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

2016-04-11 02:50
关键词:分析研究心理健康

王 忠

(1.东北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4;

2.通化师范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0)



高等师范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

王忠1,2

(1.东北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4;

2.通化师范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0)

[摘要]本研究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式,对某高等师范院校2013级和2014级共5 889名学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UPI)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高师新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4级新生中一二类学生检出率显著高于2013级;两级新生前十大问题排序基本一致,都最在乎脏的问题,在十个问题的比率上,2014级新生均高于2013级新生;理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文科生,且在各阳性项目上,除“脖子、肩膀酸痛”外,其余各项文科新生均显著高于理科和艺体新生;专科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本科新生;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生。因此,高师院校应高度重视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文科生、女生和本科生等高危人群的心理干预,不断提高新生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关键词]高师学生;心理健康;分析研究

高师院校学生作为未来教师的主体,其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影响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高师生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高师新生作为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面对着从高中到大学的剧变,不仅要考虑未来的就业和竞争,还要迅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这必然导致心理压力增大,心理冲突增多。为了做好高师新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使高师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并为未来从事教师工作做好心理准备,我们有必要对当前高师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研究与分析,以期为高师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某高等师范院校2013级和2014级新生为调查对象,共收集有效问卷5 889份,其中2013级3 004人、2014级2 885人;文科2 081人、理科2 482人、艺术类1 326人;本科5 218人、专科671人;男生1 369人、女生4 520人;师范生3 010人、非师学生2 879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量表(UPI,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该问卷最早由日本大学的心理咨询专家和精神科医生集体编制而成,1991年介绍到国内,1993年由樊富民等进行了系统地修订。“UPI主要以大学新生为施测对象,作为精神卫生状况调查使用,其测验题目内容与SCL-90有相似之处,但对心理危机状况的评估上更为直观,该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普查中”[1]81。UPI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问卷本身,共60个项目,其中5、20、35、50是测伪题目,不记分,其他题目选“是”记1分,“不是”记0分,相加得到总分,得分越高说明心理问题越多。第三部分是辅助题,用于了解被调查者对自己身心健康的评价及主要困扰问题等信息。

根据UPI的评分标准,可将参加调查的学生分成三类:一类学生是指有较严重心理问题且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需要重点关注和心理干预的学生。二类学生是指可能有较轻的心理问题,其问题主要包括人际关系不协调,新环境不适应等,此类学生虽然有种种烦恼,但仍能够维持正常学习和生活。三类学生是指现阶段无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即不属于一二类的学生。

(三)调查过程及数据处理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式,在新生正式上课后的第二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验。由专业的心理教师,严格按指导语组织测试,测试时间为25分钟。测试后,将有效的问卷数据输入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比较与结论

(一)2013、2014级各类学生检出率的差异比较

2013级新生检出一二类学生共615人,检出率为20.47%,其中一类学生217人,占总人数的7.22%;二类学生398人,占总人数的13.25%。2014级新生检出一二类学生共672人,检出率为23.29%,其中一类学生201人,比率是6.97%;二类学生471人,比率为16.33%。

采用卡方检验对2013、2014年入学新生的各项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近两年入学新生的一二类学生的检出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χ2=6.864,P<0.01),2014级检出率(23.29%)明显高于2013级(20.47%)。二类学生检出率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χ2=11.076,P<0.01),即2014级二类学生检出率(16.33%)明显高于2013级(13.25%)。但是在一类学生的检出率上,两级学生无显著差异(χ2=0.147,P>0.01)。

(二)学生新生在主要阳性项目上的差异比较

在UPI量表中一共有60个检测因子,阳性项目即不良心理问题一共有56个,其中的25题是筛选一类学生的重要标准,8,16,26题是筛选二类学生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首先对2013、2014级新生在这四个阳性项目上的选择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见表1)。经过卡方检验,结果显示:25题选择上,两级新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χ2=18.27,P<0.01),即2013级新生中选择“活着没意思”的人数显著高于2014级;在8和16题的选择上,即在“自已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 (χ2=1.866,P>0.05)和“常常失眠” (χ2=0.897,P>0.05)的选择上,两级学生无明显差异;但在26题的选择上存在显著的差异(χ2=4.098,P<0.05),即2013级新生选择“对任何事都没兴趣”的人数明显高于2014级。

