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围城》的讽刺艺术

2016-04-07 14:24李殊琪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2期
关键词:围城钱钟书

李殊琪

内容摘要: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讽刺小说,对当时中国的病态化的知识分子进行了深入剖析,用诙谐、机智、锐利的讽刺语言,刻画了方渐鸿、李梅亭等具有讽刺意味的人物形象。本文将结合《围城》的具体内容,分析《围城》对人物虚荣心态和崇洋媚外心理的讽刺刻画,以及讽刺语言的巧妙运用。

关键词:《围城》 讽刺艺术 钱钟书

“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由在士林 ,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鲁迅先生对清代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出了较高的评价,肯定了其对封建科举制度弊病的揭露。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有一部优秀的“讽刺之书”——《围城》,在这部作品中,钱钟书先生直指八年抗战时期病态的社会、政治、文化,深入道德、心理剖析病态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用诙谐、机智、锐利的语言建造了一座人生的“围城”。

一、虚荣心态的鞭挞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自序中写道:“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全书通过细腻的描写,刻画了这样一群人类,他们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却将中国传统美德完全丢弃,漫无目的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里、在中西文化激烈交锋的特殊时代下苟延残喘,成为社会的“多余人”。

虚荣心是人类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而这种扭曲的心态却在《围城》中鲜活的展示出来。主人公方渐鸿是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旧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方渐鸿来到欧洲攻读学位之后,并没有投入到学术研究当中,而是不学无术、生活懒散,在父亲和老丈人的两面夹击和自己的虚荣心作祟之中,他决心买个文凭,“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方渐鸿以知识分子自居,却不追求知识上的超越,反而想用一张假文凭将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在《围城》中,虚荣之心放佛瘟疫一样感染了每一个人,伪造作品的女博士苏文纨,畅谈昔日荣光的三闾大学教授,这些人物都毫无例外的染了“虚荣病”。作者这是通过对这些人物虚荣心的揭露,展现了人性的颓败变质。

二、崇洋媚外心理的讽刺

《围城》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到40年代,这时的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以及军阀统治的三重压迫,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中国的大门被西方的炮火打开之时,中国人的思想也被西方文化所浸染,许多中国人对于先进的西方科技、文化、政治、社会等各种方面都表现出一种浓烈的崇拜之情,将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抛之脑后,只要与“洋”沾上边都会让人们趋之若鹜,即便是一些西方的文化糟粕——享乐主义、金钱至上,也浸入到中国知识分子的骨子里。这种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三闾大学的学生当中更是表露无疑,“那些学生虽然外国文不好,卷子上写的外国名字很神气。有的叫亚利山大,有的叫伊利沙白,有的叫迭克……一个姓黄名伯仑的学生,外国名字是诗人"拜伦"(Byron),辛楣见了笑道:‘假使他姓张,他准叫英国首相张伯伦(Chamberlain);假使他姓齐,他会变成德国飞机齐伯林(Zeppelin),甚至他可以叫拿坡仑,只要中国有跟'拿'字声音相近的姓。’”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经沾染上了崇洋媚外的气息,他们对待西方文化,已经没有了辩证思想,而是毫无保留的全盘接受,即便嘴上保持着中国文人的骨气,却也在心里被“洋”化。

三、讽刺语言的生动表现

语言是小说的重要构成元素,不同的语言风格对于故事叙述、人物塑造以及主题表达都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围城》中,作者用充满书卷气的文字,时而幽默、时而机智、时而锐利,将小说的讽刺之意发挥到极致。钱钟书先生在讽刺时,往往能巧妙运用比喻手法,充分生发讽刺对象和言说事物的关联之处,充满新奇色彩,入木三分。三闾大学小张高松年,虽然在小说当中出场不多,但人物性格却极为生动,作者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对高松年道貌岸然、丑态毕露的嘴脸进行了讽刺,“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它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家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本来就有,并非地位高了的新标识。”除此之外,钱钟书先生的讽刺艺术还具有一言以蔽之的特点,往往三言两句就能够道破天机,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让人忍俊不禁。李梅亭虽是三闾大学的主任,但行为处事却时刻将他猥琐的嘴脸展露无遗,当李梅亭看到漂亮的孙小姐时,便“仗着黑眼镜,对孙小姐像显微镜下看的微生物似的细看”,仅一句话,读者就对李梅亭的形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围城》是一部成功的“讽刺之书”,从讽刺对象、讽刺语言等各个层面,对当时中国的病态社会、扭曲心理进行的鞭挞,形成了独特的讽刺风格,向我们展示了在中西文化碰撞下变异的旧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讽刺佳作。

(作者单位:山东莱芜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围城钱钟书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钱钟书养生趣谈
最短的情书
一次“遗忘”
社交电商的“围城”
钱钟书用《围城》还人情
《围城》70周年首推电子版
围城之围城
欠一杯不醉
围城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