天移栽。移栽密度依水位深浅而定,水位浅的每束5~6株,株行距为1.3~1.6m;水位较深的每束10~13株,株行距为2.3~3.3m。

1.5大棚管理

1.5.1水分管理

苗期保持水层平稳,否则影响菱苗生长。菱角田注意勤换水,保持空气流通,一般在上午6时左右进行换水,保持水层20~30cm。夏天气温高,保持水层30cm以上。

1.5.2疏盘

分盘盛期及时疏盘,每m2留盘15~20个,采摘过程中随时清除弱小菱盘,每m2菱盘数保持15~20个,以培育直径30cm以上的健壮菱盘,防止菱盘早封水面而开盘小,影响产量。

1.5.3肥料管理

按667m2产鲜菱角1500kg计算,667m2撒施三元硫基复合肥(15-15-15)15kg,随后移栽。追肥分多次进行,初花期(移栽后45d),667m2施复合肥10kg,以后每次采菱后667m2交替施尿素5kg或复合肥10kg。第3次采菱后,清除40%菱盘进行疏塘,疏塘后667m2施三元复合肥15kg。追肥时,隔2m左右用脚轻轻移开菱盘,抓1把肥料施入水中即可。初花期开始,结合治虫于晴天上午7~8时或下午17~18时喷施0.2%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溶液作叶面肥。盛花期(即每个菱盘结3~4个菱角时),用多效唑进行化控,可提高菱角坐果率。田块保持平整,高低不平易滋生杂草。菱角对除草剂敏感,一旦发现杂草,应及时拔除。

1.5.4其他管理

及时清理棚内青苔,控制好福寿螺等的危害,清除四叶萍防止其蔓延,否则会影响菱角的光合作用。同时,合理掌控棚温,及时进行通风换气。上午棚温达到20℃以上时揭膜通风降温,控制温度在20~30℃,下午15时左右覆盖棚膜保温。6月份温度稍高时,掀开大棚裙膜以利通风降温。梅雨季节过后再揭除大棚膜,以防梅雨季节气温不稳定及暴雨冲刷菱盘,不利于开花结果。

1.6病虫害防治

菱角病害主要有菱瘟病和菱褐斑病等,应合理密植,保持水体流通,防止污染,可用20%三环唑750倍液或50%多菌灵600倍液喷雾防治。虫害主要有萤叶甲、叶蝉和蚜虫等,可用敌杀死2000倍液喷雾或在发生初期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防治。

1.7采收与贮藏

根据市场需求适时采收。前期以采收嫩菱为主(5月下旬~6月下旬),中期根据市场需求采摘嫩、老菱角,采后倒入盛水的大桶内分层后装袋并及时上市,一般每隔1周采收1次,共采收12~15次。采收盛期,选择具有该品种特征特性的菱角进行留种,将种菱贮存在0~10℃流水河中。采摘下的新鲜菱角必须立即销售,运输时注意保鲜,防高温、防变质。

2 草莓栽培技术

姜堰区设施草莓在8月中旬~9月上旬定植,品种以宁玉、红颊、雪蜜等为主。

2.1大田准备

7月下旬耕翻晒垈、放水沤田,8月中旬667m2施充分腐熟有机肥2000kg、高浓度硫酸钾型复合肥40kg作基肥,整地筑垄。筑垄底宽45cm、垄面宽25cm,垄高25~35cm,沟宽35cm,每棚筑5垄,两侧靠近棚架部分可各筑半垄,定植1行草莓,预防边际效应。红颊草莓营养体较大,宜采用高垄栽培。定植前深翻土壤时加入施田补防除草芽。定植前5d全田窨水,夯实定植垄。

2.2起苗定植

起苗前保持苗床见干见湿,选择阴天或在晴天下午15时以后起苗。草莓苗是由母株的葡蔔茎产生不定根生长而成,起苗时应一只手轻拉秧苗,另一只手用二齿小钯从侧面轻耙将秧苗从母株上摘下,防止伤根,去除基部老叶、黄叶,按大小苗分级。壮苗标准:5~6片展开叶,根茎粗1.3~1.5cm,苗重30g左右,叶柄短而粗壮,须根多、粗而白。达到壮苗标准的随起随栽,小苗可先假植10d左右后再定植。定植时应带土坨,少伤根系。红颊定植株行距为25cm×30cm,其他品种定植株行距为20cm× 25cm。定植壅土时不可埋没心叶,防止死苗。

