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非商船海上险情成因及搜救对策

2016-04-06 17:10泉州海事局黄敏东
世界海运 2016年1期

泉州海事局 黄敏东



中国沿海非商船海上险情成因及搜救对策

泉州海事局 黄敏东

摘要:近年来,海洋渔业、海上旅游业步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由此带来的非商船海上险情数量也不断增加。非商船海上险情具有突发性强、人命伤亡大、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其中,因溺水导致的险情事故成为每年发生频率最高的海上险情种类。结合多年的海上搜救工作经历,通过对沿海非商船海上险情原因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科学可行的海上搜救对策,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沿海人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非商船;海上险情;搜救

根据《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规定,根据危害程度和事态发展趋势,海上突发事件险情信息分为特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级。海上险情种类繁多,非商船海上险情是指渔船、乡镇船舶、海边休闲等活动导致对人命安全、海洋环境、财产等可能遭受的灾害。每年入夏时节及海水退潮期间,我国沿海都会发生多起因海边游玩、下海游泳、出海垂钓等休闲活动导致的海上险情事故。伏季休渔期结束,大量渔船集中离港涌入沿海水域生产作业,渔船航行事故、生产作业事故、渔民伤病等引发的海上险情陡增。如2014年以来,泉州市海上搜救中心共接到海上船舶遇险真报警22次,组织搜救行动22次,协调出动海事船艇15艘次,商船及其他社会力量船舶23艘次,救助直升机3架次,救助海上遇险人员总计158人。泉州市海上搜救中心2014年接到非商船海上险情16次,较2013年同比上升60%,大多数为乡镇捕鱼船只渔民和沿海游客遇险,对沿海海上安全造成了较大影响。

一、非商船海上险情分析

1.乡镇渔业船舶发生海上险情

险情1:2014年2月4日1645时,接南安市海上搜救分中心报警,围头湾大佰岛附近一泡沫船上有1人落水失踪(船上共2人)。经泉州市海上搜救中心组织救助后遇险人员得救并由泉州海事局“海巡08606”艇送至岸上。

险情2:2014年5月24日2101时,接崇武边防派出所转报,当日下午1400时一渔民乘自制泡沫船出海,失去联系。经过搜救中心组织力量多方搜救,25日崇武边防派出所称当地渔民找到该失踪人员的尸体。

险情3:2014年5月30日2205时,接群众电话报警,30日0400时左右,两名渔民从石井乘坐小船出海收海带,约0800时发现发动机损坏失踪。搜救中心连续组织搜救两天,31日2045时接晋江海事处报告,两名渔民已自行上岸。

险情4:2014年6月21日1608时,接“CUIBAI”轮高频报告,称其发现一艘渔船翻扣,2名船员落水。2名落水人员随后被“CUIBAI”轮救起并转移至“东海救116”轮,后由“海巡08606”艇转送至石井码头,翻扣渔船被另一艘渔船安全拖至晋江石圳渔港。

险情5:2014年8月15日2350时,接群众电话报警,“闽狮渔05265”船上一人员摔伤,报警人要求直升机救助。经搜救中心协调,东海救助局直升机无法夜航,救助船距离事发地路程较远,救助效果不佳,遂未派出救援船舶及飞机。经确认受伤人员为手指受伤,渔船正在自行返航至祥芝渔港。0525时渔船到达渔港,人员前往泉州仁福医院就医。

2.乡镇讨小海人员发生海上险情

险情1:2014年3月22日0945时,接南安市搜救分中心报,其0905时接石井边防派出所报警,石井一女村民21日1600时在岸边讨小海至今未归,请求海巡艇协助搜寻。经海巡艇及边防派出所等多方搜救,未发现失踪人员。

险情2:2014年9月2日0802时,接市公安局电话报,台投区世贸海上世界城附近水域,有人在海上挖海蛎时掉入深水区。搜救中心立即指示丰泽海事处派出执法人员核实现场情况,后搜救工作由台投区边防接手,最终人员安全获救。

险情3:2014年8月6日0828时,接群众电话报警,一渔民在大佰岛附近作业时失踪,经搜救未找到失踪人员。

3.旅游休闲活动发生海上险情

险情1:2014年1月2日1650时,接群众电话报警,其父亲约在1日中午坐小船前往崇武岗乾村附近海域的礁石上钓鱼,至今未归,失去联系,请求协助搜寻,搜救中心全力组织搜救后未搜寻到失踪人员。

