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蚕桑产业与现代高效经济作物效益的比较分析

2016-04-05 01:29黄扬文
中国蚕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经济作物果桑玉林市

黄扬文

(玉林市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玉林 537000)

玉林市蚕桑产业与现代高效经济作物效益的比较分析

黄扬文

(玉林市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玉林 537000)

通过对果桑、香蒜等7个高效经济作物品种与蚕桑产业效益的调查和分析发现,栽桑养蚕由于用工多、投入大、利润低,在高效经济作物品种多的玉林市老蚕区桑园面积逐渐萎缩,但仍具有一次投资后持续收益时间长、短期效益快(每批蚕饲养不到1个月即可售茧获得收入)、适应性广的特点。建议采取加快省力化养蚕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加快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实行产业转移、扶持龙头企业、推广冬季桑园短期套种经济作物模式、开发蚕桑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等措施促进玉林市蚕桑产业稳定发展。

玉林市;经济作物;蚕桑产业;成本;收益;综合利用

蚕桑产业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的传统优势农业产业,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玉林市曾作为广西蚕桑产业的主产区,其桑园面积和产茧量都曾占广西的1/3[1]。但是,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规模化、产业化的现代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项目陆续落户玉林市,对玉村市传统的优势农业产业——蚕桑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虽然蚕茧价格近年来一直维持在30~50元/kg,但是玉林市毁桑现象仍不断出现,桑园面积严重萎缩,栽桑养蚕的农户陆续减少,严重地影响了玉林市蚕桑产业的发展。为了寻找和探讨蚕桑产业在现代农业中的生存之道,我们于2015年1—12月在玉林市的蚕桑主产区选取福绵区樟木镇中村、容县十里镇甘旺村2个距离城镇2~3 km、养蚕相对集中且有一定规模的村,对栽桑养蚕与种植果桑、香蒜等7种现代农业高效经济作物的成本与收益情况进行了调查,希望通过对农用物资、种苗、用工的各项开支收入以及蚕桑产业与现代高效农业产业之间的差距进行比较、分析,找出造成玉林市蚕桑产业萎缩的原因,为玉林市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于2015年1—12月在玉林市福绵区樟木镇中村、容县十里镇甘旺村选择桑园面积均在2 000 m2以上的栽桑养蚕户10户和种植果桑、香蒜等经济作物面积在2 000 m2以上的种植农户各1户,进行用工、物资投入、产量和收益等情况的调查。

栽桑养蚕成本包括桑园管理、家蚕饲养、肥料、农药、小蚕、蚕药、采茧及养蚕用具折旧等的用工及物资投入费用;其他经济作物成本包括施肥、除草、喷药、种子、农药、肥料、整地、收采等的用工及物资投入费用。用工费用统一按每人每天工作8 h为1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按当地市场中间价60元计算;其他费用按实际发生费用计算。

栽桑养蚕户为福绵区樟木镇中村的徐祖中、徐祖贵、徐军、徐祖文、徐祖友户和容县十里镇甘旺村的周耀光、钟文、周惠光、周强、周惠超户等10户蚕农,调查时间从2015年3月至11月;果桑种植户为福绵区樟木镇中村的李安户,调查时间从1月开始桑园管理起至12月冬伐止;香蒜种植户为福绵区樟木镇中村的吴燕户,调查时间从8月种植起至11月出售止;油麦菜种植户为容县十里镇甘旺村的吕燕户,调查时间从9月至11月;冬瓜种植户为容县十里镇甘旺村张毅户,调查时间从2月下旬至6月底;果蔗种植户为福绵区樟木镇中村的徐勇户,香蕉种植户为福绵区樟木镇中村的周斌户,调查时间均为从3月种植起至11月出售止;甜玉米种植户为容县十里镇甘旺村的吴进盛户,调查时间从3月种植起至5月底出售止。

