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三晋

2016-04-12 02:57
支部建设 2016年13期
关键词:黄侃刘伯承慈母

书香三晋

编者按:为了引导广大共产党员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按照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的要求,本刊开设“书香三晋”专栏,请大家与我们一起互动,同启阅读书香之旅,共享阅读的快乐与感受。如果你有兴致,有感言,请参加我们的活动,让阅读变成一种习惯,在潜移默化的滋养中,营造文化氛围,引领先进文化,助力强晋富民。

历史天地

从便纸中获取情报的元帅

刘伯承一向重视情报工作,很注意抓“舌头”。当年与日本人交战时,刘伯承特别注意从日军留下的物品中寻找蛛丝马迹。有一次反“扫荡”,他手下的一个参谋去厕所时看到了日本人用过的大便纸,拿过来一看,上面画了一个大圆圈,写了几个地名,还写了“29”这个数字。刘伯承结合当时的敌我情况,认真分析纸上信息,判断敌人可能在29日对纸上写的几个地方进行合围,便命令该地区部队撤离。果然日军在29日进行了“扫荡”,结果一无所获。

1942年的某一天,一个自称抗联来的朝鲜族人,到八路军指挥部和大家合影,很是热闹了一阵。几天后,有人报告:这位同志突然失踪。刘伯承得知后,又结合其他信息,马上给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副参谋长左权打电话:“我判定,他的失踪意味着日本人马上要大‘扫荡’了!”有人认为刘伯承太过敏感而不以为然,但刘伯承找到专门负责保卫八路军指挥部的陈锡联,找好了撤退的羊肠小道。后来事态的发展再次证明了刘伯承的判断。

名人故事

大师的孝顺

文学大师鲁迅,从小到大都很孝顺。少年时,作为长子的鲁迅,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主动承担起典当旧物和为父亲请医买药等杂务。母亲60大寿时,鲁迅先寄回60元钱给母亲过生日,在生日将临时,又特意从北京赶回绍兴,为母亲祝寿。为了让母亲愉快,鲁迅特邀请演员来家里唱戏。这一天,全家热闹非凡,也是鲁迅母亲最欣慰的一天。后来,鲁迅在北京西城八道湾购置了一套住房,购房当年,鲁迅就亲自返回绍兴,把母亲和全部家属接到了北京。母亲爱吃火腿,鲁迅在上海时,经常寄火腿给母亲吃。母亲爱读言情小说,鲁迅多次购买张恨水、程瞻庐的小说寄给母亲看。

史学大师傅斯年,一生直言不讳,炮轰要人,对待母亲却极其孝顺。傅母肥胖,有高血压,却爱吃肥肉,有时还为这事向儿媳妇发火。见此情形,傅斯年便在母亲面前长跪不起,向母亲说明利害关系,以求得母亲的理解。晚上,他又悄悄地对夫人俞大彩说:“母亲年纪大了,别无嗜好,只爱吃肉,让她吃少许,不比惹她生气好吗?”七七事变后,傅斯年委托一位办事员去接母亲和侄儿。侄儿接来了,母亲则没能逃出来,傅大怒,当场打了侄儿几个耳光。随后,他千方百计将已过古稀之年的母亲,从安徽接到重庆。每言及母亲逃难之事,傅总怀歉疚之情,他曾对同事说:“幸老母亲能平安至后方,否则将何以面对祖先?”

国学大师黄侃,虽睥睨学界,目空一切,却非常孝顺。黄侃自幼丧父,由生母和慈母(系黄父正室)将他抚养长大。1908年,生母周氏病重,黄侃回到家照顾了6个月,母亲就去世了。黄侃大恸,吐血不止。当时,清政府严捕革命党人,黄侃被迫逃亡日本,但思母不已,便请好友苏曼殊画了一幅《梦谒母坟图》,这幅画成为他的随身宝物,一刻不离。对慈母田氏,黄侃也是非常孝顺。他在京鄂间千里来来去去,都是侍母而行,每次奉母出行,必随身携带一口棺材。这口棺材是其父黄云鹤留给慈母的,本为黄父当年准备自用的,但因棺材太小,就留给了慈母。慈母去世后,黄侃悲痛欲绝,按照古礼服丧。以后,每逢生母、慈母生日、忌日,黄侃必率全家设供祭祀,伤恸不已。

钱钟书的淘气与痴气

学贯中西的大师钱钟书,聪明博学,被人们称为“中国文化的昆仑”,但他身上的淘气与痴气,也每每被人称道。

说到淘气,钱钟书在清华读书时,曾与一位姓许的同学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那时,他的同桌在上课时时常会注意班上的一位女生,钱钟书就在笔记本上画了一系列的《许眼变化图》。时隔多年,他的那位同学从美国回来,谈起这桩事还忍不住开怀大笑。

杨绛在书中还介绍过钱钟书喜欢看《西游记》,他往往是边看边比划,口中念念有词,时而悟空,时而八戒;一会“老孙来也”,一会“猴哥救我”,手舞足蹈,乐此不疲,十足的小孩式淘气让人折服。