表1 2013、2014级新生主要阳性因子的差异比较

(三)2013、2014级新生前十大问题的差异比较

为了深入分析高师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我们对各项问题加以整理排序,发现两级新生排在前面的十大问题存在一定的差异。2014级新生前十大问题排名依次是:对脏很在乎(50.23%);总注意周围的人(44.75%);在乎别人的视线(43.29%);爱操心(42.81%);缺乏自信心(33.69%);脖子、肩膀酸痛(32.31%);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29.81%);缺乏决断能力(29.22%);一站起来就头晕(28.84%);情绪易被破坏(28.18%)。2013级新生前十大问题排名依次:对脏很在乎(42.08%);总注意周围的人(36.68%);在乎别人的视线(32.42%);爱操心(39.81%);缺乏自信心(31.72%);脖子、肩膀酸痛(28.00%);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27.43%);思想不集中(26.20%);情绪易被破坏(25.93%);容易拉肚子或便秘(25.23%)。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除“思想不集中”(P.C.13级=26.20%,P.C.14级=23.54%)和“容易拉肚子或便秘”(P.C.13级=25.23%,P.C.14级=27.31%)两项外,两级学生前十大问题基本一致。为进一步分析二者的差异,我们分别对各问题的比率进行了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两级新生排在第一位都是“对脏很在乎”,且存在显著差异(χ2=39.325,P<0.01),即2014年入学新生(50.23%)比2013级新生(42.08%)更加在乎卫生的问题;在“总注意周围的人”选项上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χ2=39.674,P<0.01),即2014级新生(44.75%)比2013级(36.68%)更注意周围人;“在乎别人的视线”的选择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χ2=73.99,P<0.01),即2014级新生更在乎别人的视线(43.29%,32.42%);2014级(42.81%)比2013级新生(39.81%)更“爱操心”(χ2=5.442,P<0.05);2014级“脖子、肩膀酸痛”的新生比率(32.31%)显著高于(χ2=12.986,P<0.01)2013级(28.00%);2014级(29.81%)比2013级新生(27.43%)更担心将来的事情(χ2=4.08,P<0.05);在“缺乏决断力”上(χ2=18.466,P<0.01),2014级新生(29.22%)的比率明显高于2013级新生(24.27%);在“一站起来就头晕”问题上(χ2=48.366,P<0.01),2014级的新生比率(28.84%)显著高于2013级(21.01%);2014级学生在“缺乏自信心”(P.C.13级=33.69%,P.C.14级=31.72%)和“情绪易破坏”(P.C.13级=28.18%,P.C.14级=25.93%)上的比率略高于2013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四)高师新生不同亚群体间的差异比较

为了研究不同亚群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我们从学科门类、学历、性别等方面对各亚群体在阳性问题上的得分进行了差异比较(见表2),结果显示:专业类别主效应非常显著(F=15.24,P<0.01)。对数据做进一步的事后检验发现,文科生心理问题(M文=10.31)明显比理科(M理=8.65)和艺体类学生(M艺=9.26)多;理科新生和艺体类新生无显著差异;学历主效应非常显著(t=7.51,P<0.01),本科学生心理问题比(M本=9.5)专科生(M专=8.24)多;性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3.67,P<0.05),即女生心理问题(M女=9.52)明显比男生(M男=8.9)多;师范生(M师=9.2)与非师范生(M非=9.56)间无显著差异(t=1.12,P>0.05)。

表2 不同亚群体学生阳性问题分值的比较(M±SD)

进一步比较不同专业门类学生在各阳性项目上差异,结果发现:在大多数阳性项目上,都是文科生显著高于理科生,这与阳性项目总分的比较结果一致。但是在“脖子、肩膀酸痛”(χ2=7.899,P<0.01)项目上,理科新生高于文科生。另外,艺体类新生显著高于理科类新生的阳性项目包括“食欲不振” (χ2=5.92,P<0.05);“焦躁不安”(χ2=9.055,P<0.01);“莫明其妙地不安”(χ2=4.664,P<0.05);“总注意周围的人”(χ2=8.32,P<0.01)。

