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冷门”做大,带领手足外科稳健前行

2016-04-07 11:10王霞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冷门外科科室

王霞

吉林省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创建于1985年,1993年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手外科研究所及吉林省产瘫治疗中心,1996年建立了吉林省重点实验室,2001年建立了糖尿病外科治疗中心。建科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迈入全国先进行列。他发明的“小血管剪开套接法”及“神经外膜套接法”是目前临床吻合血管、神经的有效方法;产瘫的系列研究及临床研究位居世界领先水平。近年来他完成各种周围神经损伤1000余例,断指(肢)再植500余例,产瘫的显微外科治疗500余例,其他手足外科疾病及各种外伤、血管、肌腱损伤的治疗已过万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居国内先进水平。

那么,吉林省人民医院手足外科是如何由一个边缘学科逐步发展壮大,并取得令人羡慕的成绩的?它经历了怎样艰难的发展历程?近日,记者采访了吉林省人民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主任单臣。

以精湛技术搏生存

任何一个优秀的科室都离不开精湛的技术和特色诊疗。据单臣主任介绍,吉林省人民医院手足外科主要在小儿产瘫的显微外科治疗、断指再植和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方面最具特色。该科于1985年开始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先后进行小儿臂丛神经松解术,臂丛神经上、中干吻合术,膈神经移位术治疗小儿臂丛神经粘连,臂丛神经上、中干根性撕脱伤,治疗病例约500余例,无一例死亡病例发生,居世界小儿产瘫治疗的领先地位。他们还在世界上率先对产后35天的婴儿进行产瘫的显微外科手术,开创了产瘫手术治疗的先河,并率先提出了小儿产瘫手术适应证及手术选择时机,即在小儿产伤后上肢功能未见明显恢复的情况下,3个月即应手术治疗,最晚不超过6个月,这提高了产瘫患肢的功能恢复率,疗效达85%,结束了小儿产瘫早期不能手术治疗的历史,同时该成果也得到了业内同仁们的一致认同,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了自己独特的诊断手段。1989年,当时的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先生到该科视察时对该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题词“以精湛的技术造福于人类”。题词现仍保存在手外科医生办公室,时刻激励着手外科的每一位医护工作者。

在断指再植方面,该科室对小血管吻合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即对直径1毫米以内微小血管的吻合技术进行了改进,将传统的8针或6针端端吻合方法改革为3针的“剪开套接法”,缩短单条血管吻合时间3/4,创造了单指断指再植时间50分钟的记录。由于减少了缝合针数,避免了血管内膜的损伤,大大提高了血管通畅率,断指再植成活率达到了92%的高水平。

单臣主任继续介绍说,我科对周围神经损伤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针对神经断伤吻合中运动束与感觉束对合问题,我们进行了细致探讨。由于传统的染色法存在时间长、成本高、准确率差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利用神经中血管分布状态进行血管对合定位吻合法,以解决混合神经中运动束与感觉束的对位问题,方法简便、易行,可操作性高,疗效令人满意,其中桡神经恢复率为95%,正中神经为80%,尺神经达到60%。同时我科还首次提出了“神经外膜套接法”,即在神经束端端吻合以后,用原有的神经外膜包裹神经吻合口,使神经束在生长过程中不向吻合口外部突出及周围纤维胶原组织向神经吻合口中侵入,有效避免了神经瘤的产生,大大提高了神经束间的对合率,使神经的恢复率大大提高。此方法经对比实验研究证明,明显优于静脉套接法及单纯端端吻合法。

优秀学科的茁壮成长

“如今的手足显微外科环境优越、管理规范、人才齐备,拥有一批技术水平高、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但是,从1985年到2015年,手足显微外科走过的30年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有高潮,有低谷,跌宕起伏,坎坎坷坷。”单臣主任说。自从1991年从白求恩医科大学日语医学专业毕业来到吉林省人民医院工作后的24年中,单臣有23个春秋工作在手外科;虽然2013年7月才正式担任手足外科主任,但自2007年起,单臣就已被任命为科室负责人,主持手外科工作,可以说他见证了手足外科的成长。

1980年,吉林省人民医院派在骨科工作的张咸中到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进行为期一年的进修学习,次年回院。张咸中医师博学多识,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于1985年3月在吉林省人民医院率先创办了省内第一个、全国第四个独立的手外科。他不仅是吉林省人民医院手外科的先行者,也是吉林省乃至全国手外科的前辈。

