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武钢战略重组

2016-04-10 08:50上海国资陈怡璇
上海国资 2016年7期
关键词:研报硅钢宝钢

文‖《上海国资》记者 陈怡璇

宝钢武钢战略重组

文‖《上海国资》记者 陈怡璇

宝钢集团更可能采用吞并武钢集团的方式实现

6月26日,宝钢股份、武钢股份各自披露,控股股东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作为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两大企业集团,钢铁行业的央企合并拉开序幕,市场一致解读为,钢铁“去产能”打响发令枪。

诸多市场人士表示,一方面,两者合并后将提升高端钢材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在技术的融合、员工成本的减少、物流成本的降低、销售渠道方面都有望产生协同效应。此外,以中央钢企为代表的行业整合将促进推动地方钢企合并和出清。

“直接关停产能的方式无疑会带来职工安置问题衍生而出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债务、税收等方面阻力。合并去产能的路径,以一种折中的方式在完成产能调控目标的同时,实现各方利益的渐进式协调,无疑才是最为稳健的方式。”券商人士表示。

产能航母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对《上海国资》表示,与2005-2009年间上一轮钢铁行业兼并重组“以大吃小”的模式不同,本轮以去产能为核心开展的钢铁行业重组呈现出“区域整合”“强强联手”的趋势。

图1:武汉钢铁集团股权架构图

图2:宝钢集团股权架构图

据了解,在重组之前,两家钢企均已开始各自剥离部分钢产能。2015年9月9日,广西国资委和柳钢退出了由武钢和广西国资委联合设立的广西钢铁集团;2016年5月21日,宝钢集团对外宣布,其不锈钢事业部上海本部2500m3高炉和碳钢相关产线将在6月20日正式停产,宝钢不锈钢将减少产铁产能250万吨,其不锈钢业务预计年底停产。

实际上,为解决行业集中度过低,2015年3月,工信部发布《钢铁产业调整政策》意见,到2025年,前10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不低于60%,通过兼并重组形成1-2家超亿吨粗钢产量企业,3-5家5000万吨级以上企业,6-8家3000万吨级以上企业。市场认为,显然此次重组主要解决行业集中度过低的问题。

从重组的方式来看,董登新表示,应该是采用吞并式重组。从二者产能规模差距以及2015年盈亏情况可知,无论采用吸收合并股份还是新设合并的方式,宝钢集团更可能采用吞并武钢集团的方式实现,武钢集团将以宝钢子公司或者分公司存续,不太会呈现两个平行并列式的集团主体。

作为行业内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从产能规模来看,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2015年粗钢产量分别为3494万吨和2578万吨,分别排名全球第五和第十一位,合计超过6000万吨,占2015年粗钢产量的7.5%。

宝钢武钢重组可能直接促成国内第一家亿吨产能的钢企,形成与韩国浦项钢铁、日本新日铁住金以及JFE公司等国际钢企并驾齐驱的钢企航母。

不过,要达到上述目标“宝武重组”仅是开始。据中金研报分析,在集团公司层面,宝钢和武钢合并将形成一家年产能规模超过8500万吨的大型钢铁企业,上市公司产能规模将达到4000万吨。这与一亿吨钢企航母还存在一定距离,进一步兼并重组的可能性极大。

“除了宝钢外,河北钢铁集团也是亿吨钢企的另一潜在标的,将主要集中整合渤海湾地区的钢铁央企。由于环渤海地区区位较为集中,且产能规模普遍较大、钢企数量较庞大,相比华南地区的整合,打造过亿吨航母更为容易。”董登新表示。

从目前钢铁领域主要央企的类型来看,包括冶炼型(鞍钢集团、新兴际华集团)、工程型(中钢集团)、贸易型(五矿集团)、科研型(钢研科技集团)。由于国内钢企具备极强的同质性,董登新表示,从合并同类项和产业链合并的兼并类型来看,钢企兼并依然以前者为主。

