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国外交“3.0版本”:从经营南海到布局“海丝”*

2016-04-06 13:49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储昭根
世界海运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国外交海上丝绸之路南海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储昭根



理解中国外交“3.0版本”:从经营南海到布局“海丝”*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储昭根

导读: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国外交在心态、姿态、理念及行为上升级为“3.0版本”——奋发有为型外交。但要理解中国外交3.0版本,最直接的就是了解、理解中国经营南海、布局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新战略。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加强、深化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系,共享中国的发展机遇,以及破解中国能源、资源与贸易安全的瓶颈与困局。共享中国发展机遇,积极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积极塑造地区互信与和平,主动布局地区合作与共同发展,才是中国外交“3.0版本”的真实内涵,世界需要对此多一些耐心与理解。

关键词:南海;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外交;安全;“一带一路”战略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加速,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发展,以及中国自身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急剧上升,国际安全压力和国内发展压力也随之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对中国过去长期坚持的一系列战略原则和外交思维提出了严峻挑战,这些国内外形势与挑战要求并推动了中国外交转型。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国外交在心态、姿态、理念及行为上,正从“被动应对内外挑战”的压力型外交向“主动进行布局谋势”的奋发有为型外交转变,步入了负责任大国外交的新时代。[1]为此,中国领导人已提出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亚洲安全观”“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重要倡议和概念。

但要理解中国外交“3.0版本”,最直接的就是了解、理解中国经营南海及布局“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新战略。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海丝”)。这一战略与此前9月他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成了中国当前最为热议的“一带一路”战略。由于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陆海兼顾的大国,中国历代国家安全形势造成了重视陆权、轻视海权的传统。中国的注意力正由传统陆权转向对海权的经营,随着我国海军战略向“近海防御、远海防卫”转变,中国正当、合法的经营南海行为,却似乎让一些人“群情激愤”。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更是引世人注目。这不仅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自十八大召开以来在外交领域全方位内容设计中的重大新概念,还是中国外交新战略一系列组合拳。中国为何提出海上新丝路的构想?又面临怎样的阻力?如何理解中国的行为?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加以阐释。

二、“海丝”的中国意图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由此,“一带一路”战略成为国家战略。应该说,“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表明中国长期以来海权与陆权之争出现战略性变化。问题在于,美国的海上优势一直是美国霸权的基石,并且美国始终坚持认为,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利益和影响一直取决于它的海上力量。[2]正因为如此,中国实力的增长及任何与海洋相关的政策或行为都容易被视为对美国西太平洋海上霸权的挑战。那么,中国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真实意图何在?

首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加强、深化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系。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血脉相亲。中国—东盟关系从1991年成为对话伙伴,到1997年12月双方确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再到2003年10月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确定双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同年,中国政府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全面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不仅如此,在东盟对话伙伴中,中国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明确支持《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第一个确定同东盟建立自贸区。中国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发展深化同东盟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由于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打造自贸区升级版,促进中国与东盟全方位合作,加强海上合作,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这使得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必然选择与根本需求。换句话说,中国海上“新丝路”构想的基本目的还是在于加强、深化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系,是中国政府从战略高度重视周边外交的 产物。

其次,共享中国的发展机遇。当前,世界经济中心向亚太转移,世界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和平与发展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腾飞,特别是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作为全球主要外汇储备国,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中国已在更多方面有能力帮助别国,能够携手各国共同应对金融风险。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决策层审时度势,下决心把中国发展的机遇变成世界的机遇,反过来再把世界发展的机遇变成中国的机遇,为中国的剩余资金、制造设备寻找更大、更广阔的市场。所以中国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对外开放,以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更多国家。

最后,破解中国能源、资源与贸易安全的瓶颈与困局。中国从1993年起就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9年石油进口依存度首次超过50%的警戒线,2013年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2%。我国能源进口,特别是油气对外合作主要集中于中东、中亚、俄罗斯及非洲等地,除这些地区政经形势较不稳定外,石油运输的海上交通线控制在美国及关键海域的周边国家手中,加上沿途存在海盗和恐怖主义的威胁,都给过度依赖石油进口的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带来挑战。而国务委员杨洁篪去年在博鳌亚洲论坛表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对古代“海上丝路”的传承和发展,重点面向东南亚国家,联通南亚、西亚和部分非洲、欧洲国家。这与中国能源、资源进口及贸易通道的路径相吻合。 他还强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自然延 伸至南太平洋”[3],也明显是保障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等基本原材料的需要。我国原油进口 的90.37%、铁矿石进口的97.53%、铜矿石进口的92.18%,以及煤炭进口的92.20%,均是通过海运实现的,其中经“海上丝绸之路”进口的原油占中国进口原油总量的66%。[4]因此,美国詹姆斯顿基金会(The Jamestown Foundation)2015年3月19日的文章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已代表的是中国最至关重要的海上交通线,因为它让中材料,包括石油、铁矿石和铜矿石进口的路线。[5]更何况,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对外贸易跃居世界第一,且中国在2013年进口原油3.2亿t,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及石油进口国,海上通道承担着我国对外贸易90%的运输量,这种状况决定了“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中国向外通行的第一海上战略要道。很明显,建立“海上丝绸之路”是为了破解中国能源与资源安全的瓶颈的现实需要,是建立以我国为主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网络的需要。从这点意义上说,“21世纪海上丝路”,或者是“一带一路”只不过是中国经济对外发展的路线图,是中国对外经济开放、合作的新 概念。

