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6-04-06 03:25陈义明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意识培养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意识

陈义明

摘要:对于教学来说,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由于现如今学生的问题意识都不高,也根本没有提高问题意识的想法,从而导致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成绩不尽人意。对于教师来说,学生成绩的显著提高是教学的最终目标,那么如何高效的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成了教师当前要研究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初中数学教学来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意识;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209-01

1.数学问题意识的相关概念

1.1 问题意识的主体。顾名思义,在教学中,产生、发现、提出问题的主体是学生。因此,作为学生,我们应积极主动的体现自主能动性,善于发现问题。真正意义上的思维不一定要在他人制造、给予问题的前提下,更不是人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而是在分析探讨后自己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以前的自主拟题,将素质教育贯彻落实于行动,师生互动、研究、探索新知。最重要的是把提出问题的责任与义务授予学生,给他们更大的自我展示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创造价值。

1.2 问题意识产生的前提(环境因素)。不言而喻,问题意识的产生并非凭空出现,其有赖于"适宜的环境和气氛"。设想如果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那么何来发问与思考。更不用说实现创新与改变了。

1.3 问题意识的辅助因素(师生互动交流)。学生在数学认知活动中,他并非一个孤立的个体如果想更好的实现其价值,应充分应用于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性和多(双)边性。因此,教师在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和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学习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师生、生生间的交流。

1.4 通过发展有计划有目的形成问题意识。任何事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问题意识的形成也是如此。心理学上讲,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意识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有计划去完成它。学生有意识的提问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2.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对课堂教学的意义

2.1 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数学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生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要表现主动,对于数学问题要有选择性、创造性以及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要指的是学生在遇到自己有所怀疑的问题时,可以积极主动的去研究,而且会带着趣味去思考,如此一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会启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求学生把对知识的求知欲转化为学习的动机,这样就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思维得到发挥,也使得教学的主体发生变化。"提问题"不只是老师的专利,也是学生的权利,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有义务去提出自己所不理解的问题。一部分人觉得在老师授课的过程中学生不应该打断老师,学生的打断往往会使老师的思路受到影响,但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老师不能正确认识到主体与主导的关系。问题意识不仅指的是一种发现并探究问题的心理意识、一种积极把握机会的睿智性和一种追求创新的能力,也指的是一种精神风貌、人格品质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改变了学生的"盲目顺从、唯认书本、唯听老师"的意识,学生可以不断突破思维、不断独立思考、不断创新,总体综合能力也会进一步提高。所以说,创新来源于质疑。

2.2 有利于把握学生的心理协助其更好学习。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有两方面涵义:一是指学生知识结构的发展;二是指学生心理构建的发展。学生在学习发展过程中还不能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必须要在老师的帮助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现阶段遇到的问题,老师就必须熟悉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时,学生对老师讲的内容提出疑问,老师就会潜意识了解到学生的思维过程,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来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可以采取对应的措施来进行教学。在现如今的教学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只包括自己的理解,完全不能掌握学生的心理,也无法得知学生的理解程度,教学也没有针对性,只是单一的老师教,所以就需要"最近发展区"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2.3 有利于构建正确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如果进行自主学习,他们会产生主观能动性,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整合、梳理,从而丰富和发展原有的学习框架。再加上,随着知识的深入,困难越大,这时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由浅入深,融会贯通。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从未知到已知,又从已知到新的未知,如此反复,抽丝剥茧,不断向新的领域迈进,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锻炼,知识掌握的也就更加牢固。

3.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3.1 建立情境模拟,激发学生好奇心。布鲁纳在发现学习的工作研究时认为,处于课堂教学中,一名具有积极性的探究者由学生充当,老师则是帮助学生形成单独探究的情境,从而促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加入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之中,并不是一味地教给学生已有的知识。所以,老师只要合理的建立问题情境,要适量、适度、适时地解决好问题本质,让学生有一个适合他们的听课方式,才能保证学生更好培养问题意识和更有利于提出各种猜想和疑虑,来引起敏捷的思维活动,探究者应该就是这样具有积极的、主动的学生。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一些问题思考时,总是提出问题:你是以什么方式思考出来的,为何这么想,这种方法是否合理,还有其他解决方法等等,通过启示,让学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勇于寻求不同的方法。

3.2 给予空间拓宽学习思维。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过程中,需要留出充足的思考空间给学生。学生们每天都把精力放在资料和课本上,但动手能力、社会实践及课外阅读时间占有率低,信息量缺乏,让学生不能很好的提出渊博知识和能力基础,学生有过重的学习压力。长时间的教育目的是应试,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严重超载,学生痛苦不能减轻,让他们没有了独自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波利亚是数学方法论的倡导者,曾说过,若在学习过程中有数学其他方面的事情时,可以同意学生提出问题。

3.3 对原本问题的思考。创造来源于不断质疑。数学教师在讲授内容的时候,慢慢的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史上那些杰出的数学家,介绍他们辛苦钻研、勇于质疑的精神,讲述他们敢于对原有的结论进行批判,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创建新的结论。正是因为他们敢于质疑的精神才使得数学发展能够进步迅速,老师要鼓励学生学习数学家们不怕吃苦、敢于质疑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所以,我们要着重提倡"再创造"法学习教学。"再创造"法学习数学,指的是提倡学生在原有的数学基础上,主动积极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获取知识时要经历"再发现"和"再创造"过程,也就是学生所学的知识往往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学生本身没有参与到结论总结的过程,也就不会对知识得到理解,学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自己的见解并发现新的问题,也达不到课堂教学预想的效果。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建构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数学教学更好的为了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创建情境。"再创造数学教学模式"是教师采用的主要模式。

4.结语

初中同学对培养问题观念是非常注重的,老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和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舒适、快乐的学习氛围,同时,为培养初中学生意识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也能更有效率的使他们的数学成绩得以提高,这样也就提高了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徐利治.数学方法论选讲.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M].2000.

[2] 郑毓信.数学文化学.四川教育出版社[M].2000.

[3] 肖柏荣等.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示例.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M].2000.

[4] 曹才翰.数学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0.

猜你喜欢
意识培养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意识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困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高中体育教学要注意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试析安全生产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初中数学课堂运用信息技术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