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的危害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2016-04-05 14:52夏道伦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畜牧兽医局
兽医导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患猪轮状病毒流行性

夏道伦/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畜牧兽医局

猪流行性腹泻的危害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夏道伦/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畜牧兽医局

近年来,每年的秋末到次年的春初是猪流行性腹泻的高发季节,如一旦一些地方的养猪场户中大面积暴发性流行猪流行性腹泻,将会给养猪场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据分析,引起猪发生流行性腹泻的病毒种类较多,其主要有腺病毒、呼肠孤病毒、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小圆病毒、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等十多个种类,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轮状病毒等三种,加上近年来,一些养猪场户中的各种免疫抑制性因素的广泛存在,这其中主要包括以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猪瘟等病毒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和霉菌毒素、饲养管理等非疾病性的免疫抑制性因素,使得养猪场户饲养生猪的抵抗力普遍下降,这就给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原菌提供了可乘之机,尤其是进入冬春寒冷季节后,则极易导致猪流行性腹泻的暴发性大流行,因此,鉴于已经进入猪流行性腹泻的高发季节,特提醒养猪场户务必超前谋划、快速行动,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切实落实好猪流行性腹泻各项综合性防控措施。

(一)猪流行性腹泻的危害

如养猪场户在冬春寒冷季节大面积暴发性流行猪流行性腹泻,不仅由于猪流行性腹泻对各年龄段的猪均可感染发病,尤其是仔猪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的危害性则尤为严重,猪流行性腹泻的暴发性流行,会给仔猪带来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周龄以内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可达到100%),而且由于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会导致猪群的免疫力降低,且易引起继发感染,并导致其患猪生长发育缓慢、饲料报酬降低;泌乳母猪感染猪流行性腹泻后,则会导致泌乳母猪的体质高度虚弱,并导致母猪食欲废绝,泌乳力下降甚至停止;架子猪、育肥猪和成年猪感染猪流行性腹泻后,则会导致患猪表现食欲不振甚至食欲废绝,并导致体内脱水,以致体重迅速减轻,部分患猪甚至会因脱水严重而死亡;而耐过猪流行性腹泻的患猪,则由于机体组织器官受损,免疫机能下降,则易形成僵猪,并易导致患猪的生长整齐度差,以致延迟育肥猪的出栏,将会给养猪场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危害较为严重的三种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

1.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这种病毒广泛存在于病猪的各器官、体液和排泄物中,该病毒在低温下可长期存活,在秋冬换季之际,天气骤变时则可诱发猪群发病。该病的潜伏期短,3 d内即可扩散到整个猪群,各个年龄段的猪群均可感染,但以7~10日龄的仔猪较为多发,其仔猪的发病症状为:患病仔猪出现呕吐,继而出现腹泻,呈现严重腹泻的仔猪在其排泄的稀便中可见未消化的凝乳块,气味腥臭,其发病仔猪的死亡率高,随着仔猪年龄的增长其死亡率也会逐渐下降,但成活的仔猪体质虚弱、消瘦,部分病愈后的仔猪由于机体组织器官受损,免疫机能下降,则易形成僵猪,其生长的整齐度差,饲养报酬严重降低;一般成年猪患病后则可自然康复,虽然很少出现死亡现象,但成年猪患病后的临床症状也表现轻重不一,一般患猪普遍表现厌食,且有少数患猪出现呕吐,腹泻严重的患猪排便呈水样喷射状排出,泌乳母猪(尤其是产后不久的母猪)患病后则表现较为严重,其患猪伴随有体温升高,并表现厌食、呕吐,且发病严重的患猪排便呈水样腹泻,体质高度虚弱,泌乳力严重下降甚至停止。

2.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原是类冠状病毒,也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患猪主要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为其发病特征。该病一

般呈地方性流行,新生仔猪感染后,一般在出生2 d内常因腹泻、脱水而迅速死亡,其哺乳仔猪、架子猪和育肥猪的发病率均可达到100%,尤其以哺乳仔猪的发病症状最为严重,患猪常常出现呕吐,继而出现剧烈腹泻,且呈喷射状排出灰白色、黄绿色,并混有气泡流水样的稀便,肛门失禁;成年猪和母猪的发病率则稍有下降,其发病症状也表现得稍为轻微,一般3~7 d均可自愈。但应提醒养猪场户注意的是,一般猪流行性腹泻在临床上既有猪流行性腹泻单独感染导致猪群发病的,也有猪流行性腹泻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而导致猪群发病的,因此,在具体诊断猪病时,则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区别对待。