不过,中国却遭遇了美国最强大的挑战。从表面上看,南海周边各声索国对海洋领土主权权益的争夺、对中国权益的蚕食是影响“海上丝路”通道安全的最大障碍。但根本问题还在于,美国在其全球军力收缩、军费持续走低的背景下,仍强推“亚太再平衡”战略,突出其武装力量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拉拢东盟国家和印度,加强与中国有海上领土主权争端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关系,鼓动这些国家在南海与中国对抗。美国及其“亚太再平衡”战略才是中国“海上丝路”最大的拦路虎!

三、中国需要世界多一些理解

中国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为了加强、深化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系,共享中国的发展机遇,以及破解中国的能源、资源与商品贸易在安全上的制约,但是美国仍是难以越过的“坎”。据预计,到2020年,中国每天将进口约730万桶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70%以上,其中绝大部分都要经南海运输。可以说,南海已成为亚太地区政治、外交和安全诸类矛盾的交汇处,同时也是大国战略博弈交织之地。对此我们需要有高度清醒的战略意识与危机感。那种认为通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解除或破解中国南海的困局,或对冲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负面影响及战略压力,都是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反过来,南海困局与东亚不断升温的安全困境,世界特别是美国也要对中国多一些理解。

首先,应清晰认识到,南海困局根本还是美国一手给中国发展、崛起制造的“安全困境”。随着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随着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南海争端已从原来南沙部分岛礁沙滩主权归属和南沙部分海域划界问题,演变成中国与美国等大国之间安全利益及战略资源之争。美国不断升级南海争端,设法搅动南海地缘政治之争,其根本目的是限制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政治影响力,并保持美国对东亚及世界的优势与领导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已不是中国要不要韬光养晦,以及怎样韬光养晦的问题,而是美国何时收手,或何时放手的问题。试想,当年加勒比海导弹危机,前苏联将几十枚导弹和几十架飞机拆开装到集装箱里运往古巴,美国马上不惜剑拔弩张地准备打一场全球性的核战争!南海对于中国安全的重要性恰于加勒比海之于美国。当日美国在南海所作所为,为何不能换位思考下中国的安全关切呢?

其次,无论中国在南海的填海扩岛,还是推出“海上丝绸之路”计划,更多的是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体现的是中国责任。世界五大恐怖海域——西非海岸、索马里半岛附近水域、红海和亚丁湾附近、孟加拉湾沿岸和整个东南亚水域,有4个在海上丝绸之路上。从2008年开始,中国海军参加国际反海盗统一行动,共派出19批海军舰艇编队,为600多批、数千艘商船护航。国际海事组织最新海事安全报告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亚洲金融风暴以后,东南亚水域已经成了全球海盗及海上恐怖活动最为猖獗的地方,马六甲海峡更被美国能源情报管理局形容是“亚洲的要塞”。据中国海军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尹卓少将介绍,南海海域是海盗多发区,仅次于索马里地区,世界上将近40%的海盗攻击事件是发生在南海地区。[6]若要在南海执行反恐、打击海盗、海上安全、防灾减灾、人道救援、海洋环境保护、海上联合搜救等任务,没有基地保障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想象的;我国在南海地区所声索的权利,既是历史条件自然形成,也是南海周边国家在过去所曾明确接受或默认的。同时,南海还是我国的搜救责任区,仅出于担负搜救责任,保持一定程度的此,中国外交部并不避讳:“中国政府对南沙部分驻守岛礁进行了相关建设和设施维护,主要是为了完善岛礁的相关功能,改善驻守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更好地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更好地履行中方在海上搜寻与救助、防灾减灾、海洋 科研、气象观察、环境保护、航行安全、渔业生产服务等方面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中国本次岛礁扩建,并不仅仅是一己私利,“我们将建设包括避风、助航、搜救、海洋气象观测预报、渔业服务及行政管理等民事方面的功能和设施,为中国、周边国家以及航行于南海的各国船只提供必要的服务”[7]。4月29日,中国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在应约与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乔纳森·格林纳特(Jonathan Greenert)视频通话时明确表示:“中方在南沙驻守岛礁进行相关建设,不会威胁南海的航行和飞越自由。……欢迎国际组织和美国及相关国家在未来条件成熟时利用这些设施,开展反海盗等国际人道主义海上行动。”[8]因而,中国经营南海,布局“海上丝绸之路”不是任何国家的地缘政治工具,而是提供给所有国家的公共产品。正因为如此,美国军事智库机构詹姆斯顿基金会3月6日的文章也不得不承认,“一带一路”虽然“作为习近平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战略构想”,但它只不过是“北京针对沿线国家外交和贸易政策的核心”![9]中国不搞任何形式的垄断和强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是沿线国家的合唱,用信心和诚意推进海上合作,进而通过深化互信来深化区域合作,促进亚太和平与繁荣,推动全球发展,是中国从区域大国走向全球负责任大国的重大担当。