(五)调查研究结论

随着生活质量、成长环境、就业压力和社会竞争的变化,高师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研究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式,比较分析了2013级和2014级5 889名新生UPI心理健康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1.高师新生心理问题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4级新生一二类学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2013级。其中,2014级二类学生检出率明显高于2013级。但是一类学生检出率上,两级新生无显著差异。

2.2013级新生中选择“活着没意思”的人数显著高于2014级;2013级选择“对任何事都没兴趣”的人数明显高于2014级;在“自已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和“常常失眠”的选择上,两级学生无明显差异。

3.两级新生前十大问题排序基本一致,都最在乎脏的问题,且2014级新生的比率显著高于2013级;在“注意周围人”、“在乎别人的视线”、“爱操心”、“脖子、肩膀酸痛”、“担心将来的事情”、“缺乏决断力”、“一站起来就头晕”等选项上,2014级新生的比率均显著高于2013级;在“缺乏自信心”、“情绪易破坏”问题的选择比率上,2014级新生略高于2013级,但无统计学意义。

4.理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文科生。在阳性项目总分值上,文科生显著高于理科和艺体新生,理科生和艺体类学生无显著差异;在各阳性项目上,除“脖子、肩膀酸痛”外,其余阳性项目均是高师文科新生显著高于理科和艺体新生。另外,本科新生阳性项目总值显著高于专科生,女生阳性项目总值明显高于男生,师范生与非师范生间无显著差异,即专科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本科新生,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生。

三、讨论及建议

(一)高师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及对策

从调查数据结果可以看到,高师新生心理问题发生率总体上呈明显上升趋势。虽然在“活着没意思”、“对任何事都没兴趣”两个主要阳性项目上,2014级选择的人数明显低于2013级,但是一二类学生的检出率上,2014级非常显著地高于2013级新生,说明高师新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明显增加。这与苏亚玲、谢晋晓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即“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有增多的趋势”[2]1133。刘雪珍等人“使用UPI对桂西北高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的结果是一类问题的学生占9.6%,二类问题的占37%”[3]38。对比以上研究成果发现,高师新生一类、二类学生的检出率均低于普通高校新生。

虽然现阶段高师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低于普通院校新生,但是我们应关注高师新生心理问题呈现出的增长趋势。为此,高师院校要重视新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首先,高师院校要清楚地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依据。高师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每年要定期开展心理普查,收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信息,并进行统计梳理,分门别类地进行造册登记,建立系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将心理健康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应的院系,以保证各院系能及时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和指导。其次,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密切关注一二类学生,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和鼓励,组织有针对性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对于存在“活着没意思”想法的新生要重点关注,并与心理咨询老师建立联系,做到及早约谈,及早干预,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当然,要发挥心理预警机制的作用,需要校、院、班、寝室四级的密切配合。各级心理卫生员要通过多种方式,尽快建立信任与沟通渠道,及时掌握和反馈学生心理变化,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其三,要加强与一二类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家访、电话等方式,与学生家长加强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心理缺陷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

(二)高师新生主要心理问题的比较分析与引导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级新生前十大问题排序基本一致,都最在乎脏的问题,且2014级新生的比率显著高于2013级;在“注意周围人”、“在乎别人的视线” 、“爱操心”、 “脖子、肩膀酸痛”、“担心将来的事情”、“缺乏决断力”、“一站起来就头晕”等选项上,2014级新生的比率也均显著高于2013级;在“缺乏自信心”、“情绪易破坏”问题的选择比率上,2014级新生略高于2013级,但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各主要心理问题的变化及产生的原因,我们应重视改进以下工作。

1.学校应重视良好环境的建设和卫生管理工作。对比2013级新生的调查结果(42.08%),我们会发现学生“对脏很在乎”的比率明显上升,2014级新生超过半数的学生(50.23%)选择“对脏很在乎”。这充分说明新生对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越来越重视,这就要求高师院校必须加强良好环境的建设和卫生管理工作。