3.猪轮状病毒病。

猪轮状病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猪轮状病毒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成年隐性带毒猪和患病仔猪,该病毒主要存在于成年隐性带毒猪和患病仔猪的消化道内,其病毒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常常污染饲料、饮水、垫草和土壤等,并严重污染环境,加之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有顽强的抵抗力,如某一养猪场户内一旦流行猪轮状病毒病,则很难在猪群内根除病源,以后每年均会有连续不断的猪轮状病毒病病例发生。该病对各个年龄段的猪均可感染,但在疫区由于大多数成年猪均已感染过猪轮状病毒病而获得了免疫力,因此发病的多为60日龄以下的仔猪,且常常呈现地方性流行。一般在发病初期,患猪表现精神委顿,食欲不振,不愿走动,有些仔猪常常在吃过母奶后发生呕吐,继而发生腹泻,其腹泻的粪便常常呈水样或糊状,且色黑白或暗黑(其发病仔猪腹泻症状的轻重则常常取决于发病仔猪的出生日龄、免疫状态和环境条件,一般在缺乏母源抗体保护,出生7~10 d内的仔猪则表现腹泻症状最重,仔猪舍内保温不善,导致环境温度下降或仔猪继发感染大肠杆菌病时,则常常会使仔猪的腹泻症状加重,且病死率增高,出生10~21日龄仔猪的腹泻症状则表现较轻,且患病仔猪腹泻数天后即可自行康复,3~8周龄仔猪的腹泻症状则表现更轻,而成年猪则多为隐性感染),随着病程的发展,患猪则表现极度衰竭,常常表现伏卧,并有口渴感,由于持续性腹泻而导致患病仔猪脱水,从而导致仔猪体内酸碱失衡,一般病程4~7 d常常由于仔猪极度衰竭而死亡。

(三)猪流行性腹泻的综合防控措施

一般猪腹泻是猪的一个症候群,而引起猪腹泻的病因较多,就引起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因来分析就有多种,除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轮状病毒等三种引起猪腹泻,且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因之外,猪瘟病毒、猪腺病毒、猪肠病毒等感染发病均可引起猪腹泻,此外,猪腹泻还有细菌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以及饲养管理不良引起的腹泻等。因此,养猪场户应根据猪流行性腹泻不同的发病机理及其致病原因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

1.加强对猪群的日常饲养管理。

养猪场户应加强对猪群的日常饲养管理,并给猪群饲喂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以确保饲料新鲜并不发生霉质。在天气骤变气温下降,且易引起猪发生流行性腹泻的季节,应对猪群提供营养丰富、均衡的优质饲料,以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并做好猪舍内保温,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勤打扫猪舍并及时清理粪污,经常保持猪舍内清洁卫生。

2.加强对易感猪群的饲养管理。

虽然猪流行性腹泻对各年龄段的猪群均可感染,但该病的易感猪群不仅主要是仔猪,而且仔猪的出生日龄越小其发病症状则越重,因此,养猪场户应注意加强对仔猪的饲养管理,保证仔猪舍内环境温湿度适宜,并给予仔猪提供优质、卫生的饲料和饮水。其仔猪在断奶初期饲喂则不宜过饱,并注意逐步由少喂勤添过渡到自由采食。

3.严格落实消毒措施。

规模养猪场户应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并切实落实好全进全出制度,定期开展消毒灭源工作,及时清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粪污。育肥猪出栏的猪舍清空后,应彻底对猪舍进行清洗消毒,对猪舍内外可用2%的火碱溶液、10%的漂白粉溶液或20%的生石灰上清液进行喷洒消毒,且猪舍经消毒后应空栏3~5 d,方可转入新的猪群。同时应做好母猪的产房消毒、通风与保温工作,并严格落实产房空栏、消毒、干燥、增温等措施,经常保持产房、产床、保育箱内清洁干燥,谨防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母猪和仔猪的危害。

4.严格实施引种隔离制度。

有条件的养猪场户应坚持自繁自养,以提高养猪场户的生物安全水平。如养猪场户确实需要从外地引种时,则必须坚持健康无疫的观念,应从有资质的种猪场引种,并按规定实施严格的检疫,对引进的种猪应隔离饲养45 d以上,并经实验室抗体监测符合要求,驱虫后确认主要疫病的病原为阴性的猪方可混群。养猪场户对各个阶段的猪群不可混群饲养,猪群转出后,应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可再放进

新一批猪群。养猪场内不可饲养猫、狗、禽、羊等其他畜禽,并做好猪舍内的灭蚊、灭蝇和灭鼠工作,以减少蚊蝇和鼠类传播疫病。

5.适时做好猪群的疫苗免疫注射。

养猪场户可在猪流行性腹泻发病季节到来之前,重点针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和猪轮状病毒病,采用经国家批准生产使用的的疫苗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