1986年,手外科在断肢再植、周围神经、显微外科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开展的“小血管剪开套接法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获得了吉林省科技进步四等奖,把微血管技术向前推进了一步,居国内先进水平。同年,加拿大手外科专家到该科视察,给予了很高评价。1987年,《实用手外科杂志》正式创刊,编辑部设在吉林省人民医院手外科,这是吉林省手外科发展的重要标志,为当时吉林省手外科理论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1992年,吉林省人民医院手外科已排在全国前6名之内,跃居全国先进行列,建立了设备较为完善的研究室和实验室,并根据临床实际工作需要,认为有必要扩展足部疾病的专业化治疗,经医院批准,正式改名为“手足显微外科”。科室对周围神经、血管吻合及普通手足外科有较高水平的研究,学识水平及地位都处于全国先进行列,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有5项科研通过鉴定,3项获奖,具体如下。第一,手外科系统地研究了血管吻合方法,由剪开套接法到平行两针套接及内外两针套接及内外两针套接法,剪开套接法鉴定获奖,内外两针法成为当今最新、最简单的方法,对临床及学术均价值裴然。第二,手外科集中主要力量研究出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领域先进的吻合方法——生物管道套接方法,受到国内外的好评。前臂肌肉缺血性挛缩分期及早期显微外科治疗,打破了传统分期,通过国内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三,产瘫的系列研究开创了先例:一是产瘫的早期显微外科治疗通过国内专家鉴定,在国内处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是胎儿臂丛神经解剖学研究在第五届全国手外科大会受到好评。三是产瘫发生的生物力学研究。四是产瘫的电生物研究。五是根性撕脱脊髓前角种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经济大环境的制约下,手外科在1999年遇到了诸多问题与挑战:周边地区手外科专业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各医院都先后成立了手外科,使长春市手外科病床数达到200余张。时任科室主任的黎晓华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一是技术操作精益求精。二是加强新闻媒体宣传,使社会各界更加了解手外科的实际水平。三是寻找市场,通过与周边县医院的接触,进行技术协作,开拓病人资源。四是继续发扬手外科的技术优势,开展好产瘫、周围神经及断指再植的治疗,并开拓新的治疗领域,如瘢痕的治疗、手足损伤的康复治疗。五是搞好实用手外科杂志编辑工作,将其发展成为正式期刊。六是加强科研工作,把握临床前沿课题进行科研攻关,认真全面地留存临床资料。2001年8月,由于手外科成功收治了许多糖尿病足患者,而且省医院及省内无一家治疗糖尿病的外科机构,故手外科申请成立了吉林省医院糖尿病外科治疗中心,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三个组,即产瘫治疗组、糖尿病外科治疗组、手外组。

2007年12月,因韩庆武主任不幸意外离世,医院临危任命单臣为科室负责人,主持手外科工作。2008年3月,经医院领导班子考核,单臣被正式任命为手外科副主任,主持手外科工作。单臣主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服务的理念,以社会效益带动科室效益,首先理顺了内部环境:一是合理分配、充分调动手外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二是确定科室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及发展方向;三是打造特色科室,促使医生个性化有专长发展;四是身先士卒,始终深入科室第一线,发挥集体力量;五是与医院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是科室发展的生命线。同时,手外科病人少、收入低的问题还在2008年当年得到解决,并获得医院目标管理特殊贡献奖。医院给予科室大力支持,手外科医护人员得到合理配置,科室不断壮大,医生由6人增至8人,医护人员增至19人,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科室,收入增长4倍,床位使用率在130%以上。

独具慧眼进入“冷门”专业

在单臣主任上学时,手外科还是一门边缘学科,是骨外科的一个分支,但他却在求学时就立志要到吉林省人民医院手外科工作,因为在那个时候,吉林省人民医院的手外科就是全省乃至全国的行业翘楚,尤其是周围神经损伤治疗,在全国处于最领先地位。单臣主任读书时便在教科书上学习过由吉林省人民医院首创的小血管剪开套接技术。怀着一种职业追求,单臣选择来到吉林省人民医院工作。

在吉林省人民医院各个科室轮转学习了一年后,单臣申请到手外科工作。手外科与其他外科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治疗,显微外科技术是手外科医生的看家技能,也是最基础的技能。每个初到手外科工作的医生,都要经过一个月的“集训”,培训的内容就是显微外科技术,以此来训练医生的手眼一致能力和手脑配合技巧,但在单臣看来,这一个月的时间更锻炼了一个医生的耐心和心理承受力。单臣说他自己的性格便是在这个期间变得越来越有耐性的。

