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行为探析

2016-04-11 21:55茅海玲丁德惠须昇杰姚爱平
视听 2016年4期
关键词:便捷性互动性新媒体

□茅海玲 丁德惠 须昇杰 姚爱平 刘 玥



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行为探析

□茅海玲丁德惠须昇杰姚爱平刘玥

摘要:新媒体因其信息量大、社交性强、携带方便等优势而成为大学生的必需品之一,但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识比较模糊,存在过度使用现象,内容有娱乐化偏向。在新媒体使用中,互动性、便捷性、虚拟性是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的显著特征,并对大学生的内容选择、个性化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新媒体的普及对大学生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具有阻滞独立性、自主性和影响身心健康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互动性;便捷性;虚拟性

新媒体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的新型信息传播形式,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在大学生群体中,新媒体一方面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信息传播介质,另一方面,也对大学生的行为、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真实了解大学生新媒体的使用状况,笔者于2015年11月至12月在江苏盐城地区开展了“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状况”的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掌握了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第一手资料。

一、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现状

1.大学生对新媒体认识模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传播技术的革新,新媒体的便捷性、互动性、虚拟性等特征使新媒体的传播方式逐渐普及化、多样化,并悄然改变着使用者的生活行为和思维习惯。对大学生而言,新媒体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传播工具。但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大学生是新媒体使用的生力军,但大学生对其概念、认识、范畴等都不甚了解,更谈不上深入理解。因此总的来说,大学生的新媒体意识相对淡薄,认识比较模糊。

2.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分析。在新媒体使用中,网络使用是大学生的一种经常性行为。调查显示,大学生使用网络时间平均每天3小时及以上的达到67.1%,而表示在课堂中不使用手机等新媒体的学生仅占不到10%,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等新媒体时间超过课堂时间一半的则达到11.3%。这一调查数据显示出大学生网络使用已经从偶尔行为、间隙性行为演变成惯性行为、连续性行为,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对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依赖性在逐步地增强。

在大学生新媒体使用方式上,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的智能手机拥有率为100%,高年级学生电脑拥有比率较高,这说明电脑终端和手机终端是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常见方式。在新媒体使用功能上,调查显示手机不再是单一媒介,手机的通讯功能(电话、短信)、网页功能(上网冲浪)、社交功能(如QQ、微信等)和阅读娱乐功能(如看电子书、听音乐、玩游戏等)这四大功能齐头并进、难分伯仲,并且已经很难做出很明晰的界定。在此次调查中发现,手机的社交功能使用率高达86.7%,这种新媒体的功能性使用显现出大学生社会活动特别是社交活动的网络化倾向越来越普遍。笔者认为,这种倾向一方面受到新媒体技术革新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当代大学生的依赖思想、惰性思维、沟通障碍、承受能力弱等因素也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3.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的内容分析。在手机、网络等新媒体使用不可逆的趋势下,大学生通过新媒体获取何种类型的信息成为当下社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从调查情况来看,除新媒体社交功能之外,在新媒体内容的选择方面,搜索引擎、网络社交(如微博、论坛、贴吧等)、网络视频、网络购物、新闻网站、网络教育、网络游戏等是大学生涉猎较多或使用频率较高的内容,呈现出大学生信息需求的多元化趋势。一方面,新媒体基于数字运算技术提供了非常丰富且易获取的网络资源;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内容选择更加多元、复杂。这意味着大学生的学习难度不断增加。

在关于“上网时您主要做些什么?”的调查中,本是单项选择调查,但高达90%的被调查大学生回答成多项选择,说明大学生上网时不是单一内容的选择与使用。而在查阅资料、玩游戏、聊天、浏览新闻、看视频、听音乐这六个选项中,聊天和查阅资料排名前两位,看视频、听音乐、浏览新闻、玩游戏分别排在三到六位,但排第六的“玩游戏”选项也获得了35.6%的选择率。在聊天、查阅资料和浏览新闻中不能排除娱乐信息的存在,在调查结果中,娱乐内容占聊天内容的39.5%。这表明娱乐性信息和内容是当下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的重要内容,同时也说明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是极为迫切的。