协同效应

根据2015年报显示,武钢股份亏损75亿元,成为两市中的“亏损王”;而宝钢股份全年净利润10.13亿元,同比下滑82.51%,为18年新低。显然,两家央企经营已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此次合并将直接有助于优化产品结构,发挥协同效应。

作为一个内陆钢铁企业和一个东部钢企,二者在产品、区域、市场地位等方面均有差异。从宝钢和武钢的业务结构来看,宝钢股份目前的业务,主要包括钢铁主业(即包括冷轧汽车板、家电板、硅钢、能源以管线钢、船舶及海工钢等方面)、钢铁电商(欧冶云商)、信息技术(宝信软件)、煤化工(宝钢化工);武钢集团旗下的武钢股份目前的业务,主要包括钢铁主业(硅钢、汽车板、家电板、高性能结构钢、精品长材)和非钢业务(财务公司、化工、焦化、金属和气体)。

据中金研报显示,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宝钢集团在汽车板产品较有优势,国内市场份额占比50%,技术较为领先,武钢这部分产能占比则为17%;而武钢集团则在取向硅钢较有优势,是最早掌握取向硅钢生产技术的钢企,国内市场份额占比46%,宝钢这部分产能占国内市场份额23%。二者合并后,在高端品种取向硅钢的国内市场份额将总体提升至70%,汽车板市场份额提升至67%。

从市场区域可见,宝钢和武钢标的市场为华南区域和东南亚地区,市场有较多重叠,正面竞争在所难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国企研究室主任项安波对《上海国资》表示,从区位上来看,武钢过去实施“中西南”战略,在区位上两家有一定的差异,但此后两家分别在防城港和湛江地区的布局,不免市场存在重叠和交叉。合并后,市场进一步融合。

2015年9月,新投产运营的宝钢湛江钢铁厂,目前产量已逐渐向2000万吨迈进,是宝钢在广东省的重要布点。2012年5月,武钢集团获批的广西省防城港项目,预计防城港项目年产850万吨铁、920万吨钢。合并后,两个新项目将配合搭建完善华南市场,并辐射东南亚市场出海口。

从降低成本来看,合并后将减少二者在研发、采购和物流运输等方面的成本,共享客户和销售渠道。根据年报显示,合并前,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2014年的研发费用分别达到39.3亿元和8.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1%和0.9%,占税前利润的比例为47%和56%。合并将有利于减少重复研发支出;此外,由于两者的市场区域亦有重叠,华东和华中地区间运输的吨钢成本在百元以上,合并有利于统筹规划物流运输,大幅节约运输成本,提高吨钢利润。

中金研报分析表示,目前从吨钢利润(EBITDA)的角度来看,宝钢和武钢分别为140美元和72美元,而合并后将进一步发挥协同效应,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无论从产品优化、产能规模、市场占有率以及利润率等角度来看,合并将带来1+1>2的效果。长江证券研报表示,两大钢铁央企集团合并有助于提升其对下销售与对上采购议价能力。

市场分析,虽然此次合并打开了行业整合的开端,但由于钢铁行业自身属性决定了在产品定价过程中,周期性力量远大于企业自身力量。因此,目前并不乐观的供需格局制约了宝武合并后议价能力的提升幅度,长远的融合效果更值得期待。

长江证券研报分析,后续合并事件概率更大的领域仍将是央企以及同行政区域的地方性国企,而由于实际控制人不同,地方钢企目前仍较难参与到中央钢企或地方钢企之间的合并重组过程中。

猜你喜欢
研报硅钢宝钢
无取向硅钢边部线状缺陷分析及改进措施
《宝钢技术》征稿简介
券商最新研报荐股一览
券商最新研报荐股一览
券商最新研报荐股一览
券商最新研报荐股一览
杂质元素总量对无取向硅钢中夹杂物的影响
常化与退火工艺对50W470H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
硅钢连退机组带钢起筋原因与控制对策研究
新型登船梯在宝钢码头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