2.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提高学生自信心。2014级44.75%的新生 “总注意周围的人”;43.29% “在乎别人的视线”;相对于2013级的比率(36.68%、32.42%)均上升了十多个百分点。另外,2014级(33.69%)缺乏自信心的新生比率相对2013级(31.72%)也有所上升。这说明新生越来越重视人际交往,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评价,但是有1/3的学生缺乏自信心。因此,高师院校应注重学生人际交往的引导,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学生间交流,为新生创造锻炼自我,提高自信的机会。

3.注重引导教育,积极征求学生意见,满足学生参与管理的心理需求。2014级42.81%的新生“爱操心”,相对2013级(39.81%)的比率有所上升。这说明近一半的新生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因此,高师院校在学校管理中,一方面应注重引导,避免学生被不良分子诱导。另一方面要积极征求学生意见,并创造平台和机会,让学生发表意见,满足其参与管理的心理需求。

4.组织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体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脑、网络和智能手机。2014级新生32.31%的学生存在“脖子、肩膀酸痛”现象,28.84%的新生选择“一站起来就头晕”,这些现象相对于2013级新生的(28%,21.01%)的比率都有显著上升。这说明高师新生中有1/3的新生普遍缺乏体育锻炼、体质较弱。究其原因,这与学生体育锻炼较少,电脑、手机使用过度、沉湎网络有一定关系。因此,高师院校一方面要重视大学生体育工作,组织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体质;另一方面,要加强新生入学的专业教育和学习引导,使学生能合理使用电脑和手机。

5.鼓励各院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2014级新生中,33.69% 缺乏自信心;29.22%的“缺乏决断能力”; 28.18%“情绪易被破坏” 26.34%“缺乏耐心”; 25.41%的新生对“父母期望过高”。这些数据相对13级新生(31.72%,25.93%;24.27%;25.10%;24.80%)都有所上升。这说明高师院校新生有近1/3的学生情商较低,表现为意志力薄弱、情绪不稳定、依赖性强、责任心差等。因此,高师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进而促进学生良好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各院系可以根据新生的实际情况,围绕人际关系、学业规划、职业规划、情绪管理、树立自信心等主题开展相应的朋辈心理辅导、心理素质拓展等团体活动,不断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6.注重专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推动新生更好地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2014级有接近1/3的新生(29.81%)“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 这一数据相对2013级新生(27.43%)有所上升。另外,2014级新生中,23.54%的学生选择“思想不集中”,22.36%的学生选择“记忆力减退”,29.22%的学生选择“缺乏决断力”。以上数据说明高师新生对大学学习普遍比较迷茫,对未来存在焦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二是高师新生对专业学习不了解,而且缺乏职业规划。因此,高师院校应在新生教育中注重专业引导、职业规划等教育,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学生目标和人生目标,以保证他们能身心愉悦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和学习之中。

(三)高师不同群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分析

1.不同专业门类新生的比较分析。我们对不同院系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阳性项目总分上,排在前五位的学院分别为:政法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以及文学院。除计算机科学学院外,其余均为文科学院。存在一类问题、二类问题较多的学院也是以文科为主。进一步的分类比较发现:在阳性项目总分上,文科生显著高于理科和艺体新生,理科新生和艺体类新生无显著差异,这说明理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文科生。李红对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新生的调查结果显示:“一类问题占5.83%,二类问题占19.77%”[4]74。杨文海对南京市3所理工科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一类问题占5.69%,二类问题占9.23%”[5]143。刘畅对医专新生的调查,“一类问题占1.94%,二类问题占2.85%”[6]155。对以上理科生的研究结果分析发现,理科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较低,这与本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

比较文科、理科、艺体新生在各阳性项目上的差异,结果显示:除“脖子、肩膀酸痛”外,其余阳性项目上文科更高,即在大多数阳性项目上,文科新生显著高于理科和艺体新生,这进一步证实了理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文科生。后期有针对性的访谈发现导致理科新生“脖子、肩膀酸痛”比率较高的原因是理科生需要长时间地进行运算或实验,体育文艺活动参与明显不足。艺体类新生显著高于理科新生的阳性项目包括“食欲不振”、“焦躁不安”、“莫明其妙地不安”和“总注意周围的人”。高承惠对艺术学院学生的调查得出相类似的结论,即“艺术类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其他综合类院校学生的检出率高,主要心理问题表现为悲观、过于敏感、压力较大、生理不适、焦虑倾向和情绪波动较大”[7]145。杨子珺、张婷婷对衡水学院新生的调查也显示:“艺术类学生在关键项目,即常常失眠、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和躯体症状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文科和理科学生,即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文科和理科学生”[8]56。本研究结论与以上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说明艺术类学生情绪更敏感,更容易受环境影响。