一是可使用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一般养猪场户初次进行疫苗免疫注射时,应在当年的9月底或10月初进行,并对所有喂养的种公猪、空怀母猪、妊娠中期的母猪(刚配种前20 d和临产前15 d的母猪则不可免疫)和3日龄以上的猪群进行全部普免1次(不足3日龄的仔猪应在满3日龄后再及时补针),其免疫接种的剂量为:25 kg以下的仔猪免疫注射1 ml,25~50 kg的育成猪免疫注射2 ml,50 kg以上的猪免疫注射4 ml,且免疫注射1个月后还应加强免疫1次,其免疫剂量同上。对免疫注射后的母猪所产的仔猪,可通过母乳中的母源抗体保护哺乳仔猪,但仔猪的被动免疫期是哺乳期至断奶后7 d,仔猪在断奶后7 d内则应及时再免疫接种1次,且为了保证母源抗体处于较高的水平,妊娠母猪在产仔前20~30 d应强化免疫接种1次,在给妊娠母猪免疫接种疫苗时,其动作要轻稳,以防引起母猪发生机械性流产。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时,应选用后海穴(即位于肛门上,尾根下的凹陷处正中)进行免疫注射。一般猪在主动免疫接种后14 d后机体即可产生免疫力,其免疫期为6个月。

二是可使用胃流轮三联活疫苗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妊娠母猪可在产前2~3个月,免疫接种猪胃流轮三联活疫苗5头份,有条件的养猪场户则可在母猪产前2~3周进行二免(每头注射5头份),以有效地提高母猪初乳中的抗体,以保护仔猪渡过易感危险期。对免疫接种过猪胃流轮三联活疫苗母猪所产的新生仔猪,则可在仔猪5~7日龄,每头仔猪免疫接种胃流轮三联活疫苗1头份;对未免疫接种猪胃流轮三联活疫苗母猪所产的新生仔猪,则应在仔猪1日龄,每头仔猪免疫接种猪胃流轮三联活疫苗1头份,仔猪在断奶前2~3 d,每头仔猪二次免疫接种猪胃流轮三联活疫苗2头份。在给仔猪免疫接种猪胃流轮三联活疫苗时应注意的是,其疫苗注射的进针深度应掌握适宜,一般3日龄以内的仔猪以进针深度约1.5 cm为宜,以后则应随着仔猪日龄的逐渐增大,而逐渐增加其进针深度,但应控制在4 cm以内,成年猪一般以进针深度4 cm为宜。其猪胃流轮三联活疫苗的免疫接种部位是猪的后海穴。对猪轮状病毒病的流行地区,养猪场户则应及时制定猪轮状病毒的免疫程序,且提倡采用猪轮状病毒油佐剂灭活苗或猪轮状病毒弱毒双价苗对母猪或仔猪进行免疫接种注射。其猪轮状病毒油佐剂灭活苗可在妊娠母猪临产前30 d左右进行免疫接种注射,每头母猪肌肉注射2 ml;仔猪则可在7日龄和21日龄分别各注射1次,其注射部位最好是在仔猪的后海穴,每头仔猪每次注射0.5 ml。猪轮状病毒弱毒双价苗可在妊娠母猪临产前5周和2周分别肌肉注射1次,每头母猪肌肉注射1 ml。同时养猪场户对新生仔猪产后应尽早哺喂初乳,使其尽早获得母源抗体的保护,以减少仔猪轮状病毒病的发病率和减轻其仔猪的发病症状。

6.对已发病的患猪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目前治疗猪流行性腹泻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一般治疗措施主要是采取抗菌消炎,控制继发感染,及时补液,防止脱水等对症治疗措施。据临床实践,对发生猪流行性腹泻症状较轻的患猪,可用鸡新城疫I系苗,每支0.5 g加生理盐水10 ml,每头患猪不论大小一律肌肉注射2 ml,同时按患猪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三氮唑核苷0.2 ml,每天注射一次。对病重的患猪则可用恩诺沙星注射液按猪每千克体重用药0.1 ml(含恩诺沙星25 ml)肌肉注射,每天注射两次,连续用药3 d,以防止继发感染,也可用肠炎灵注射液按猪每千克体重用药0.3~0.5 ml肌肉注射,每天注射两次,连续注射2~3 d为一个疗程。在给患猪注射用药的同时,应尽早大量地供给予患猪口服补液盐饮水,其口服补液盐饮水的配制方法是:精制氯化钠35 g、碳酸氢钠25 g、氯化钾l5 g、葡萄糖200 g、清水10 L,混合溶解即成。对无饮欲的患猪,可用金属注射器每次给患猪内服40~80 ml,每天内服5~6次,也可给患猪静脉注射5%~10%的葡萄糖生理盐水和5%碳酸氢钠注射液,每次静脉注射500~1 000 ml,每天注射两次,连续注射2~3 d。同时对患猪还应做好对症治疗措施,尤其是应做好防范患猪的继发感染措施,养猪场户可根据患猪的发病情况,适时使用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氟哌酸、磺胺类等肠道抗生素类药物,对防范猪流行性腹泻而引起的继发感染则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猜你喜欢
患猪轮状病毒流行性
小青龙汤在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猪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流行性感冒
浅谈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夏秋季节要注意防范猪湿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