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改革创新提升农机推广服务能力

2016-04-04 19:08李志敏张强刘绍锋
山东农机化 2016年2期
关键词:技术推广机械化农机

李志敏 张强 刘绍锋



立足改革创新提升农机推广服务能力

李志敏张强刘绍锋

近年来,我国农机推广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同时也存在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保障不够、活力不足等问题。一是农机科技推广体系在服务方式和服务能力上不能适应农业市场化的需要;二是农机技术推广缺乏有效渠道,农民科技意识不强、素质较低;三是农机、农业、畜牧、水利、林业、水产、蔬菜、科技、教育等多个涉农部门都占有一定数量的科技支农资金,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统一的大规划,没有把有效的资金集聚起来,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四是农机推广机构基础设施薄弱、推广经费缺乏、推广手段单一。

面对这一系列的不利因素,农机推广部门应该着眼于提升农机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和水平,立足改革创新,把政府的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充分结合起来,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并重,转变工作意识、改革推广手段和方式,提升农机推广服务能力。

一、农机推广方向要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农机技术推广着力解决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全过程机械化问题,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在解决种植业全程机械化问题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林果业、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等各产业机械化,全面服务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生态建设。就我省情况看,小麦、玉米是两大主要农作物,其主要种植环节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但产后的粮食烘干环节是短板;产中的高效植保环节需要增强;播种、施肥环节需要提质增效。除种植业外的各个产业的机械化水平都有待提升。

二、农机推广体系应实行公益性服务和多元推广服务有机结合。加快发展推广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经营性技术推广,支持、保护多元主体依法开展技术服务,获得合法权益,依法规范各种推广主体行为,实现国家推广机构与其它多元力量功能互补。如我省德州市供销合作社积极与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等联合合作,大力发展供销为农服务中心,开展对农民土地托管或半托管服务,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种地“最后1公里”的老大难问题。2015年,德州市供销社系统已建设完善供销为农服务中心38处,智能配肥站56处,土地托管服务面积260万亩,完成测土面积200万亩、智能配肥150万亩、飞防和统防统治面积达到了150多万亩,化肥使用量减少15%-20%,农药使用量减少20%,农民增收20%以上。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农机研究所、福田雷沃、中联重科等院校、生产企业和科研部门与德州农机、农业技术领域进行了广泛合作,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农机推广服务要向多样化发展。要适应农民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个性化的技术和服务需求,创新技术推广服务方法和手段,丰富技术推广服务内容和形式。农机技术的培训和宣传是农机推广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培训和宣传的方式、层次、内容可不拘一格。我省一些市县把农机技术的培训由一次大规模变成了多个小规模,由单一的示范点变成了多个不定点,培训地点由原来的农机部门领导定变成了受训的农户说了算,培训的模式由农机推广人员讲解为主变成了农民朋友提问为主,突出多样性,采取浅显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方式不再单纯依赖网站、电视、报纸、现场会,增加了微信圈、QQ群、短信平台等,都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尝试。

农机推广的手段和方式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现场会、观摩演示会、项目带动,更多的应是依托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建立多层次、多规模的示范基地,这样能够带动农民干,做给农民看,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农民亲眼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四、农机科技项目资金应统一使用。在一个区域内按同类项目或同类产业,将用于农机、农技、水利、植保等方面的科技资金统一使用,从选用种子、机械化播种、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收获进行全方位一条龙扶持。选择若干示范点进行重点扶持,坚持将其扶大扶强,形成科技示范的亮点,达到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群众的作用,避免科技项目“撒胡椒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年年投入,年年不见成效的弊端。

五、切实提高对农机推广重要性的认识。农机技术推广是农机化工作的核心,农机管理、农机补贴、农机培训、农机监理、农机维修、农机职业鉴定、农机宣传等工作都应密切配合,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搞好服务。

猜你喜欢
技术推广机械化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不一样的农机展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的几个认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