这一个月的培训主要是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在小白鼠身上练习通过显微技术进行血管缝合治疗,主要锻炼医生在显微镜下的手眼协调能力。刚开始的时候,练习小白鼠的颈动脉缝合技术,到最后要进行缝合小白鼠尾动脉的练习。这些训练内容对现在的单臣来说是小儿科,但当时却是单臣要攻克的第一个难关。在放大10倍的显微镜下,虽然目标位置被放大易于操作,但同时也意味着误差被放大了10倍,因此是不容许一点点误差的存在。这还不是最难的,手外科使用的缝合针较其他外科使用的针软,进针的角度稍有偏差,不是针弯了,就是线断了,都会导致失败,致使小白鼠死亡。一次次失败让二十几岁的单臣有些抓狂和烦躁,“我差点儿想要杀死小白鼠。”单臣主任自嘲说。他正是在这样的磨砺下练就了娴熟的缝合技术和忍耐力。

手外科接触的病例多是急诊外伤病患,要求医生动手能力强,急救意识强,而且医生独立操作机会多,这对年轻医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能让年轻医生迅速成长。单臣抓住了机会,很快脱颖而出,工作仅6年,就担任了科室里的医疗组组长。

了解手外科治疗特点的人都知道,一个手外科医生的级别可以很形象地用手指来评价。在断指再植手术中,根据断指部位和功能的不同,操作的医生级别差距很大。初级医生只能操作小手指,因为小手指所起到的功能最小,而大拇指因占所有手指的一半功能,特别重要,则需要由科室技术骨干来做。单臣从做小手指手术开始,以最快的速度成长为能操作大拇指断指再植手术的科室骨干。

除了出类拔萃的医疗技能,单臣觉得一名合格的医生,更要具备敬业精神。“开刀无小事”是单臣经常挂在嘴边也是时时刻刻念在心里的一句话。在单臣看来,手术没有大小,风险是相同的,都必须对患者负责任,所以,无论是复杂的大手术,还是简单初级的小手术,单臣都遵循自己制定的治疗程序,不会遗漏或省略任何一个程序。

在治疗每一个病例时,单臣都会首先分析病人的病情,然后查阅资料,查看有无最新的技术,综合信息后,再确定治疗方案。在确定治疗方案时,更要考虑好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以及出现风险后的种种预案。正是这种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得单臣从拿起手术刀的那天起,24年来未发生过一例医疗差错。

回顾这24年的行医历程,单臣从成功完成第一例手术,到今日成为科室主任、行业顶尖的专家,相继完成了三个职业规划阶段。初上岗时,单臣特别渴望能参与实践,渴望做手术,他将这个阶段称为“拄拐棍”,因为需要前辈的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单臣渴望独立做手术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个时期是不够成熟的,所以他将这个阶段称为“化茧期”;到现在,他思绪沉稳,自信却不自负。

科室成长要有更广阔的土壤

2006年,单臣到北京协和医院进修了半年,学习整形外科技术。整形外科虽然乍听起来与手外科马牛其风,但单臣却将两者联系起来思量了一番。“手外科的治疗已经从功能性治疗逐渐转为功能和美观兼备,所以手外科医生学习整形外科技术也是大趋势。”单臣介绍说,初去进修时,他对整形外科基本上一无所知,但深入了解后,他很快掌握了其中核心。“技术是相通的,最主要是学习的理念。思维宽阔了,就能一通百通,融会贯通。”单臣说。学成回来后,他在操作高尖端手术时,自信中又添了一份从容。

除了自己应用学来的技术,单臣特别愿意和同事们共享资源。他说:“技术不是属于一个人的,是属于医院、属于全科室的。”单臣说进修学来的技能不能成为独门绝技,不允许存在技术壁垒,这也是手外科形成多年的科室氛围。

2008年,单臣担任科室副主任后,除了更加重视营造科室氛围和打造科室文化外,科室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为他思虑最多的问题。他提出了打造特色技术的理念,但如何打造特色技术?什么是特色技术?单臣对此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在他看来,特色技术并非常人理解的高精尖技术,相比之下,他更看重具有广泛病源和普遍意义的疾病。能为更多的病人造福,是一名医生最大的职责。

通过对手外科发展方向的研究,单臣发现,虽然足部疾病越来越多,可对足部疾病的治疗远没有手部治疗那样受到重视和完善。为此,他将科室未来的发展目标定在了足踝疾病的治疗上,将科室的发展培植在这一更广阔的土壤之上。为了在这片沃土上开花结果,单臣加紧了对科室人才的培养。他争取将科室的医生送到国内手外科领域最先进的医院进修,以此引进国内最前沿的技术,保证并稳固吉林省人民医院手外科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猜你喜欢
冷门外科科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胃肠外科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探讨心理干预应用外科急腹症治疗的效果
最难办事科室
动物“冷知识”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福尔摩斯·住院病人(上)
“冷门”歌剧亦有新鲜亮点
信息速递:达芬奇进入我国肝胆外科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