险情2:2014年7月5日0008时,泉州市海上搜救中心接“泉州110”报,1男1女共2名人员游玩时,因涨潮被困在丰泽区东海水域的礁石上,无法上岸。接报后,执法人员分别出动海巡艇和陆上岸巡,经核实2人被困于晋江大桥下游附近水域,水已淹至半身,情况非常危急;0031时,后渚边防派出所通过渔船成功救起2名被困人员,险情解除。

险情3:2014年7月15日0005时,接泉州110来电,龙永大桥附近水域5名人员被困海上。接警后,搜救中心立即启动预案,约0024时,接报3人已救起,另2人暂未找到。0748时,派出所在石狮永宁附近发现一具尸体。16日中午接报,2名失踪人员尸体全部找到。

险情4:2014年8月14日1625时,接晋江110转报,4个小海漂在晋江深沪附近海域被困。接报后,海上搜救中心立即展开搜救行动,约1802时,4人被救起,但其中3人已无生命体征。

险情5:2015年5月11日中午,一河北籍男子从围头月亮湾乘坐皮划艇下海钓鱼,不料漂到金门附近海域,回不了岸。厦金泉搜救部门联合开展搜救,漂流近5h后,5月12日0020时,该游客在金门北东水道附近水域被成功救起,险情解除。

4.人员不明落水险情

险情1:2014年6月1日2207时,接群众报告,泉州百崎乡断桥附近有一人员掉海,请求救助。经搜救中心及消防、边防、海警等多方救助,2245时落水人员由消防队员救起。

险情2:2014年6月20日0842时,接石狮海事处报,约0700时,一中年妇女在祥芝大厦村海边落水失踪,搜救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派出“海巡08608”艇前往该水域搜救。

险情3:2014年6月25日1415时,接泉州110报告,当日1321时,一人员在后渚大桥跳海失踪。接报后搜救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派出海巡艇及海警摩托艇,后未发现失踪人员。

二、非商船海上险情成因分析

1.群众安全意识不强,游玩容易忘形

俗话说“水火无情”,人们对外在环境大海可能带来的危险和造成伤害缺少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部分群众为图方便,乘坐“三无船舶”出海,带来极大安全隐患。部分游客在海边游玩时,一时兴奋,未能提高警惕,常常涉足危险水域导致自身遇险。我们应看到,每件事故险情的背后都有主观原因,潜藏着不易察觉的“征兆”,安全意识不强是最大的风险。有的跳水轻生人员则是因为生活不如意、感情遇到挫折等,应及时发现并进行心理疏导,避免悲剧发生。

2.非商船船员素质不高,海上作业安全技能差

大多数非商船船员年龄偏大,体能和反应能力不足,文化程度低,部分渔船主还聘请内地的民工出海打鱼,这些渔民缺乏海上生产生活经历,流动性较大,并且大多未经专业培训,未掌握完整的安全操作规程,缺乏海上安全常识和技能,在发生险情时,缺乏自救和互救的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差。

3.简易渔船投入不足,安全保障能力不强

小型渔船结构简单,缺乏救生、求生、消防、通信和导航定位等安全设备,发生险情时不能提供准确位置,从而耽误了最佳的救助时机。目前,沿海大部分渔船除手机外没有其他通信设备,手机的海上信号不好,发生险情时无法保持有效联系,给及时救援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渔民、海上养殖人员等乘坐自制简易船舶出海,带来极大安全隐患。一些小型渔船和无证排筏属于“三无船舶”,技术状况更差,连基本的救生设备都没有配备,出海遇险后没有自救能力。

4.遇险后报警缓慢,信息传递不够通畅

遇险人员及相关家属信息不畅,比如,讨小海是投入低、收入可观的生产活动,但是参加讨小海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有的捕鱼、有的挖海蛎等。他们自恃在海边长大,没有救生衣,甚至连手机都没有,一旦退潮时在滩涂走太远或者风浪中驾乘小渔船,危险往往悄然而至,导致险情发生。同时,很多渔民、游客不知道海上遇险救助电话“12395”,未能及时采取适当的手段报警求助,容易错过海上遇险黄金救援时间,有的险情通过边防等政府部门转报,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延误最佳救助时机。

