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学会共处

2016-04-06 05:09胡亚丽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关心同桌学会

胡亚丽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331-01

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21世纪学习社会的主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我们推行素质教育的目标。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本文着重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共处的问题。

学会共处,是在全球化将成为21世纪重要特征,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依存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教育命题。学会共处,它的原意是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共同工作。学会共处,是心理的需求,是摆脱孤独的手段,是能力强的体现,是共同成长、进步、发展的关键。从调查情况,许多学生缺乏健康的交往心理,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青少年处于心理断乳期,表现出很强的自我保护性,一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扉向别人敞开,有什么事就闷在心理,与同学的交流都是泛泛而谈,很少暴露自己真实的一面,这种封闭性必然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二是在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过程中,青少年学业负担过重,同学间相互竞争激烈,彼此之间缺乏思想沟通和交流机会,使他们的关系愈益疏远。所以很多学生都感到孤独,缺少知心朋友,产生心理焦虑。三是由于独生子女的比例增多,他们从小在一个封闭、受到严密保护的环境中成长,缺乏对他人的关心与尊重,更多地偏向自我中心。针对这一现状,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共处呢?我认为,要在以下五个方面狠下功夫。

1.必须学会了解自身与发现他人

大家知道,无论是在家庭、社会还是学校进行的教育,都应该首先使他们认识自己,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能真正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的反映。了解自己是认识他人的起点和基础。平时我们所说的"设身处地",就是讲的"由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教育作为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也注重从了解他人、他国、他民族的过程中更深切地认识自己,认识本国、本民族,并从这种深入的了解之中,培养人类的尊严感、责任心、同情心和对于祖国、同胞和人类的爱心。

要引导学生先从学会与同桌相处。学生们交往的第一个对象往往是同桌,他们告别幼儿园,满怀好奇,惴惴不安地进入小学,第一个认识的就是他们的同桌。所以引导学生学习交往就得先从与同桌相处开始。从实际情况看,有些小学生与同桌相处的很好,成为"竹马之交",有的则不然,成了"冤家对头"。上海一家青少年咨询机构,每天热线电话铃声不断,许多同学诉说的是与同桌相处的苦恼。本来,同桌是我们交往史上的第一级阶梯,同桌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简单、最基础的一种关系。如果,我们连同桌之间都不能友好相处的话,那么,我们怕是很难应对社会交往中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要教育学生,与同桌相处不能完全由着自己,各人的性格习惯不尽相同,就需要有一个互相适应,互相谦让的过程。在与同桌相处中,学会正确认识自己与发现他人。

2.必须学会尊重与理解

学会尊重与理解,首先要引导学生换位认知。教育学生在与人共处中产生矛盾时,首先不为自己找理由,不为自己辩护,而是主动地站到对方的位置上去,去认知对方的观念,去体悟对方的情感,以便在理解对方的同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俗话说,"要想公道,打个颠到"。

事实说明,换位认知可以缓解矛盾,求得通融,因为其内涵是在谅解他人,宽待他人的前提下尊重他人的意愿。其实,任何事情都需要他人的配合,任何事情的成功中都包含着他人的支持。你能否体谅他人的处境,能否听取他人的建议,也即能否把他人的意愿当作十分重要的因素,给予尊重和考虑,将不仅仅关系到与人共处的效果,也是走向新的精神境界的重要步骤。

3.必须学会关心与爱护

所谓关心,概括起来就是: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即淡化个人利己主义,强化社会责任感,提倡关心价值观。

由于现在教育机制的某些缺陷,由于社会和家庭教育的失误,致使不少孩子出现了自私、惟我独尊、缺乏关心他人、与人合作的能力,缺乏群体意识等偏向,他们在公德意识、行为规范、意志品质等方面出现了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例如,北京市一所私立小学举办了一次"磨难夏令营"活动,学生们的表现令人吃惊:早餐时,学生们蜂拥而上,争先恐后地给自己盛豆浆喝,但没有一个为别人盛豆浆的孩子;午餐吃完盒饭后,遍地都是乱扔的饭盒和饮料瓶,老师忙着捡时,却没有一个学生帮忙;下午参观后上车时,学生们一窝蜂地朝车上挤,所有的孩子都没有给一直站着的三位老师让座。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教育中引导学生,决不能老想着自己,心中要有他人。一个老是想着自己,全然不顾别人的人,是不会有真正的朋友的。通过教育,要使学生们明白这样的道理:一个宽松和谐美好的社会,需要每个成员都能把别人放在心上,时时事事处处都要兼顾他人的利益。

4.必须学会宽容与忍耐

首先,要教育学生大气为怀。人际相处关系中,人的度量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品质。大气的人,通常有比较正确的生活态度,总会以乐观的心情来面对世界,总会友善待人,宽以待人。要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同学之间的相处,无非是几句口舌,无非是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如果都把它记在心底,不但影响了同学的关系,也会妨碍自己的健康成长。同学间有了矛盾,应该宽容一些,忍让一些,大度一些。先哲们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大家熟悉的佛界一幅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怀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郑板桥任宰相期间,收到家人来信说,家中为了砌墙与邻居发生争执,要宰相回家撑腰。宰相回信告诫家人要大度为怀。并题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有两句诗:"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教育我们要有像天地那样宽阔的气度,"心底无私",才是真正的大气啊!其次,要教育学生学会道歉。在日常生活中,多数人都喜欢接受别人的道歉,而不情愿向别人道歉。如果自己做错了事,伤害了别人,就要诚恳地认错,及时地道歉,发自内心地说声"对不起",这是最好的补救方法。道歉在我们与人相处、与人沟通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要教育学生掌握认错和道歉的技艺。一要及早认错,二要用真诚的态度道歉,三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善后工作,把对别人的伤害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5.必须学会协商与合作

要引导学生在与人共处中寻找共同的话题。通过使大家明白:共同的话题,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创建团结协作的环境,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寻找共同的话题,是我们在学会与人相处,建立合作关系过程中的重要手段。要引导学生践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原则。通过教育,使大家明白,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每一个人都必须从"我为人人"做起,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享受到"人人为我"的恩惠。只有履行了"我为人人''的义务,你才能享受"人人为我"的权利,这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得以正常维系的基本准则。要引导学生反对自我中心。通过教育,使大家明白这样的道理: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使自己学会与人共处,与人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人的能量。大家耳熟能详的这个小故事说明了这一朴素的道理:大火包围了一座小屋,一个瞎子和一个瘸子在屋里,两人相依为命,协同作战,身体健全的瞎子背起眼睛完好的瘸子,在瘸子的指引下,冲出火海,死里逃生。如果这两人都以自我为中心,顾自正逃命,可能谁都不能成功,都已葬身火海了。这正如,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只有把一滴水融入溪流、江河中,才能渡成永不枯竭的浩瀚无边的海洋。因此,让大家在与人交往和相处中,必须以实际行动坚决反对"自我中心主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

[2] 《怎样与朋友相处》金城出版社.

[3] 《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高等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关心同桌学会
我的新同桌
换同桌
学会分享
开心与关心
羡慕我同桌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