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臭冷杉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探讨

2016-04-05 19:37曹芹山西省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五台034302
山西林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山西建设

曹芹(山西省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五台 034302)



山西臭冷杉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探讨

曹芹
(山西省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五台034302)

【摘要】介绍了山西臭冷杉自然保护区概况及保护区设立的价值、自然保护区各种功能区划以及主要自然资源、动植物资源,提出了保护区今后管理措施和发展保护目标。

【关键词】山西;臭冷杉自然保护区;建设

山西臭冷杉自然保护区位于繁峙县境内,地理坐标东经113°19′00″~113°37′30″,北纬39°02′04″~39° 13′01″,辖区为五台山林区伯强林场宫黄沟、正沟、大黄沟营林区,宽滩林场二茄兰、大东沟、禅堂营林区。是以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臭冷杉、裂唇虎舌兰及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1 保护区概况及价值

1.1 保护区功能定位及结构权属

2002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山西臭冷杉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23 849.7hm2,其中林业用地1 198.35万hm2,非林业用地5 974.4hm2。林业用地中,有林地7 309hm2,林分蓄积762 851m3,森林覆盖率30.65%。在非林业用地中,耕地3 159.4hm2,河流湿地203.9hm2,其他用地2 611hm2。

1.2 保护类型

主要以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臭冷杉、裂唇虎舌兰及森林生态系统为主。

1.3 保护价值

1)保护区是五台山植被类型的典型代表区域,是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向温带草原地带过渡的生态交错区(即五台山北坡),区内的寒温性针叶林生态系统对于保护五台山自然景观和佛教文化遗产极为重要。保护区植被不仅是五台山植被的典型代表,也是山西省植被类型较为特殊的区域之一。

2)保护区是滹沱河的重要水源地之一,保护区良好的植被生态系统,对保护和维持滹沱河一级支流——羊眼河和峨河的水量和水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对繁峙县、代县农业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由于保护区植被覆盖率较高,对于均化洪水、涵养水源和防止羊眼河、峨河流域水土流失以及滹沱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3)保护区是山西省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之一,属于温带和暖温带生态交错区,生态环境特殊,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臭冷杉、裂唇虎舌兰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保护价值。

1.4 生态价值

1.4.1 自然性

保护区山大沟深,森林群落类型多样,植被群落垂直分布明显,华北落叶松、青杄、白杄、臭冷杉是主要建群种,核心区域的青杄、白杄、臭冷杉林基本没有遭受过人为破坏的痕迹。

1.4.2 多样性

资源调查表明,保护区内有植物1 144种,隶属于185科641属。有野生动物27目59科211种。有30个主要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

1.4.3 特殊性

臭冷杉是我国分布的最南界,裂唇虎舌兰是山西惟一的分布区,又地处世界文化遗产——佛教圣地五台山的边缘,地理位置特殊,保护价值巨大。

1.5 社会功能定位与评价

社会发展功能,建立山西臭冷杉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护世界文化遗产地和风景名胜区五台山的生态安全,防止和减轻区域自然灾害,协调流域及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保护区功能区划

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3个功能区。①核心区:人为活动较少,位于二茄兰沟、大东沟、禅堂沟一带,面积8 300.90hm2,占保护区总面积34.81%。其中林地4246.50hm2,活立木蓄积493510m3。②缓冲区:面积3 887.30hm2,占保护区总面积16.30%,其中有林地1 095.60hm2,活立木蓄积142 103m3。③实验区:面积11 661.50hm2,占保护区面积48.90%,其中有林地1966.90hm2,活立木蓄积127238m3。

3 保护区自然资源

保护区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有植物1 144种,隶属于185科641属。最突出的是30个优势植物群落,构成了山西臭冷杉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①在被子植物中,20种以上的科有16科,其中菊科136种,禾本科89种,豆科84种,蔷薇科78种,毛茛科48种,百合科38种,唇形科40种,十字花科33种,莎草科30种,伞形科28种,玄参科26种,杨柳科26种,石竹科25种,蓼科25种,藜科23种,虎耳草科22种。②分布的中国特有种有7种,分别是五台益母草、五台蒲公英、虎榛子、独根草、蚂蚱腿子、长花雀麦等。③珍稀濒危植物有臭冷杉、野大豆、裂唇虎舌兰、黄芪、蒙古黄芪、刺五加、孔唇兰、山西异蕊芥等。其中山西省重点保护植物臭冷杉是我国分布的最南界,裂唇虎舌兰是山西惟一分布区,在山西乃至华北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

4 保护区主要动植物资源概况

4.1 植物资源

寒温性针叶林有:华北落叶松林、云杉林、青杄林、白杄林。温性针叶林有:油松林、侧柏林。针阔叶混交林有: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有:油松、辽东栎混交林和油松、山杨、白桦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有:辽东栎林、山杨林、白桦林、青杨林、刺槐林。落叶阔叶灌丛有:金(银)露梅灌丛、沙棘灌丛、土庄绣线菊灌丛、三裂绣线菊灌丛、虎榛子灌丛、六道木灌丛、荆条灌丛、灌草丛、白羊草灌丛,沙棘、白羊草草丛,三裂绣线菊。草丛有:山蒿草丛、铁杆蒿草丛、委陵菜为主的杂类草草丛。

4.2 动物资源

保护区内分布有野生动物27目59科211种,其中鸟类14目36科162种;兽类6目14科31种;两栖类1目3科5种;爬行类3目6科13种。

属于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17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珍禽黑鹳、金雕;国家Ⅱ级保护鸟类有鸢、苍鹰、雀鹰、松雀鹰、大、普通、毛脚、草原雕、乌雕、鹊鹞、猎隼、游隼、燕隼、红脚隼、红隼等。

5 今后管理措施和发展保护目标

5.1 管理措施

5.1.1 严格保护区域

核心区禁止任何外单位和个人进入,原则上禁止在核心区内搞基础设施建设。因科研需要进入核心区的,要事先提出申请,经批准以后方可在核心区从事限定活动。缓冲区内一般只允许从事科学研究及调查观测活动。因该保护区地形复杂,有必要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制高点建立防火微波监控塔。

5.1.2 一般保护区域

一般保护区即实验区,可以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教育活动、生态旅游等工作。

5.2 发展目标

5.2.1 自然生态及主要保护对象状态目标

核心区、缓冲区以维持天然更新和自然生长为目标,减少人为干扰因素;实验区通过人工促进更新方式,逐步扩大有林地面积;扩大主要保护对象的分布范围,促使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5.2.2 人类活动干扰控制目标

强化管理手段,使受保护的物种得到严格保护,减轻人类活动对保护区产生的负面影响。

5.2.3 管护设施完善目标

提升保护能力,构建适应该保护区需要的保护体系,最大限度地保持保护区独特的生态系统;提升科研监测、科学实验能力,积极开展多学科研究,为保护区发展及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完善基础设施,满足保护区保护需求和未来发展需求。

5.2.4 社区工作目标

强化宣教能力,使社区群众、外来人员积极参与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社区居民收入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4707(2016)01-028-02

doi:10.3969/j.issn.1005-4707.2016.02.012

【作者简介】曹芹(1980-),男,2015年北京林业大学毕业,现任山西省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5-11-17;【修回日期】2016-01-15。

猜你喜欢
山西建设
我在山西等你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大美太行在山西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