三、非商船海上险情搜救对策研究

1.强化水上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安全意识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增强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理念、优化安全工作思路、加强过程控制、重视对“征兆”和“苗头”的分析排查,通过对每一个风险点的控制,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让安全风险意识牢牢地扎根在每个人心里。充分利用海上搜救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搜救成员单位,特别是加强与地方政府、海洋渔业、公安边防、教育、旅游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加强水上休闲活动安全宣传,严格休闲旅游、海钓等管理与监督,最大限度减少或杜绝海上休闲活动事故险情的发生。例如,在可能发生险情的水域竖立“危险水域 严禁游泳”等警示牌,暑期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新媒体等途径播发水上安全公益广告。渔业部门、乡镇政府应深入祥芝、崇武等渔港渔村开展安全知识“进渔村、进学校、进渔港、上船头”活动,开展案例警示教育,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升渔船船员航行、作业安全意识,减少工伤、伤病险情,呼吁渔民作业时穿上救生衣,克服侥幸心理。

2.提高渔业科技投入,实现捕捞作业现代化

海洋渔业部门应尽快修订渔船检验规范,提高渔船通信设备配备标准,切实加强对渔业船舶的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能力和风险意识。强化渔业船员普法教育和业务培训,严格持证上岗要求,掌握必要的航海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督促渔船船主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为所属渔船配备足够的船舶驾驶人员和轮机人员,加强对所属渔船重要航行设施、动力设备、救生应急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提高渔船捕捞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避免险情事故发生和不必要的损失。

3.加强沿海风景区管理,营造安全旅游环境

泉州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南临台湾海峡,依山面海,海岸线蜿蜒曲折,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在晴朗的天气,特别节假日期间,崇武、黄金海岸、金沙湾等美丽的海滩往往人山人海,极为壮观,辽阔的海洋、舒软的沙滩为人们提供了休闲的好去处,但潜在的危险也不容忽视。2015年9月20日1236时,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海边一艘载有29人的旅游载客船舶因发动机故障发生搁浅,情况十分危急。接警后,驻地衙口边防派出所经过2h紧急救援,船上29名乘客被安全转移,这样的险情为海上休闲旅游敲响了警钟。因此,必须加强沿海风景区、游艇、客船等管理,政府、海事、边防、景区经营单位等需建立海上安全信息交流、险情预警传递和应急处置制度,提高海上遇险人员救助成功率。

4.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应急反应机制

加强渔港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健全非商船的安全信息系统,加强海上救助装备建设,针对退潮时水深较浅、礁石密布、暗流多等特点,加大安全投入,购置冲锋舟、橡皮艇、救生衣、应急通信等设施设备,布置在人员密集及险情集中区域。完善各级海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健全应急资源与救援人员组织保障体系,为实施应急搜救基本行动提供快速反应资源,使得搜救更及时、行动更有序、机制更完善,使预防和应对非商船海上险情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5.建设成熟的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形成全社会支持的局面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的成立,是对现有海上搜救力量的有力补充,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海上搜救,有利于快速、就近、高效地处置海上突发事件。落水、溺水等险情救援最关键的是时间,因而海上搜救志愿者此刻显得非常必要,在石狮红塔湾海边,长年活跃着一支队伍——石狮市游泳协会,该协会成功救起过多人。如2012年底,安徽籍女子吴雪梅在红塔湾游泳时被巨浪吞没,周围游客没人敢下海,6名队员狂奔而出,冲向海中,成功将她救起。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为社会各界力量加入志愿服务提供渠道,搜救志愿者队伍可涵盖公安、海事、卫生、新闻、渔民等部门及社会人员,组织志愿者定期集中学习有关搜救技能、应急处置知识和现场操练等,提高全民水上险情应对安全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尤其是夏季非商船海上险情发生频繁,海上险情相比于陆地险情有更多的不可预测性,带来的伤害和损失极大,非商船海上险情的处置仅靠个别部门和人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早救一分钟就能够少一分危险。我国应充分发挥海上搜救协调中心的作用,把握“海上遇险黄金救援时间”,确保求救、救助渠道的畅通,军民融合,政府部门和志愿队伍互动,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在事故多发水域建立救生站,在沿海形成密集搜救网络,最大程度地调动各方搜救力量,激发人员的救助积极性,随时应对海上突发事件,健全沿海应急保障服务,从而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DOI:10.16176/j.cnki.21-1284.2016.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