最后,理解中国外交“3.0时代”。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世界,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的世界,是一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世界,中国外交为了适应时代与世界的变化,也需要相应的变化与调整。赵可金认为,1949—1978年的中国“1.0版”革命外交,是以结交亚非拉,对抗美帝与苏修;而1979—2009年的中国“2.0版”外交可以称之为发展外交,主要是注重服务发展,促进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再到当前“3.0时代”外交新时代,中国外交开始逐步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塑造”华丽转身,向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和影响转变。[10]应该说,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是中国政府从战略高度重视周边外交的产物,是中国主动迎接挑战,分享中国发展机遇,满足国际社会各种期待的一次正面回应;而中国在南海的“化礁为岛”战略则向国际社会表达了中国愿意积极承担国际责任,解决地区热点问题的姿态,让国内民众看到了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坚定意志,是中国把南海塑造成和平稳定之海、合作共赢之海的重大举措!从现实主义的权力政治观点来说,“强者做其权力所能,弱者受其所不得不受”[11],但对如今的中国及其文化传统来说,国际社会应给一个让中国尽自己的大国责任、强国义务的机会。所有这些均标志着中国外交开始脱离传统的低姿态,开始走向积极主动、领导并塑造地区及国际秩序的更有作为的新阶段。也就是说,共享中国发展机遇,主动承担大国责任,积极塑造互信与和平,主动布局地区合作与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3.0时代”不可或缺的内涵。对此,世界对快速成长的中国需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份期待。

参考文献:

[1]赵可金.中国外交3.0:十八大后的中国外交新走向[J].社会科学,2013(7):4-14.

[2]GOMPERT D C.The Future of Sea Power in the Western Pacific,RB-9709-OSD,Research Briefs,RAND Corporation,2013[EB/OL].(2015-04-06)[2015-12-12].http://www.rand.org/pubs/research_reports/RR151.html.

[3]杨洁篪.深化互信、加强对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杨洁篪国务委员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分论坛暨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启动仪式”的演讲[EB/OL].(2015-03-28)[2015-03-29].http://www.fmprc.gov.cn/mfa_chn/zyxw_602251/t1249710.shtml.

[4]梁芳.今日“海上丝绸之路”通道风险有多大[EB/OL].(2015-02-11)[2015-03-16].http://www.81.cn/jwgd/2015-02/11/content_6351319.htm.

[5]CLEMENS M.The maritime silk road and the PLA:Part(2013-03-03)[2016-01-01].http://mil.cnr.cn/ztl/2013lh/qwjd/201303/t20130303_512072110.html.

[7]2015年4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EB/OL].(2015-04-09)[2015-04-15].http://www.fmprc.gov.cn/mfa_chn/fyrbt_602243/t1253375.shtml.

[8]吴胜利与美国海军作战部长视频通话[N].解放军报,2015-04-30.

[9]NATHAN BEAUCHAMP-MUSTAFAGA.The New Silk Road and Latin America:Will They Ever Meet?[J].China Brief,2015,15(5):1.

[10]赵可金.中国外交3.0:十八大后的中国外交新走向[J].社会科学,2013(7):10.

[11]THUCYDIDES.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M].Harmondsworth:Penguin,1972:402.

DOI:10.16176/j.cnki.21-1284.2016.04.003

作者简介:储昭根(1970—),男,博士研究生,研究员,E-mail:chuzhaogen@126.com

*此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12&ZD099)及塔里木大学非传统安全与边疆民族发展研究院重点课题(090114B01)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中国外交海上丝绸之路南海
南海明珠
北海北、南海南
南海的虎斑贝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中国外交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中国外交的战略构想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南海随笔
印媒: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欲连印“季节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