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这碗鸡汤,我们继续寻找诗和远方

2016-04-09 07:40李怡庆湖南师大附中1414班
十几岁 2016年4期
关键词:苟且高晓松民谣

文/李怡庆(湖南师大附中1414班)

干了这碗鸡汤,我们继续寻找诗和远方

文/李怡庆(湖南师大附中1414班)

日子怎么会过成了这样的呢?原本应该是清明和爽朗的生命,却因为生活中所有琐碎的无知而改变了面貌。

——席慕蓉

在我的眼里,席慕容是在漫长岁月里能以平稳安定的心态一步步走过的人,面对生活琐碎却也多有无奈。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放出第一天便打动了无数颗心。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奔波在不同的道路上,却同时被通过电磁波传来的浅唱感动。人心其实很柔软脆弱,在黯淡的黑夜里,希望天边的星辰为我闪烁;在刺骨侵肤的冬夜里,渴望冒腾着白气的热茶带来的一点点温暖;太多太杂让人忍不住要崩溃大哭的混乱里,那些在记忆里散发光芒的诗谣和未来奋力奔跑向的远方像美梦一样,总有神奇的治愈力量。

收获掌声的同时免不了质疑

许巍与高晓松共同合作的这首民谣,没有复杂的歌词,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旋律,用最自然原始的方式慢慢透入内心深处,歌词由点及线,悠扬的声线朴实的歌词,连接着歌曲中三代人的历程,故事性的发展,串起珍贵生命里的珍贵。寥寥几字中藏不住真诚憧憬与对温暖安稳的向往。于是埋头在繁重工作与学习的人们,像是看见大梦初醒时第一道入眼的光线,温柔唤醒沉睡的灵魂。

当然,在收获掌声的同时也免不了要接受各方的质疑,不少人仍然表示不满足与失望:作为阿里音乐CEO的高晓松和许巍的再次合作,居然也只能唱出这样的鸡汤?人们总是在寻找更特别更奇特的事物,或许简单一句“诗与远方”很难说服所有人这就是最珍贵的事物,万花筒般的世界里花花绿绿、让人眼花缭乱,但别忘了身体里栖息着的真实。

真正的民谣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

让我们回到音乐最初的样子,评判一首民谣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真正的民谣是人心与人心之间真诚的交流,如果一词半语在轻声歌唱能融化冰冷的心,温暖的歌给人力量,送给在困境中的你这碗滚滚温热的“鸡汤”,让它伴你安稳度过那些尖锐混乱,何乐而不为?让所有人都爱上同一首歌谣大概是不可能的,只希望此歌能给此时的你片刻安心,便是最好的结果。

诗与远方不是单纯的幻想,它们代表着我们生命中那些即使经历岁月也不会磨灭的、越发灿烂光芒的事物,就像图画书中彩色的插画,它们装扮了我们的世界,正因为这些温暖微笑着的面容,我们才可以昂起头也回以微笑说,来时的路没有白走,我的确是一个幸运的人。诗与远方都只是属于生活与生命的一小部分,却可能是最好的部分之一。“一蓑烟雨任平生”,天生的好奇心推动探索世界的步伐,好奇那颗心的想法,好奇山那边的世界。于是像一棵树般的,我们踏足那些别样的世界,或许在别人的诗里,或许在远方的田野,我们接受灿烂阳光,也接受丝丝雨露,接受霜雪冰冷的洗礼,也享受清风徐徐时枝头的颤动。这样的我们,尽力伸展开来枝桠,这样的幸福是在无数个日夜以后都能浅笑回望。你可以看到吗?那繁花满载的时日只在不远的将来。

诗里,思念的人们在开满栀子花的山坡上相遇,在一片月光如水的细白沙滩上深深地呼吸;远方的田野上,相信未来自由奔跑在凉爽的风里的,你会是其中的一个。珍惜,珍贵生命里的珍贵,收下这碗礼物般的“鸡汤”,放下浮华,就用最原始朴素又真诚的面孔去面对这世界吧。

SAY

对于久陷于生活之泥沼的人们而言,“诗与远方的田野”过于缥缈,它们像一帘薄纱,看不真切也握不住。人们在巴巴地望了一眼之后,只会发现当下的生活更加可憎。没有谁刻意追求痛苦,也并非众人沉醉于苟且,只是当我们面对着不想要又甩不掉的东西,而且无人可施以援手时,无助和忧愤便从每处角落萌生,然后疯狂地增长蔓延。在此情况下,一句立在了高处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带着睥睨生活的眼光降临,终是点燃了众人的激愤。

——余芊逸(长沙市一中高二20班)

有人说,高晓松是站在上层社会优胜者的角度上对在蝇营狗苟中挣扎的凡人“说教“。他生活条件优越,社会地位高,有大把时间去追求诗与远方,更何况,他在追求的过程中还可以顺便富足一下自己的腰包,但我不赞成。高母对高说这句话时也在拼搏,每个人在拼搏的过程中必然受过不少白眼。高晓松一直在他追求远方的途中,他不曾停止在各个领域的追逐。他有时也不得不面对苟且。人在社会中,哪会有不忍受苟且的时候呢?高晓松也不例外,他也要面对他人的冷眼与误解。

——申婕(长沙市一中高二20班)

猜你喜欢
苟且高晓松民谣
别让苟且 成为习惯
十唱共产党
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 这个大地,我过来了
友情
婚姻需要“远方”,也要善待生活的“苟且”
高晓松将客串《白夜追凶》第二部
找个理由帮朋友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整饬、因循与苟且:驻藏大臣讷钦筹藏探论
功成名就的高晓松配谈 “苟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