2 玉林市蚕桑产业的成本与收益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所调查的10户栽桑养蚕的农户共有桑园29 100 m2,蚕茧产值合计为368 564.0元,折合每667 m2土地的产值为8 443.6元,排在倒数第3位,仅比香蕉和甜玉米每667 m2土地的产值高,比每667 m2土地的产值最高的果桑少17 465.5元,少了67.41%;所调查的10户栽桑养蚕的农户用工成本合计为112 444.0元,折合每667 m2土地的用工成本为2 576.0元,排在第2位,仅比果桑的每667 m2土地的用工成本低,比每667 m2土地用工成本最少的甜玉米高1 399.8元,高了119.01%;所调查的10户栽桑养蚕的农户物资投入成本合计为96 249.0元,折合每667 m2土地的物资投入成本为2 205.0元,排在第4位,仅比果桑、果蔗和香蕉每667 m2土地的物资投入成本低,比每667 m2土地物资投入成本最少的甜玉米高 1 315.7元,高了147.95%;所调查的10户栽桑养蚕的农户净利润合计为159 871.0元,折合每667 m2土地的净利润为3 662.6元,排在倒数第1位,比每667 m2土地的净利润排在第 1位的果桑少 12 919.2元,少了77.91%,就是比香蒜和油麦菜每667 m2土地的净利润也少40.00%以上(表1)。

表1 2015年玉林市中村、甘旺村栽桑养蚕与种植果桑、香蒜等7种经济作物的成本与收益情况

3 玉林市蚕桑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优势

3.1 玉林市蚕桑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蚕桑产业劳动强度大 蚕桑产业虽属经济作物中的一个产业,但以其操作规程来说,是经济作物中较为特殊的种与养相结合的产业,属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强度大、季节性强。要想获得优质、高产的蚕茧,不仅要管理好桑园,还要熟练掌握从催青、小蚕饲养、大蚕饲养到熟蚕上蔟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处理,任何一个技术环节的疏忽或处理不当,都将造成蚕茧产量下降甚至失收的局面。单从桑园管理和桑叶采摘来说,用工量和其他经济作物相差不大;可是在养蚕阶段虽推广了省力化养蚕[1],劳动强度减轻,但每一个饲养环节每天都需要人管理。据我们调查,在玉林蚕区5龄期每个技术熟练的养蚕劳动力仅能完成1.5张蚕种左右的家蚕饲养和0.2 hm2桑园的管理与采叶的工作,很难饲养更多的蚕,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而其他现代高效经济作物1个劳动力甚至可以管理1.0 hm2的种植面积。因此,相当部分的农村栽桑养蚕户由栽桑养蚕转向了其他现代高效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经营。

3.1.2 蚕桑产业经济效益差 栽桑养蚕相对于我国传统农业中的水稻、玉米、红茹、花生、木茹等许多作物的经济效益要好,且收益快,具备一定的优势,尤其在贫困落后的地区;而在玉林市交通便利的城镇附近和现代高效农业经济作物不断出现的平原地区的乡村,蚕桑产业的收益则算一般。正如我们所调查的栽桑养蚕及种植果桑和香蒜等7种其他经济作物农户的情况,虽然栽桑养蚕的产值不是最低,但其用工成本和物资投入成本都很高,导致净利润最低。由此说明,在现代高效经济作物新品种不断出现的今天,传统的蚕桑产业经济效益高的优势在不断降低。

3.1.3 桑、蚕品种更新换代慢 与其他高效经济作物新品种更新换代层出不穷相比,广西的桑、蚕新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较慢,十年甚至二十年都在用1个品种,如桑树品种方面,叶肉薄、抗旱抗病虫能力不是很强的桑树品种沙二×109已经用了20年以上,目前作为主要品种还在大量应用;蚕品种方面,尽管广西育成了强健、优质、高产的可缫制4A~5A级生丝的桂蚕系列蚕品种,但由于蚕农习惯及推广方面的原因,现在广西大部分蚕区仍在大量饲养已推广应用了20多年的两广二号。

3.2 玉林市蚕桑产业发展所具有的优势

我们调查的果桑、香蒜等7种现代高效经济作物虽然全年经济效益相对较好,但种植周期较长,少则3~5个月,多则1年。以不到30 d为1个养蚕周期即可获得收入的蚕桑产业,是现代农作物中其他作物无法比拟的一个产业。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虽说在现代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及中小企业大量落户玉林市的形势下,相对于多数青年人来说,栽桑养蚕已不是首选项目,但见效快的蚕桑产业仍为部分老养蚕户及部分无法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农户所喜爱。

