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期制造业地区劳务工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04-08 18:36王勇军
2016年8期
关键词:劳务工产业转型人力资源

王勇军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现在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已成为各级政府做好各项经济工作的重点。要想加快转型升级,离不开一大批优秀技能型人才的强大支撑,但现有的低端产业集聚了一批素质较低的劳务工,劳务工的素质不高又反过来制约了产业的转型升级,这种恶性循环很难在短时间打破。本文选取广东省制造业较发达的P区为例,通过对P区劳务工的现状分析,简要提出了如何提升劳务工素质以加快推动转型升级的初浅对策。

关键词:产业转型;劳务工;人力资源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产业结构低端决定了劳务工素质的低下,同时,劳务工素质低又反过来制约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企业若不能成功进行转型升级,又重复集聚着一批低素质劳务工,要想打破产业结构低端与劳务工素质低之间形成的恶性循环,必然要求提升劳务工素质。本文以广东省沿海城市制造业发达的P区为例,通过对P区劳务工的现状、问题及原因的初步分析,简要提出了如何提升劳务工素质的对策,特别是围绕P区的产业转型来如何匹配相对应的劳动技能型人才,提出了几点粗浅建议,希望能以此推动P区的产业发展,打破产业结构低端与劳务工素质低之间形成的恶性循环。

一、P区劳动工的现状

P区劳务工素质的情况

P区2015年总人口数为6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6万人,非户籍人口61.4万人。为了解P区劳务工的基本情况,本文通过调查对P区的2300名劳务工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6-30年龄段有850人,占所调查劳务工数量的37%;在31-35年龄段次之,有500人,占所调查劳务工数量的21%;在36—40年龄段有300人,占13%。结果显示,26-35岁年龄段劳动人口占调查人口总数的71%,该区劳务工呈现年轻态势。根据收集到的P区劳务工素质的相关统计资料,目前,P区劳务工存在的以下问题:

1.劳务工学历构成偏低。2300份调查问卷中的数据显示,学历在大学以上学历的有100人,占所调查人口总数的4%;高中/职高学历的有600人,占所调查人口总数的26% ;高中及中专学历的有1050人,占所调查人口总数45% ;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有550人,占所调查人口总数的23%。为了解P区第二、第三产业企业的劳务工素质基本情况,本文还对P区100家第二,第三产业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回收的问卷数据显示,第二产业企业数量为80家,第三产业企业数量为20家。在P区80家第二产业①企业的问卷调查中,企业员工总数为5.4万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总人数有6081人,占所调查总第二产业人员总数的11.4%。而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劳务工有26902人,占所调查总第二产业人员总数的50.4%。在问卷调查的20家第三产业②企业中,员工总数1820名,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仅有64人,占所调查第三产业员工总数的3.5%,主要集中在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而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劳务工有875人,占所调查第三产业员工总数的48%,且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

2.劳务工技能构成偏低。在对P区居民进行的2300份调查问卷中,户籍居民调查问卷占1750份,其中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有160人,占所调查户籍居民人口的9%;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有20人,占所调查户籍居民人口的1%。在550份非户籍居民问卷中,从业人员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有83人,占所调查非户籍居民人口的15%;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有13人,占所调查非户籍居民人口的2%。对P区80家第二产业企业5.4万员工的进行统计调查,从图二可以看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有355人,占所调查总从业人员的0.7%。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0家第三产业企业中,员工总数1820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员工有14人,占所调查企业员工总数的0.8%。

3.劳务工对职业技能重视程度不够。在对P区居民进行的2300份调查问卷中,如图三显示,认为职业技能在就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有600人,占所调查总人数的26%;认为重要的有850人,占所调查总人数的37%;认为一般的有600人,占26%;认为不重要的有250人,占11%。

在1750份户籍居民调查问卷显示,户籍居民认为职业技能在就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有350人,占所调查户籍居民总人数的20%;认为重要的有700人,占40%;认为一般的有500人,占29%;认为不重要的有200人,占11%。

二、P区劳务工素质现状产生的原因

劳务工素质具体体现在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和某些先天才能、知识积累、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法制观念等。下面从各方面分析P区劳务工现状产生的原因。

(一)产业低端

目前,P区的企业中,以加工企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占了大多数,成为P区制造业的代表性行业。靠劳动密集型产业、“三来一补”、加工贸易等产业,P区经济在早期得到一定的发展,但P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一直以来处于产业结构的低端,对员工学历及技能并没有太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产业低投入、低收益的特点也决定了这些企业需要年轻、低层次的员工来减少企业支出,这直接造成了P区劳务工学历低、技能低的现状。

(二)观念落后

制约着P区劳务工素质偏低的因素,除了经济落后、产业低端等客观原因外,更重要的是主观观念上的落后,目前P区大部分地区仍然以传统的就业观念为导向,部分户籍居民自给自足的小农思想相当严重,并且过分强调客观条件的不足,缺乏主观的追求。尤其在眼前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居民中多数人未真正摆正读书与挣钱的位置,没有树立起以教育提升劳务工素质、以高素质形成就业、再就业竞争力的观念。

(三)职业教育滞后

P区目前仅有4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无法为P区提供足量的技能人才。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传统观念强。由于认识不足,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不够,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在现实生活中,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二是经费不足。在经费投入方面,民办职业技术学校的经费主要靠收取学杂费来维持运转,职教经费主要转移到学生身上来负担。由于职业教育长期的投入不足,造成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跟不上,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四)配套设施不足

