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山林区购买式造林实践与启示

2016-04-06 10:02白小东
山西林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林农林场管护

白小东

(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岚县 033500)

黑茶山林区购买式造林实践与启示

白小东

(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岚县 033500)

分析了黑茶山林局购买式造林运作机制,探讨了该模式在吕梁山生态脆弱区生态建设中提质增效和促进该区群众脱贫的作用和实现途径,提出了购买式造林在全社会推广的相关建议。

黑茶山林区;购买式造林

doi∶10.3969/j.issn.1005-4707.2016.08.003

把林业建设放在生态治理和扶贫开发的大格局中统筹谋划,运用改革的办法、市场的力量、创新的机制,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建设,是实现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改善生态、促进民生、富裕群众的重要途径。黑茶山林局从2013年开展的购买式造林实践和探索,为当前全面深化林业改革新形势下实现生态建设和脱贫致富工作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借鉴和推广意义的新路子。

1 购买式造林的主要运作机制

2013年以来,魏家滩林场实施了20hm2职工购买式造林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在2014年建成魏家滩林场15.50km骨干林道后,总规模667hm2职工购买式造林全面铺开。其运作机制是:由林局编制造林规划和作业设计,由林场提供权属为国有的宜林荒山荒地,由全局职工按照林局设定的树种配置模式竞价报名,在确认中标和签署合同后由职工自主完成造林,3年后由林场代表国家对验收合格的造林成果按约定收购标准和价格进行收购。也就是整个造林过程包括苗木准备、工队管理、整地栽植、幼林抚育、补植补种、有害生物防治以及3年内的新造林管护全部由职工个人负责,林场只负责宏观指导、业务咨询服务和阶段性检查验收。2015年,林场继续扩大成果,进一步开展面向社会、林农参与的开放式购买式造林试点,方法就是由村集体或林农提供宜林荒山荒地和新造林管护,林场职工提供资金、技术、苗木,双方根据土地权属、参与人数、面积大小、出资额度实行职工独资、对半出资和林农全额出资3种模式完成造林任务。造林3年后,林场收购置换为股份合作林,林场控股51%,林农股权可以流转和继承。双方合作经营的预期收益,主要是争取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费和林木抚育采伐。购买式造林作为国有林场购买社会服务的有益尝试,实现了造林工作由“过程管理”向“结果购买”的转变,变计划经济的“要我造林”为市场经济的“我要造林”。这种“提前造林、结果购买”的机制,在降低林场造林管理成本的同时,搭建了职工群众新的创收平台和渠道,增强了职工群众的“质量控制”和“达标交账”意识,明确和落实了造林主体的管护责任,使职工群众真正有机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林业建设,实现了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有机结合。2014年,全局共有113名职工报名参与购买式造林,申报面积6 100hm2,是计划的9倍。最终有46名职工竞价成功,分13个标段完成造林667hm2。2015年,全局13个基层单位493名职工及87户林农,共实施购买式造林1 520hm2。

2 购买式造林显现的积极效应

2.1有效解决了林业生态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

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气候干旱、立地等级差,国家投资标准往往满足不了造林实际投资。购买式造林使林场退出造林过程管理,减少了层层代理运营环节,节约了林场人力、物力、财力,降低了营造林的管理成本。同时,购买式造林可以运用市场获利机制吸收社会资本(包括资金、土地、新科技应用)投入林业生态建设,通过社会力量融资,有效缓解林业投资不足的难题,增强了林业发展的后劲。

二是有效增加了林场职工和贫困群众收入。首先消化了职工群众手中苗木存量。其次当地林农通过提供土地、劳务、管护的方式参与购买式造林,除了获得劳务收入外,在造林前3年可得到每亩每年20元的股权收益和管护报酬。3年到期收购后,继续与林场合作经营,由林场申请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费,双方按股权分配收益,实现森林的持续经营和收益的持续保障,使农民切切实实感受到,森林是值得守护的“摇钱树”。如魏家滩林场在2014年-2016年,实施购买式造林1 334hm2,带动79户贫困群众参与造林护林,人均年劳务收入5 800元。

