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对就业问题的启示

2016-04-08 18:31付为政
2016年8期
关键词:去产能就业结构产业结构

付为政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就业结构调整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攻坚对象。本文结合已有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研究基础,通过对近20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历程的考察,并对近年来国家去产能、推进城镇化衍生的相关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去产能;城镇化

一、引言

产业部门作为劳动力就业的载体,在就业结构演进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工业化也逐步进入中后期,传统工业部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逐渐淡去,与此同时,第三产业许多新兴部门的异军突起给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新的驱动力。在我国三次产业的不断调整过程中,带动了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一方面创造除了许多新的岗位,另一方面挤出一部分旧的劳动力,相应的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也不断的变化着。

而劳动力资源作为一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和最具创造力的要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产业发展的路径。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仍需要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2014年我国乡村人口所占比重为45.23%,全国农民工总量约为2.74亿人,所以目前我国劳动力资源仍旧相当丰富,但在转移过程中面临着劳动力能否有效流动、劳动力素质是否匹配新的岗位等问题,这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只有良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关系才能促进我国劳动力资源得到正确有效配置,进而使得我国整体经济得以良好运行。

二、 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历程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和柯林·克拉克在研究产业结构演进和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时,得出由于存在不同行业的收入差距,使得劳动力会不断从低收入的第一产业逐步流动到较高收入的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结论[1]。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在其研究基础上结合了各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劳动力在各产业间的比重来考察,指出在工业化初期,就业结构的变动往往会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但经过较长时期的经济发展,这两者的变动会趋于一致[2]。之后的钱纳里、塞尔奎因等人的研究发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转换步调是有区别的,发达国家随着工业产值的增加,劳动力也逐渐从农业转移到了工业,而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其产值的变化要领先于劳动力的转换[3]。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进历程也大致遵循以上理论的研究。

自1978至2014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三次产业构成的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由1978年的27.9:47.6:24.5调整到2014年的9.2:42.7:48.1。而劳动力人数在三次产业所占比重也由1978年的70.5:17.3:12.2变化为2014年的29.5:29.9:40.6。特别是在2012年我国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并且处于逐渐上升的趋势 。近20年来我国的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保持在40%-50%区间内基本稳定,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该时间段产业结构的调整历程的原因有以下几点:90年代我国对耐用消费品需求的增加带动的以家电为核心的机电工业快速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拉动了基础工业发展,21世纪初以汽车、钢铁为主的重化工业的大力发展进一步加快了我国重工业化的趋势,从而导致我国第二产业GDP所占比重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随着改革的深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升,对旅游、教育、医疗、房地产、金融、计算机网络、软件、娱乐等服务业需求日益增加,同时也促进了一些高新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第三产业得以高速发展。

而我国第一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不断下降,逐渐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就业吸纳能力逐步提高,并呈现上升趋势。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大部分劳动力仍被束缚在第一产业当中,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也相对提高,所需农业劳动力份额也会相对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第二、三产业流动,从而使得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比重不断下降,二、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增加。同时,由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和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这也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的一般演进规律。结合以上我国产业与就业结构的演进情况,下面对近年来我国就业问题作出相关分析。

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就业问题的启示

(一)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就业问题

从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的历程来看,第二产业发展平稳,第三产业仍旧有强劲的发展趋势,所以第三产业仍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等新兴服务业,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对于第三产业中许多部门如计算机软件、教育等技术与知识密集型行业,国家应鼓励和引导相关专业大学生毕业以后从事这些行业,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对于旅游、餐饮、娱乐等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所需资金门槛不是太高,而且这些行业引致的消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也较高,所以国家应鼓励和支持个人创业,既能一定程度上解决就业问题,还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二) 去产能造成的失业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第二产业许多部门产能过剩,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家开始实行的供给侧改革并结合之前的国企改革,这是一个靠去产能救经济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淘汰那些产能过剩的守旧行业、早已失去活力的“僵尸企业”,来释放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率。但目前中国的国情是,有大量的企业职工供职于像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的第二行业,而且这些企业员工往往是年龄偏大、教育程度偏低的工人阶层,面临供给侧改革他们必然遭到下岗的危机,而且一旦失去工作后想再就业并顺应新经济就是个大问题。90年代末,我国也曾出现过纺织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当时的政府是通过提前退休以及买断工龄等方式推动了3000万国企职工离开了工作岗位。时隔近20年我国又重新面临该问题,所以如何处理和安置这些员工对于我国产业与就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具有重大意义。

(三)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我国是一个具有典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2014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仍占29.5%,而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为9.2%,其比较劳动生产率约为0.3,说明我国目前农村仍存在大量剩余的劳动力需要向外转移流动。特别是在我国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更加注重农民的市民化身份问题。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后,为城镇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农民进城后的住房、就业、子女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问题也随之而来,农民进入城市后只有拥有稳定的工作之后,才能解决其后面的问题。

(四) 劳动力市场的完善问题

尽管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2014年只有4.09%,但基于我国人口总量的考虑,仍有952万人处于失业状态,而且劳动者的素质偏低、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机制不完善等。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劳动者与现代新兴产业创造岗位的技能不匹配问题以及劳动力不能有效在区域间转换的问题。所以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劳动力市场,增加劳动力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流动性;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劳动者能顺利获得相关的技能培训,提升其劳动素质。(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圣兵.全球化进程中的就业变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 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 钱纳里,塞尔奎因.发展的型式:1950-1970[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去产能就业结构产业结构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关系研究
我国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招生规模研究——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偏离理论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