一是生活配套设施滞后。P区缺少高级酒店、会务场所等商业配套设施,严重影响了大型企业的商务活动。另外,除少数企业建有宿舍外,P区内多数企业目前只能通过员工自行租住周边民房的方式来解决。二是服务配套水平较低。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低,物流服务形式单一,企业物流主要依靠自身解决,P区现代化物流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滞后。此外,劳务、法律、咨询、广告、设计等中介服务业服务能力弱。

三、劳务工素质现状造成的影响

(一)产业低端,劳务工素质低下,陷入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

产业结构低端决定了劳务工素质的低下,同时,劳务工素质低又反过来制约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低端与劳务工素质低形成恶性循环。一方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进程, 将会直接引起社会职业在数量、种类、结构、要求等方面的变化, 从而相应地要求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另一方面,劳务工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其数量和质量都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生重要影响。能否为新的或发展扩大中的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劳务工, 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重要条件。目前,P区面临产业结构升级,然而P区人口文化及技能水平仍无法适应产业升级的需要,低水平的受教育程度决定了现阶段P区结构性失业,并制约P区产业结构升级。

(二)注重短期利益,人员流动性高;培训愿望不强,技能水平滞后

P区劳动人员相对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岗位技能要求不高,可替代性强,从而导致人员流动性较高。劳动者缺乏主人翁意识,素质不高,没有认识到长期发展的重要性。这些劳动者常年奔波于该市各区工作,比较注重短期内收入的多少,打拼几年挣了一定的钱就考虑回家乡, 根本不愿花时间和金钱参加培训,不愿为知识经济的做好充足的准备。

(三)法律认知水平低,法律观念薄弱,影响P区社会和谐稳定

劳务工法制观念的强弱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是劳务工素质高低的一个评价标准。近些年来,随着P区外来人口不断的增加,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也就越来越多: 劳动者粗暴维权,工人因得不到“理想工资”而跳楼,围堵政府机关大门、堵路、非法集会等群众性事件屡次发生,法外诉求不断增多,这些都反映了部分P区劳动者的法律认知水平低,法律观念薄弱,不懂得通过到劳动行政部门进行申诉和运用法律手段维权,严重到影响P区和谐稳定。

四、加快提升P区劳务工素质的对策

根据P区园区和产业发展定位,P区未来5-10年劳务工总需求中技术工人需求约为17.5万人,一般产业人工需求约为20万人,而目前每万名就业人口中有劳动技能等级的人数仅为957人,难以满足企业需求。而且,目前P区尚无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仅有4家正规职业介绍机构提供人力资源介绍服务,每年仅能培训约2000人,难以满足P区产业转型的需要。为加快培育引进一批劳动技能型人才,本文建议:

(一)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整合区内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广覆盖的教育培训网络,在全区开展各类劳动者技能大培训,大力提高各类人才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出台鼓励兴办社会培训机构的优惠政策,设立区内社会培训管理机构,建成有P区特色的培训基地。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培训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在岗职工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坚持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联合培养道路,实现企业招工与学校招生的有机结合。支持园区工业技术学校建设。按照“市场导向、合理定位、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建设一批中等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和示范专业,形成以职业教育园区、职业培训中心和职业培训基地为主,公办、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二)建立“劳动技能人才蓄水池”

为带动P区产业发展,建议借鉴苏州工业园针对中高级技工不足问题,建立大型人才储备库的经验,在该区建立一个为大中职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及就业机会的“劳动技能人才蓄水池”。具体采取由政府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学校提供师资的模式,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对职校学生进行短期的“订单式”培训;同时,通过社会化培训,为企业升级在岗工人,提高企业员工技能水平。由于建立“劳动技能人才蓄水池”的投资回收较慢,难以吸引企业投资,建议采用政府主导的运营方式设立。设立后可提供以下服务:引进大中职校学生,大专学校采用“2+1”模式,两年在学校学习,后一年在基地实训;其余中专职校根据不同的学习年限,采用“2+1”“1+1”、“2+0.5”等模式到基地实训。

(三)落实人才引进政策

准确把握P区人力资源需求发展趋势,科学指导未来就业及制定相关政策,合理制订人才开发和引进计划,为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工作。建议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经验,实施短期、中期、长期人才需求预测。短期预测包括短期内人力资源需求总量、结构、用工大户等,每季发布一次,以满足大多数企业的需求;中期预测主要是年度紧缺专业信息发布;长期需求预测则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产业规划、投资额、岗位形成规律等主要因素,建立园区长期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数学模型,并分类做出静态预测。根据预测结构,再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门的人才引进政策,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四)完善公共服务配套

目前P区各企业、人才中介机构、职业中介机构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建议成立以各企业人事主管、人才中介机构负责人、职业介绍机构负责人、劳务派遣公司负责人等为会员的P区人力资源战略联盟,从而为各企业搭建人力资源信息平台,促进企业间资源共享,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同时,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立P区劳务工便利的交通网络,完善P区道路、供水、供电、燃气等市政设施,满足劳务工出行、居住等生活需要。此外,逐步改进P区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加大对企业生活配套区、社区服务中心、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民生设施建设的投入,满足P区劳务工特别是技能型劳动人才的生活娱乐需要。(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发展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 陈力.广东省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2] 孙皖峰.关于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J].当代建设.2002(02)

[3] 于翠平.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对人力资源发展方向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 2005 (23)

[4] 张向前.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简评[J].科技与管理.2003(03)

[5] 周丽媛.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经济发展[J].辽宁财专学报.1999(06)

注解:

① 第二产业:指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在P区包括工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② 第三产业:指在再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饮食、金融等服务行业。

猜你喜欢
劳务工产业转型人力资源
劳务工博物馆及其藏品征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那些年的劳务工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浅谈劳务工管理工作的完善和提高措施
人力资源服务
深圳地区外来劳务工群体图书馆服务需求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