4 玉林市蚕桑产业发展的建议

4.1 加快省力化养蚕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建议在现有自动上蔟设备和采茧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能够普及、价格适宜的自动给桑机、自动采叶机,以期大幅度减轻蚕农的劳动强度,改善目前养蚕用工多、利润低的状况。

4.2 加快桑、蚕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

建议科研部门加快桑、蚕新品种培育的速度,育出更多、更好、品质优良的新品种,尤其是培育出抗高温多湿、抗病力强、适应性强的亚热带新品种,大幅度提高蚕农在高温多湿的夏季养蚕的饲养成功率和经济效益;同时,建议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加大新品种的推广力度,使好的桑、蚕品种能及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4.3 实行产业转移

建议玉林市政府将蚕桑产业作为农业扶贫项目,在现有蚕区的基础上,逐渐向博白、兴业等现代农业高效经济作物较少、经济作物相对单一且相对贫困落后的乡镇转移,尤其是耕地面积抛荒较大的村镇,应根据当地的人力情况,利用有关扶贫项目资金,采取免费提供种苗、免费技术培训等办法扶持地方蚕桑产业发展,一方面起到让贫困村镇的农民尽快脱贫的作用,另一方面达到稳定玉林市蚕桑产业的目的。

4.4 扶持龙头企业

建议玉林市市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扶持与蚕桑产业有关的龙头企业(如玉林市天宝蚕茧丝绸有限公司)做大做强,建立集发展、收购、技术指导于一体的蚕桑产供销体系,以解决玉林蚕区现在无人收茧、无人进行技术指导、无人规划发展蚕桑产业的局面,使龙头企业与养蚕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确保蚕桑产业在玉林市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4.5 推广冬季桑园短期套种经济作物模式

利用冬季桑园休眠时间较长的特点和一些闲置的桑园,套种一些不影响来年养蚕工作的生长期短的经济作物,如香蒜、油麦菜等蔬菜,增加桑园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效益,提高养蚕户的收入和蚕桑生产的综合效益。

4.6 开发蚕桑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一是积极研究开发果桑养蚕项目,即利用每年采收桑椹后至剪枝止的桑叶进行养蚕[2-3],据我们调查,在玉林地区此段时间约在每年的5月1日左右至7月上旬,每667 m2果桑园可养3批蚕约2.5张蚕种,产茧量约120 kg,按玉林市常年蚕茧收购均价 32元/kg计算,约可增加产值3 840元;二是利用玉林市全国第三大中药材市场的有利条件,组织蚕农出售砍伐的桑枝条给药材饮片加工企业,加工成中药饮片,每667 m2桑园桑枝可增加收入1 200元左右(桑枝收入数据是根据玉林市蚕业站所属大型共育桑园2006年至2013年每年夏伐和冬伐后出售给药材经营商的收入统计计算得出);借鉴江浙蚕区的经验[4],利用砍伐的桑枝加工成食用菌原料,培养食用菌,延长桑园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1]玉林市编纂委员会.玉林市农业志[J].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229.

[2]凌荣,陈燕,黄扬文.影响玉林市蚕桑产业发展的原因与建议[J].中国蚕业,2010,31(2):34-37.

[3]李永兴,李益锋,李翠莲,等.果叶两用桑大10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中国蚕业,2009,30(1):25-27.

[4]孙考龙,童朝亮,王素娟,等.浅谈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模式[J].中国蚕业,2010,31(2):77-79.

[S88-9]

C

1007-0982(2016)03-0045-04

10.16839/j.cnki.zgcy.2016.03.011

2016-03-13;接受日期:2016-07-07

第1作者信息:黄扬文(1959—),男,广西玉林,本科,高级农艺师。Tel:0775-2699606,E-mail:hwm3030@163.com

猜你喜欢
经济作物果桑玉林市
墨韵书香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盐边县果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绘颜绘色
玉林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TSH切值在GSP分析仪上的设定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阆中果桑产业园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果桑篱架匍匐式栽培技术
广西玉林市玉东新区泉塘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