2.学历和性别间的比较。本研究发现在高师新生中,女生阳性问题分值明显高于男生。这与杨晓雁、刘畅等人的研究结论一致。杨晓雁对云南农业大学的女大学生调查结论是“男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大差异,女生有心理异常的多于男生”[9]71。刘畅对医专学生的调查也显示“医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男生优于女生”[6]155。由此可见,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好于女生。女生心理问题多发,这是因为女性比较敏感细致,情绪易波动,情感依赖性高,所以在环境适应等方面普遍低于男生。

另外,本研究发现,本科学历的新生阳性分值显著高于专科新生,这与姜伏莲的研究结论不同,姜伏莲对地方高校新生的UPI调查结论是“本科与专科之间并无规律性差别”[10]483。导致结论不同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因为姜伏莲的研究开展得较早,而随着大学扩招,现阶段专科生与本科差异增大。其二是因为本研究的对象是针对高师院校,专科生比率较少,样本代表性不足。本科生比专科生心理问题更多,是因为在高师院校,本科学生录取分数普遍高于专科学生。本科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相对较刻苦,伏案时间较长,娱乐和体育锻炼较少,心理压力较大。另外,本科生相对于专科生对未来期望更高,考虑更多,所以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心理压力必然增大,问题也相对较多。

总之,高师新生刚刚从高中走入大学校园,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未来沉重的就业压力,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高师院校新生中,文科生、女生和本科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高师院校要给予重点关注,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特别要注意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邵海.心理健康调查量表在大学新生心理普测中的应用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3,151(10).

[2] 苏亚玲,谢晋晓.大学新生的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0).

[3] 刘雪珍,罗之勇,钟乃良,李培红.桂西北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的调查及教育对策[J].民族教育研究,2012,23(3).

[4] 李红.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问卷(UPI)调查分析报告[J].电大理工,2013,254(3).

[5] 杨文海.南京市3所理工科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成长测量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2).

[6] 刘畅.基于UPI量表的医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9).

[7] 高承惠.艺术类大学新生心理健康UPI调查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3,18(6).

[8] 杨子珺,张婷婷.大学新生心理健康UPI调查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8(2).

[9] 杨晓雁,张映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差异成因及疏导策略[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7(4).

[10] 姜伏莲.地方高校新生UPI调查结果的比较与分析[J].心理科学,2004,27(3).

[责任编辑:何宏俭]

The Investigation,Analysis and Strategies of the Freshmen’s Mental Health in Normal Universities

WANG Zhong1,2

(1.Research Center of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2.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Tonghua 134000,China)

Abstract:From the survey of 5889 students of Grade 2013 and 2014 by stratified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in a normal university,the researchers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data(UPI) of the freshmen’s mental health.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te of mental disease of the freshmen in normal university increases by years.Among the freshmen of Grade 2014,the prevalence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category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freshmen of Grade 2013.The rank of the first ten questions is almost the same in the students of the two grades:It is the problem of dirty.At the rate of the ten questions,that of the freshmen of Grade 2014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reshmen of Grade 2013.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students major in science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students major in arts.As for positive items,except soreness in the neck and shoulders,that of the students major in arts is far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tudents major in science,art and sports.The mental health of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is better than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that of male student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female students.As a result,normal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high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 of freshmen’s mental health.To improve the freshmen’s psychological quality,to help them to adapt to the university life soon,extens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among high-risk students,such as students major in arts,female students an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Key words:Students in Normal University;Mental Health;Analysis and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16)01-0173-06

[作者简介]王忠(1967-),男,山东泰安人,通化师范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3YJA710045)。

[收稿日期]2014-09-10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6.01.034

猜你喜欢
分析研究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跨国公司中小型供应商管理改进问题研究
探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方面的影响
大直径区熔硅单晶的研究与制备技术探究
新时期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