三是改善了扶贫方式难以覆盖生态脆弱区群众的难题。吕梁山生态脆弱区脱贫致富的出路在山、优势在山、潜力在山,而生态建设的短板在山区,突破点也在山区,通过把购买式造林向山老边区、贫困地区倾斜的方式,可以有效助推生态脆弱区群众持久脱贫。黑茶山林局在实施购买式造林中,坚持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相结合,坚持山、水、林、田、路全流域综合治理,片区开发、规模治理,科学造林、适地适树,注重林业产业扶贫。如在营造林过程中注重针阔混交、乔灌搭配,推广引进经济林及林下药材、菌类开发,通过组织当地农民成立造林专业合作社,吸收留守农村劳动力和妇女学习掌握造林、育苗、抚育、林特产品培育技能,帮助他们发展特色产业,辐射带动当地村民实现短期增收和长远发展。

2.2创新了生态治理和管护模式,新造林管护成效明显

从机制上把造林前3年管护责任按土地权属落实到具体的林农头上,改变了过去林场管理模式中责任主体不明确、责任追究难落实的局面。树毁了,林农参与分红和按月领取管护费的前提条件就没了,所以,农民非常重视新造林成果管护。参与购买式造林的林农或独立、或联合自发搞好日常巡护。从2014年开始,林场采取有偿购买当地村民新造林管护服务的方式,设立新造林管护专项资金,专户储存、专人管理,每月由业主代表实地考核验收,凭验收结果兑现护林工资。

3 向社会推进购买式造林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是吕梁山集中连片贫困区和生态脆弱区,存在大片荒山荒坡,生态建设任务繁重,但真正要造林绿化,却又往往落实不了造林地。一些按照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完全应该退下来的土地可能属于基本农田。农民弃荒不种地,但仍享受粮食补贴,如用于提供造林,则又受限基本农田土地政策。这是推进购买式造林面临的主要政策障碍。建议把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与退耕还林统筹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各级政府业绩评价体系。

二是必须统筹解决好林牧矛盾。建议由各级政府牵头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和扶贫开发总体方案、生态建设功能布局,合理区划生态建设区和畜牧养殖区。规划为生态保护建设的区域,实行严格的封山禁牧措施,真正做到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对造成重大林木受损的,按破坏自然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

三是必须加强政府宏观引导和管理。在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的同时,科学编制区域生态建设和造林工程规划。要遵循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引导群众明白“种什么树”和“造什么林”既能达标又能赢利,坚决杜绝行政命令和一刀切。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造林)主体在造林模式中自主选择、自由竞争,实现土地、劳力、苗木、科技、管理、管护等林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增加效益。

四是以各级林权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森林市场,使购买式造林的行为有承接载体和流通领域。要结合国家不动产登记的管理要求,及时办理新造林林权证,及时申报、落实生态效益补偿费用,通过利润杠杆,给投资者看得见、摸得着、可预期的经济利益,实现造林者短期有造林工程收益、长期有生态效益补偿、远期有林木经营收益的可持续运行机制。

五是必须尽早确立市场林价体系,按照不同地域气候及自然条件,分类经营、分区施策。对商品林市场要放开,政府不予介入,由市场主体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合法经营。生态公益林由各级政府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发布年度招标购买公告,确定生态治理区域、造林规模、配置模式和价格标准,通过森林市场公开招标购买,促进资本营造林流动,激活市场内在活力,促进生态建设整体上水平、上规模。

F316.2

C

1005-4707(2016)04-009-02

白小东(1972-),男,2001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现任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助理工程师。

2016-05-20;

2016-05-29。

猜你喜欢
林农林场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林场住宅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基于GIS的林场营林管理信息系统研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