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英老中医治疗心悸病验案举隅

2016-04-05 14:38SunXiuyingprovencasesonpalpitation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心悸验案

Sun Xiuying′s proven cases on palpitation

聂文婷1,刘 鹏2,张世君1,李运伦3(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3级研究生,山东济南250014;2.乳山市人民医院,山东乳山264500;3.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1)



孙秀英老中医治疗心悸病验案举隅

Sun Xiuying′s proven cases on palpitation

聂文婷1,刘鹏2,张世君1,李运伦3
(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3级研究生,山东济南250014;2.乳山市人民医院,山东乳山264500;3.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1)

摘要孙秀英老中医认为痰火扰心、心神不宁是心悸病的主要病机,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是心悸病的主要治法,黄连温胆汤是治疗心悸病的有效方剂。举孙秀英老中医以黄连温胆汤治疗室性早搏及房性早搏验案各一例,加以分析,示其用药特点及加减变化规律。

关键词心悸;黄连温胆汤;验案

孙秀英主任医师是济南市知名中医专家、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名老中医工作室首批经验传承导师。先生1966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几十年来勤于实践,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涉猎从基础到临床的诸多学科,对内、儿、妇诸科均有心得,在采用传统方剂治疗现代疾病方面造诣颇深,成就卓越。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今举近先生以黄连温胆汤治疗心悸验案2则以飨读者。

1多发室性早搏案

患者范某,男,17岁,2014年11月18日初诊,主诉:阵发性心慌两月余。患者两月前因感冒后出现阵发性心慌,无胸闷胸痛,于历下区人民医院就诊,24 h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多发室性早搏,有时呈间位,有时呈二联律。平素口服辅酶Q10、参松养心胶囊和稳心颗粒等,效尚可。为求进一步诊治于我处就诊,现症见:阵发性心慌,无胸闷胸痛,无头晕头痛,乏力体倦,口稍干,偶有汗出,余无明显不适,纳眠可,小便色淡黄,大便稍干,日一次,舌红苔薄黄腻,脉细数。否认心肌炎病史。家属要求再次做24 h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偶发房性早搏(54个),多发室性早搏(22 219),有时呈二联律,三联律,有时成对出现,有时呈间位。西医诊断:多发室性早搏,中医诊断:心悸(痰火扰心证)。治宜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整方如下:甘草6g,竹茹12g,麸炒枳实9g,陈皮9g,清半夏9g,黄连9g,生地黄12g,珍珠母30g,丹参30g,茯神12g,炒酸枣仁30g,煅龙骨30g。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患者自述服药后平稳,心慌减轻,口不干,余无明显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脉细数。上方加茯苓20g,14付,水煎服,1日1剂。

三诊:患者自述平素无症状,无明显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脉细数。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多发室性早搏(489),有时呈间位。上方改生地21g加合欢皮12g,14付,水煎服,1日1剂。

按语: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祖国医学根据其发病症状可归为“心悸”之范畴,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其主要发病机制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内经》已认识到心悸的病因有宗气外泄,心脉不通,突受惊恐,复感外邪等。《景岳全书》认为其由阴虚劳损所致。《丹溪心法》提出“心悸”责之虚与痰的理论。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当相应兼顾。本案患者两月前感受风寒后,寒邪束肺,肺气失宣,津液与寒邪相互搏结,郁热而化痰,逆袭心包出现心悸心慌之症;痰邪阻滞脾胃,脾气不能上承津液达咽喉,故出现口干之候;痰邪停留阻碍气机,故可出现乏力体倦;痰郁化热迫津外泄,故可出现汗出之象。治疗当以清热化痰、养心安神为主,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处方以黄连清心热、除心烦、安心神,竹茹清热化痰除烦,二药联用以消心悸,加入生地清热凉血;半夏燥湿化痰,陈皮健脾和胃,以消生痰之源,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半夏具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1];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心主血,而血家病惊,当顾血证(《血证论·惊悸》),故而加入丹参活血化瘀并以安神;炒枣仁、茯神养血安神,煅龙骨敛心气,入肝安魂,珍珠母安神定惊以消惊悸。二诊患者明显好转,因脾为生痰之源,故加用茯苓以健脾化湿,而又宁心以定悸。三诊患者自诉已无明显不适,并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早搏明显减少,酌加生地黄用量以清热滋阴,加入合欢皮以解郁安神,与丹参、酸枣仁等同用,以增强养心开郁、安神定志作用。清热降火与滋阴安神并用,巧用活血化瘀、理气之药,气行血畅则心神得安。如此攻补兼施,标本兼治,则疾病可愈。嘱患者调畅情志,节制饮食,避以风寒,预防感冒,防止疾病复发或加重。