二、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的特征分析

1.互动性是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的首要特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互动性。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是一种单向性的线性传播,受众处于被动地位,不能控制信息的传播,互动的概率也比较小。而在技术革新的推进下,新媒体的传播模式实现了突破,受众不再是被动的、纯粹的信息接收者,而是可以决定自己接受何种信息,并且能与传播者、其他受众进行及时的交流。身为年轻人的大学生乐于接受新生事物,通过新媒体可以向教师获取所需信息,可以实时与教师交流、讨论教学内容及问题,可以与亲戚、朋友、同学甚至陌生人进行某一社会现象及问题的交流与讨论。正是由于互动性强,QQ、微信、微博等成为大学生使用频度最高的软件,大学生也成为新媒体的重要力量。互动性建立的多层次社交方式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2.便捷性是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的次要特征。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具有传播快速、覆盖广泛等优势。这为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带来了契机。由于大学生自主学习程度的提升,新媒体拓展了大学教育以及教学与学习的内涵和外延。电脑、手机等新媒体以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绝对保有量,逐渐发展成为大学教育新的载体和途径之一。在新媒体成为一种普及化工具的形势下,教师通过新媒体能快速便捷地将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以更个性化的图片、文字、视频资料等方式进行传递,学生只要主动关注教师新媒体的信息发布即可实时接收教师传播的信息。从调查情况看来,当下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新媒体在教学和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新媒体有可能成为颠覆纸质教材、传统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革新力量。

同时,新媒体的便捷性也增加了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可能性。无论是电脑终端还是手机终端,新媒体创建的便捷快速的网络购物方式、支付方式以及更加迅捷的物流体系使得网络交易日渐成为大众的消费模式。其中,大学生是网络消费的一支生力军,通过网络购买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已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习惯性行为。

3.虚拟性是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的重要特征。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家长制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现象。在现代家庭中,尽管父母与子女的平等性已经有了大幅的提升,但父母的控制影响依然存在。新媒体的虚拟性在一定程度上隐藏了使用者的身份,从某种意义上满足了大学生信息隐秘的需要,契合了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QQ、微信等软件开发的匿名功能使大学生对新媒体更加青睐,尽情享受新媒体营造的虚拟空间所带来的乐趣。

三、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的影响分析

1.互动性促使大学生自主意识提升。新媒体的互动性改变信息传递与接收的模式,使大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不断增强。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学生希望通过新媒体主动获取学习、生活方面的各种信息,有利于激发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品质。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在主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不免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自主性和独立性也受到质疑。

2.便捷性促使大学生教育观念、消费理念发生变化。新媒体的便捷性对大学生获得学习内容及生活消费产生了积极作用,也促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积极的变化。但新媒体的消极作用也不可忽视。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的便捷性降低了大学生的学习成本,部分大学生运用剪接、拼贴等新媒体写作方式完成学习或作业,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在事实上造成学业的偷工减料,阻碍了大学生独立精神的养成。另外,网络消费在给大学生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易造成大学生对实体消费与虚拟消费的混乱,产生过度消费行为,冲击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滋生出虚荣与攀比心理。

3.虚拟性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新媒体监管机制及自我约束机制的缺失,虚拟性特征被进一步放大,导致大学生在新媒体使用中出现言行失落、真假难辨等现象。这些负面影响极易造成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如新媒体信息内容缺乏把关机制,腐化堕落、色情暴力等内容充斥网络,导致大学生在认知上、心理上出现“多元异化”的迷惘;以匿名方式沉迷虚拟空间的大学生容易产生孤独、苦闷、焦虑和压抑等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虚拟的角色互换阻滞大学生身份认同的形成,容易造成大学生责任感的失落。

项目来源: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重点项目“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状况调查——以盐城高校为例”,项目编号:2015年1420号。

(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通讯作者:丁德惠)

猜你喜欢
便捷性互动性新媒体
基于CDIO模式的互动性动画视频受众群体特征挖掘方法
玩转表演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句法与语篇的互动性对汉语研究的理论意义
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
基于微视频的移动学习系统研究
食品创意包装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
交通便捷性对我国区域市场一体化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