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唯一能做的事只有“向上”——“领导干部要善用底线思维方式”浅析

2016-04-07 06:04余建华
中国军转民 2016年3期
关键词:底线思维管理

■ 余建华



你唯一能做的事只有“向上”——“领导干部要善用底线思维方式”浅析

■ 余建华

“底线思维”则是以“底线”为导向的一种思维方法和心态,其基本要求是做最坏的打算、追求最好的结果。“底线思维”是一种较为精细的思维技巧,要求认真计算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并欣然接受这种情况,且直面困难并果敢行动。作为一种战略思维,其方式是通过系统的思考和运作,告诉人们如何防患未然,如何化风险为坦途、变挑战为机遇,如何守住底线、远离底线、坚定信心、掌握主动,追求系统的最佳结果和最大正能量。

所谓“底线”,原指“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引申后指人们在社会活动范围内不能超越的纵横两端界线,即权利的权限界线与义务的责限界线、活动结果的成功代价与失败后果之认定界线等,现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于某种事态心理可以承受或能够认可阈值的下限,如谈判双方讨价还价时或某项活动进行前设定的期望目标的最低要求或最起码保证。“底线思维”则是以“底线”为导向的一种思维方法和心态,其基本要求是做最坏的打算、追求最好的结果。“底线思维”是一种较为精细的思维技巧,要求认真计算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并欣然接受这种情况,且直面困难并果敢行动。作为一种战略思维,其方式是通过系统的思考和运作,告诉人们如何防患未然,如何化风险为坦途、变挑战为机遇,如何守住底线、远离底线、坚定信心、掌握主动,追求系统的最佳结果和最大正能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预”就是有备无患、遇事不慌,这是古人对“底线思维”高度凝练的概括。

把握处理矛盾问题的“底”

底线思维是包括辩证法、实践论在内的系统、科学思维。运用“底线思维”思考与解决理论与实际问题时,要确定并把握好“底线思维”的“底”:这个“底”是一种界线,意味着我们活动的范围、框架而不得逾越,无论是利益底线(经济、政治)、心理底线(个人、社会)、安全底线,还是道德底线(社会、行业、家庭、个人)和法律底线等等,一旦突破,将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造成被动局面;这个“底”同样也意味着一种结果,是预期与实际、想象与现实的结合,是我们不愿看到却必须做好准备接受的最坏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底”是一种最低目标或最起码的保证,确保它就可以“托底”、“守底”、“保底”,以维护既定的局面与态势。

“底线思维”是一种符合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科学思维方法,对于我们研判与把握当前的局势与任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运用“底线思维”把握处理矛盾问题的“底”,经过比较权衡可以有一个明确的研判和界定,无非就是行动选择后可能出现的最坏结果,再糟糕也不过如此;或者,就是我们必须达到的最起码的要求、状态。从静态上看,这就为执行具体行动任务在理念、路径与举措上的设定与选择上提供了“保底”方案。

“底线思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改革方法论。当前我们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要善于用“底线思维”,来思考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节奏和风险,牢牢把握主动权,做到心中有底、守住底线,并由低到高以确保社会经济平稳健康有序发展运行。运用“底线思维”把握处理矛盾问题的“底”,就是宁愿接受通过选择行动所出现的最坏结果,而不能通过选择不作为而出现其他更坏的结果或是更具风险的不确定因素,这种“底”是动态的,需要根据环境因素与主体目标的关系变化而不断加以调整完善,这个“底”的确认与守护需要当事人强烈的责任心与变通的智慧。

“底线思维”有利于认识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实际工作中,运用“底线思维”把握处理矛盾问题的“底”,就是采取行动选择后所出现的任意一种或数种坏结果,但这一结果的出现总归要比不作为或犹豫不决强。当我们运用“底线思维”抓准抓牢了“底”后,最为重要的是做到了心中有底,从而在具体工作实践工作中努力加以规避、防范,因势利导并使之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底线思维”有助于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置身于复杂多变的环境,要善用“底线思维”方法,把握处理矛盾问题的“底”,需要当事人坚守个人的道德底线、捍卫公正平等的社会底线、提高抵御各种诱惑的心理防线、远离违法乱纪的高压线。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矛盾冲突、危机局面时,在处理解决事关国家利益、群众利益的大事要事难事急事时,要有效防范负面因素、堵塞决策管理漏洞、防止社会动荡,充分发挥它的“最低防线”与“危机最小化”的作用。