2多发房性早搏案

患者陈某,女,67岁,2014年3月4日初诊。主诉:阵发性心慌8月余,加重伴胸闷3 d。患者自诉8月前因生气后出现阵发性心慌,无胸闷,无心前区疼痛,平静后稍有缓解,未经系统治疗。3 d前因情绪激动后出现阵发性心慌加重,伴胸闷,休息后未有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中西医结合诊治于我处就诊。现症见:阵发性心慌,伴胸闷,心烦,无心前区疼痛,无恶心呕吐,偶有头晕头痛,稍有汗出,口干口苦,平素易急躁,失眠多梦,醒后疲惫感,纳差,小便尚可,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弦滑。24 h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多发房性早搏(2 041次),有时成对出现,有时未下传;间歇性ST段下移(0.05 mV~0.15 mV)。西医诊断:心律失常(多发房性早搏)。中医诊断:心悸,证属痰火扰心证。治宜清热化痰、宁心安神,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整方如下:甘草6g,竹茹12g,麸炒枳实9g,陈皮9g,清半夏9g,黄连9g,珍珠母30g,合欢花12g,百合30g,首乌藤30g,炒酸枣仁30g,柏子仁15g,玄参12g。7剂,水煎服,1日1剂。二诊:患者服药后,未有明显不适,心慌胸闷症状较前缓解,自诉早搏次数减少。仍有烦躁,汗出,纳差,睡眠稍有好转,加五味子12g,生地15g,炒麦芽30g,鸡内金15g,改酸枣仁45g。7剂,水煎服,1 日1剂。三诊:患者自诉心慌胸闷、心烦症状明显缓解,平素未活动时不觉心慌,早搏次数明显减少,诸症好转,睡眠明显改善,患者心情亦较前开朗。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24 h房早15次。守方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

按语:心悸病位在心,根据病症的临床表现,应分辨病变有无涉及肝脾肺肾。心悸病机有虚实之分,虚证分别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心悸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当相应兼顾。《证治汇补·惊悸怔忡》对心悸发病症状有明确描述,“惊悸者,忽然若有所惊,惕惕然心中不宁,其动也有时”[2]。故应结合临床症状,分清主次,标本兼治。本案患者平素易于急躁,肝气郁滞,气郁化火,炼液为痰,痰火上扰心神,心神不安而生心慌、心烦;痰火灼伤津液、上扰清窍,故可见头晕头痛、口干口苦;痰火扰乱心神,心神不安而失眠多梦,舌脉俱为佐证。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以清心除烦,安神定悸,酌加合欢花、百合以清心安神,开郁除烦;珍珠母加强安神定悸之力,首乌藤、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以助眠;玄参清热养阴生津,与柏子仁联用润肠通便。诸药清心与养心共用,安神与定悸并施,齐奏清心除烦、安神定悸之效。二诊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然仍有烦躁、汗出,睡眠仍未完全改善,故而加入五味子收敛心气并固表止汗。高思海等[3]研究发现,五味子具有一定的减慢心率作用。加入生地黄清热养阴生津,炒麦芽、鸡内金健胃消食以防诸药伤及脾胃,酌加酸枣仁用量以改善睡眠。三诊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早搏改善明显,患者心情亦较前开朗,故而守方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嘱患者平素畅达情志,培养兴趣爱好,适度活动。

参考文献

[1]李玉先,刘晓东,朱照静.半夏药理作用的研究述要[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459-460.

[2]李用粹.证治汇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高思海,潘铁成,李平.五味子酚对大鼠心脏移植供心的保护作用研究[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7):1-3.

(编辑:梁葆朱)

中图分类号:R25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258(2016)02-0049-02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7-0522)

[作者简介]聂文婷,硕士在读,E-mail:tingting196305@126.com

猜你喜欢
心悸验案
秦琬玲教授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瘀互结型心悸的经验总结
杜小利教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验案举隅
17例以心悸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17例以心悸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生脉饮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验案
名老中医张瑞霞主任医师治疗过敏性休克验案赏析
从“虚、痰、瘀、毒”论治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探析
胡志强教授运用化痰通络饮加减治疗眩晕验案举隅
关于不明原因心悸患者动态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分析
马建伟运用异病同治法治疗代谢病验案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