2.3定植后管理

草莓植株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结果和产量,定植后应加强田间管理,为获得丰产打下良好基础。

2.3.1浇水

定植当天立即浇缓苗水,草莓根系浅,不耐旱,必须及早浇,顺沟浇大水,浇透浇散土坨,以利根系生长,第1次浇水是秧苗成活的关键。缓苗前保持土壤湿润,必要时1~2d浇1次水。浇水应在早晚进行,避免在中午气温高时浇水,以免影响根系生长。浇水后出现倒苗、浮苗现象应及时扶正。定植后7d左右当心叶开始生长说明已缓苗,停止浇水,做到不旱不浇,保持土壤见干见湿。

2.3.2中耕除草

定植缓苗后进行中耕松土,以改善土壤透气条件,促发新根。定植缓苗期间草莓根系未扎牢固,松土要浅,根系周围不松土,以免碰伤植株和根系。以后每次浇水后,表土似干未干时及时松土,以防土壤水分迅速蒸发造成土壤板结不透气。由于土壤湿润,杂草生长迅速,中耕时及时除去田间杂草。

2.3.3施肥

定植成活后(定植后10d左右),若秧苗长势弱,可进行追肥,随水滴灌,每667m2施含腐殖酸类水溶肥料乌金膏5kg,或施尿素10~13kg、45%氮磷钾复混肥20kg,促进幼苗迅速生长为壮苗,为花芽分化打下基础;如秧苗长势好则不施,否则植株营养过旺会延迟花芽分化。9月下旬顶花序开始分化,为促进花芽发育,可追施1次肥料,施肥量与前次相同,追肥时结合浇水。

2.3.4温度管理

夜间最低温度达15℃时,覆盖银灰色地膜,可边覆盖边破膜,不影响秧苗生长。夜间最低温度降到10℃时扣大棚膜,低于5℃时加盖二道膜,棚内气温保持28~30℃。

2.3.5摘叶摘芽

老叶、枯叶会影响茎的膨大,也易诱发病害,缓苗后应及时摘除;植株开始发育时,会发生旺盛的腋芽和匍匐茎,为减少植株养分消耗,应及早摘除。注意不可过分摘叶,否则开花和果实膨大缓慢,会推迟采收期。

2.4病虫害防治

草莓易发生白粉病、灰霉病和炭疽病等,防治不及时会造成绝收。(1)露地栽培草莓,白粉病关键预防期为花前花茎抽生期,发病初期每667m2可用翠贝3000倍液或露娜森10~12mL防治。(2)草莓灰霉病用药最佳时期为草莓第1花序20%以上开花和第2花序刚开花时,可选用凯泽1200倍液、农利灵1000倍液、50%速克灵1500~2000倍液防治,连续防治2~3次。(3)草莓炭疽病常发生在育苗期和定植初期,病菌侵染最适温度为30℃,植株染病后迅速蔓延,如遇连续阴雨、阵雨或台风,极易大发生。应以预防为主,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防治,7~10d喷1次,连喷2~3次,防治效果较好;已过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8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混合喷洒防治。

2.5采收

草莓开花、坐果到浆果着色、软化、释放特有香味,大约需30d。草莓浆果成熟后,应分批及时采收上市。667m2产量1500kg左右。

参考文献

[1]马兴华.江苏菱角大棚长季浅水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2(17):26~27.

[2]马红松,王神云,于利,等.早熟鲜食菱角优质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4(6):36~36.

[3]王婷,草莓新品种“宁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4(6):84~85.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SXGC(2015)247]——现代农业(蔬菜)科技综合示范推广(姜堰)(201505-201611)。

猜你喜欢
姜堰菱角秧苗
泰州姜堰区坚持“学 查 改” 织牢安全防护网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
给“菱角”洗澡
泰州姜堰区 实行“三检查、两确认、两注意”
采菱角
姜堰永远的骄傲——溱湖
农民
吃菱角
摘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