加强底线管理是构建和谐的重要思维取向

“底线思维”实际上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它不仅要求“思”,更要求“行”;不仅要求防范风险,而且要求主动出击,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 “底线思维”要求在谋篇布局、制定战略规划时,必须把底线放到总体战略的全局中去思考。善用底线思维,以积极的态度前瞻风险、守住底线、防患未然,才能掌握改革实践的主动权,凡事未雨绸缪,才能不走弯路、不跌跤,最终跑出好成绩。这些都是“底线思维”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即“底线管理”。在现实生活中,有备无患的关键在于“备”。比如,在一些特别敏感问题的处置上,只有做到了“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准备”,才能有惊无险、化险为夷。“底线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关注矛盾转化的思维和决策过程,着眼于负面后果,建立防范体系;在防范的同时,更在于积极转化,从坏处准备,向好处努力。因此,凡事做了最坏打算,最终结局经常是最好的收获。

底线管理所基于的底线思维是一种典型的后顾性思维取向,是公共管理行为中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与战略计划、绩效管理、效益最大化、激励与反馈等注重前瞻性的思维取向不同的是,底线思维注重的是对危机、风险、底线的重视和防范,管理目标上侧重于防范负面因素、堵塞管理漏洞、防止社会动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做任何事都必须想想底线在哪里?突破这些底线的后果会怎样?防范这些底线的主体是谁?守住这些底线的措施是什么?

底线管理是公共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社会发展如同跑步,要想跑得快,首先方向要明确,这是战略计划的范畴;其次是不能走弯路,不能跌倒,这是底线管理的范围;第三才是动作技术问题(绩效管理的范畴)、体质体力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精神状态的问题(激励与反馈的范畴)等。在这其中,底线起着“最起码保证”的作用。同样道理,在公共管理中,底线管理起着与“最理想境界”、“效益最大化”相对应的“最低防线”、“危机最小化”的作用。

底线管理比危机管理更加积极,更具全局观念,更具可操作性。“底线思维”的价值取向更加注重人为因素,更加注重避免因政策、措施,管理的疏忽等人为因素带来的破坏,更加注重人力可以做到的防范措施和系统建设,更加注重从减少负面影响来促进发展。

做好底线管理,要把握好四个关键。首先,要做到系统排查、全面防守。全面的排查大致涉及安全的底线、秩序的底线、绩效的底线、利益的底线四个方面。其次,防范的关键是落实。防守责任要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落实到具体措施上。同时,要加强对下级底线管理的检查,把防范风险、排查问题,守住底线作为常规工作和重要政绩来考核。第三,完善公共政策的配套体系。政策的漏洞、措施的短板往往就是底线所在。改革的配套与政策的体系化是守住底线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第四,重视舆论的作用。社会成员的信心是固守底线、战胜风险的重要力量。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经济困难时期,我们战胜了很多困难、风险和危机,靠的就是大众对党的领导的信心,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万众一心的合力。在当代社会,信心来自信任,信任来自了解,了解来自透明。要通过有效的宣传、说服,建立认同感,建立信任,这些都是守住底线最可贵的力量。

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底线思维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一旦突破底线,就会出现无法接受的坏结果。牢固树立领导干部的底线意识,与强化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是一致的。古人讲“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明确基本原则、基本方向和基本目标,对法纪制度要时刻怀有敬畏之心,做到不越边界、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这样才能少走弯路、不入歧途。有了“底线思维”这个“安全阀”、“稳压器”、“保险杠”,领导干部才能守住底线,喜不忘忧,防患未然。

在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的方式上,领导干部要做践行法治的表率。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对可能面临的诸多新矛盾、新挑战,对于可能出现的变数、不确定性,要有充分的估量和深入的分析,善于从法治的立场和要求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好周全的准备,及时采取应对之策。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增强信心,更要正视困难,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把务实的出发点放到为党尽责、为民造福上,把落脚点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 努力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在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的方式上,领导干部要做自觉担当的表率。“为人避事平生耻”,就是要有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一种不辱使命的气概,要扛重担、挑大梁、打硬仗,能推功、敢揽过、善纠错,不拖延、不敷衍、不推诿,不浮躁、不散漫、不懒惰;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面对大局方向敢于旗帜鲜明、面对原则问题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久久为功。

在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的方式上,领导干部要做防范风险的表率。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善于确立政绩底线,摒弃为了出政绩、树形象而不顾一切的后果,只有前瞻没有后顾的错误思维方式,从守住底线开始,量力而行,步步为营谋求发展。要树立风险意识,善于确立风险底线,善于排查各种潜在风险,找出安全与风险、常态与危机的分水岭,守住各种风险的底线。三是要树立绩效意识,善于确立绩效底线,不断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强化成本意识,对政策的制定在确定最高目标的同时,都要定好最低标准。

在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的方式上,领导干部要做廉洁自律的表率。要认真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弘扬担当精神,严明纪律要求,提升思想境界,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要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培养良好的从政道德,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走样,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在大风大浪面前立场坚定、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

(作者单位:昌飞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

猜你喜欢
底线思维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真相与底线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