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6-04-05 01:31刘代汉莫晓原汤桂芳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高等学校指标体系

刘代汉 莫晓原 汤桂芳

【摘 要】阐述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研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思路,运用系统法构建由20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并进行试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引领、监督、激励高校学生党支部科学有效开展工作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等学校 学生党支部 工作评价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021-03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大学生规模不断扩大。面对高校学生数量扩招、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学生宿舍公寓化、信息传播网络化、就业压力大等突出问题,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研建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既是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具体行动,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基础。由于不同类型大学的工作重点不同,因而需要根据各校实际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形成一套既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党支部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结合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建工作实际,对大学生党支部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研制进行探索。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构建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充分考虑高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特殊性和作为高校中党的最基层组织的基础性,结合高校管理体制,建立一套可行的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大学生党支部工作成效提供科学依据,将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成为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

(二)基本原则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相关要求,构建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当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科学性体现指标名称规范、含义明确、计分方法清楚,尽可能选党建、教育方面党和国家统一指标,提高指标的可比性与高校师生的易理解程度,能充分反映科学发展观和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在机制,成为引领、监督、激励大学生党支部不断前进的灯塔。

2.系统性原则。包括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和结构层次性。一是要求体系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大学生支部思想政治、学习进步、党建工作的各方面工作状况;二是要求系统指标尽可能少重叠,即评价要素与指标之间尽可能采用“1对1”或“多对1”关系,尽量避免“1对多”或“多对多”关系,减少指标重叠,指标重叠会导致评价结果失真;三是要求体系构成一个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有机整体,可以对照指标体系做好大学生党支部常规工作,结合各党支部的实际地开展特色创新工作,做到“规定动作统一规范,自选动作各显神通”。

3.可行性原则。包括技术可行和经济可行两个方面。一是考虑其在高校党组织基层单位的可操作程度,即要考虑指标基础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和可靠性;二是尽可能选用综合性指标,降低获取、处理数据的成本。

二、思路与方法

(一)思路

大学生党支部是一个由学生党员、辅导员党员等组成复合系统。按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其工作目标是将党支部建设成为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主要职责有五条,包括党建工作(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专业学习等工作。大学生党支部工作成效是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学生党员、共青团员、其他学生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大学生党支部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体现学生党支部党的建设、专业学习现状和发展变化,体现全程管理、目标管理和顶层设计思想。此外,指标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应由多层次构成,整个指标体系向下发散、具体,向上收敛、抽象。

(二)方法

1.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主要有系统法、目标法等。根据构建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思路,本研究采用系统法构建了3个层次20个指标的《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党支部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指标分值确定方法。指标分值确定的依据是该指标反映学生党支部工作程度的重要性,越重要,分值越高。确定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请资深党务工作者、党建研究学者、大学生党支部书记经两轮咨询后决定。结果如表1所示。

三、应用结果

利用表1对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某一学生党支部2013、2014年工作进行评价。本次评价主要目的是检验评价指标的适用性,故不对特色或创新进行评价。

(一)评价基础材料

1.学生支部的年度工作计划、总结。

2.党建学习记录、宣传、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材料(图、文、表、影像材料等)。

3.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活动计划、人员、时间地点、总结、影像材料。

4.支部委员名单、党员发展材料(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会议记录等)。

5.支部党费收缴管理使用的记录材料。

6.毕业班党员管理制度、计划、组织关系转移手续原始材料。

7.“三会一课”、联系群众记录。

8.申请入党人员名单、申请书等。

9.党员名单。

10.教务部门提供的班级学生学习成绩(分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全班统计)。

11.专业技能证书。

12.团支部、班集体及个人获奖证书,处罚文件。

(二)计分方法

1.数值类指标:得分值=实际值÷理想值×满分值。如党员学习成绩,实际平均分为84.8分且无补考科目,则该指标得分值=84.8÷90×5=4.7分。

1.数值类指标:得分值=实际值÷理想值×满分值。如党员学习成绩,实际平均分为84.8分且无补考科目,则该指标得分值=84.8÷90×5=4.7分。

2.直接赋分类指标:按标准得分。如集体奖,取最高级别,不累计。2013年班级获广西教育厅授予先进班集体,则得3分。

3.定性类指标:如工作计划由评委打分,由评委3人分别打分后取平均值。

(三)评价结果

根据表1的计分标准,在对基础材料审定基础上,按计分方法计分、评价,结果如表2。

四、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从表2可以看出:

1.2014年得分值(92.2)明显高于2013年得分值(81.5),表明开展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推进学生党支部工作,实现大学生支部工作目标;有利于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将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成为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水平,培养高质量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优秀人才高度密集的政党。

2.2014年比2013年“工作过程”指标得分值增加了7.8分,增长18%,而“工作业绩”指标只增加了2.9分,增长7%。表明大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复杂性,“过程”与“结果”并非完全一一对应。因此,采用工作过程评价与工作业绩评价相结合来评价大学生党支部工作较为科学,能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党支部工作实际。

3.指标体系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科学合理、简明扼要,具有较强操作性。

(二)讨论

1.大学生党支部设置问题。由于高校有研究生、本科、专科不同层次,不同层次的高校学制不同。一般一、二年级的学生党员数量少,尤其是专科层次的高校在班级建立党支部有一定困难,能否将党支部设在年级或专业上,在班级建立党小组值得探讨。

2.指标体系发展问题。在评价指标体系草创阶段,为规范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建设,设计支部设置、人员配备指标有现实意义。随着评价工作的正常化,党支部工作重点将转向提升党员质量等工作质量方面,评价指标或分值也应随之调整,体现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灵活性。

【参考文献】

[1]吴晓平.和谐校园视角下高职学生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德育与学生工作,2010(3)

[2]郑健,魏成平.基于AHP-Delphi法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5)

[3]邵强,李友俊,田庆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3)

[4]刘代汉,郑小贤.森林经营单位级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6)

[5]刘仁,卞树檀,于强.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3(1)

[6]叶志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方法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6)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专项(2013ZZZ035);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建课题(GLSZDJ201403、GLSZDJ201405)

【作者简介】刘代汉(1956— ),男,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治经济与管理系教授;莫晓原(1965— ),男,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治经济与管理系书记,副教授;汤桂芳(1974— ),女,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书记。

猜你喜欢
学生党支部高等学校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党组织生活研究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的途径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领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若干思考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