说到痴气,不得不提到钱钟书与他的猫的故事。他一生特别喜欢猫,他的猫要是与别家的猫打架,不管多冷的天,即使在半夜他只要听见猫打闹,他准会从热被窝里爬起来,拿出特别准备的竹竿赶出去帮自己的猫打架,身上的这股痴气当时在清华还一度被传为佳话。

但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杨绛先生在《我们仨》里介绍的平日里的钱钟书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脚右脚,拿筷子只能像小孩子那样一把抓。有一次,杨绛晚上把煤炉熄了,早上起来钱钟书照样给她端上早饭,杨绛诧异地问:“谁给你点的火啊?”钱钟书却笑眯眯地回答道:“我会划火柴了!”读到这里,不禁莞尔,原来聪慧过人的钱钟书是那么的“可爱”与“顽皮”。

杨绛在书中说,她一生最大的功劳就是保住了钱钟书的淘气和痴气,让钱钟书的天性没有受到压迫,没有受到损伤。或许,正是这般“淘气”与这般“痴气”才成就了博学而风趣、才情超群、学贯中西、成就斐然的钱钟书。

人生哲理

成功者惯用的吸引力法则

什么是吸引力法则——让自己变得很好,能量变得很强,去吸引你所想要的事物,保持正面积极与乐观。即使你表面上看起来什么都没做,但是你在自己的身上下工夫,你清理你自己。

我观察到,每一个成功的人,大部分都是自己实相的创造者,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去实现自己的未来,这些人不是没有任何挫折,而是对于挫折的“复原力”很强,他们不会在挫折上花太多的时间伤心。

我们会误以为这些人是天之骄子,老天爷总是特别的眷顾他们,事实不是这样的。真相是,他们对于转换负面情绪的能力很强,对于挫折的复原力很强,他们不会让自己一直处于负面的情绪里太久。

当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也会有情绪,不过,他们比别人更聪明的地方在于,他们会想办法找到一个脱离困境的方法或人、事、物,来协助他们转换悲惨的境地。也就是说,他们是主动的一方,这是他们比一般人更容易转换情绪的原因。老是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或是认为自己是事件的受害者,被动与等待的人,永远都是故事里的输家。

我察觉到,这些有跳跃性成长的人,他们都具有以下这样的特质:

(一)不投射

他们都是真心的想要帮助自己,不是要来这里讨爱以获得同情,也不会把治疗师投射为他们的妈妈来讨爱。一般来说,男性的治疗师容易被投射为父执辈的人,女性的治疗师容易被投射为母执辈的人。内在小孩受伤的人,会把治疗师投射为父母的化身来讨爱,这是很常见的现象。

(二)具有看见真相的勇气

有跳跃式疗愈特质的人,具有看见真相的勇气。他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寻找能够支持他们论点的同盟,或是来这里逃避现实,因为这是没有意义的。我的工作是协助你看见真相,虽然真相有时候很痛,毕竟活在自己的象牙塔里已经几十年了,同样的模式总是比较安全的,我们以这种模式生活了几十年,一下子要推翻以前的想法,总需要一些跨越的勇气。

(三)不跌入内在的情绪黑洞里

我发现,人体里面也有黑洞,当光线照下去的时候,除了彩光针灸的光线之外连我的能量也一并迅速吸干,身体瞬间发冷不说,连治疗室的温度也瞬间下降几度。希望获得别人的关心与同情,讨爱与不满的情绪正是身体里面的黑洞,黑洞是任谁也填不满的能量。任由情绪将你淹没,无意识地成为黑洞的管道,即使治疗师的能量都被吸干,也无助于填满内在对爱的匮乏。

(四)常常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培养一些有益健康的嗜好,与志同道和的朋友交往,互相支持鼓励。

新 书 架

再现《抗日烽火遍五台》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徐向前亲笔为家乡题词的《抗日烽火遍五台》一书终于出版了。这是由五台县委老干部局组织老干部编写的一部抗战年史,全书10万余字,并附有88幅珍贵的历史图片。

五台县是革命老区,有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金岗库村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台麓寺晋察冀边区政府旧址、松岩口村白求恩纪念馆、台怀镇毛主席路居馆等红色景点,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许多英雄志士,流传着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书中收集了“聂荣臻将军开创五台山统战工作”,著名的“滑石片战役”、“黄土坡飞雷战”,以及“胡培模营救赵守清”等珍贵资料。它图文并茂地真实再现了徐向前元帅1987年7月题词“抗日烽火遍五台”的战争画面,也真实地反映了从1937年以来五台人民八年抗战的主要人和事。

(金俊贤)

(责编:张灵霞)

猜你喜欢
黄侃刘伯承慈母
拆包裹和挑盖头
黄侃的痴迷
母亲哺育我 我报慈母恩
浓浓慈母爱,暖暖寸草心
母亲哺育我 我报慈母恩
脑壳落了都不怕
脑壳落了都不怕
脑壳落了都不怕
『慈母手中线』——我们可能没读懂的一句诗
狠,有时是一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