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用吗

2016-04-12 17:34万方中
党员文摘 2016年4期
关键词:挥杆国库券读书无用

万方中

中国最大的反智根源在于“读书无用论”。“读书没什么用”,这是最直接的一种说法。与之相比,更多的是一种温和的“读书无用论”:“我觉得经验比读书更重要”,“你读的是书,我是在社会里读书,一样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诞生了无数的机会,产生了无数的富翁。人在财富面前,容易膨胀,过度地强调自己的能力,而忽略了客观因素的作用。

我们这个社会是非常现实的,经常会由结果来推导成因。当一个人成功的时候,你总感觉他说什么都是对的。因此,这些现象给了人这样的错觉:读书有什么用?能赚到钱、有能力才是本事。

能力是什么?有的人认为是人脉,有的人理解为“资源”,还有的人理解为权力。然而在我看来,这些解读,根本没有指出问题的本质所在——过去的几十年,所有不依靠脑力、技术含量的暴富都是有前提的:因为信息的不对称。

什么叫信息不对称?我举个例子。

在中国的股市传奇里,你一定听说过“杨百万”这个名字。这个人是怎样完成他的原始积累的呢?有一天,他偶然看报纸,发现一个现象:两个地方的国库券价格是不一样的。这样,他就从价格低的地方买入国库券,然后拿蛇皮袋装上,坐火车去往另一个收购价较高的地方卖出。他一年来回好多次,直到有一天,国库券不再存在地区差价,他完成了第一笔原始积累——人生中的第一个一百万元。那年是1989年。

再举个例子:中国加入WTO的时候,外贸很好做,钱好像是捡来的。因为那时候在中国开工厂的很少,竞争不完全,因此,外国人来中国,没什么议价的条件——当然,他们也不需要议价,那时候中国的商品,对于手持美元的他们来说,简直太便宜了。

竞争不完全,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信息不流通。因为很多人并不知道做外贸赚钱,人们只有靠口口相传。口口相传的速度很慢,且难辨虚实。因此,制造业的老板们才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原始资本积累。

这些需要读书吗?不需要。

在信息闭塞的年代里,你不需要技术,不需要知识储备,甚至不需要资金。

然而,现在情况变了,原因很简单:有了互联网。互联网诞生以后,信息就开始变得完全透明。

当信息完全透明以后,机会主义就相对少多了——你买国库券,上网就能买了,价格透明,不存在差价,再也没有套利的空间;做外贸,上ebay一搜,价格一目了然。

在信息闭塞的环境里,你不读书能靠着机会一夜暴富。在信息充分流动的环境里,没有了这些暴富机会,你能靠什么?靠的是真本事,若有什么机遇,也是出自对未来趋势的精确判断。

我不知道读书能在这场产业升级中起到什么作用,我只知道,不读书,没有知识,光靠经验、人脉、关系、钱、倒腾,在这场产业升级里将会很容易被淘汰。

我们现在需要讨论的根本就不是读书有没有用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读书的问题。很多把持着“读书无用论”的人本身是不读书的,或者读了书压根儿就没读懂的。你不怎么读书,却大谈特谈“读书有没有用”,这本身就是件很好笑的事情。

事实上,很多人压根儿就不知道,自己在以另一种形式读书。

比如某老板花了几千块钱,听完一场“成功人士的演讲”,满怀欣喜地跑来跟我说:“喂,你知道吗?昨晚我听了那个老师的演讲,真的收获颇丰。老师说,我们这个世界,有很多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坚持。他的一个朋友,打高尔夫球从零开始学起。这位朋友告诉老师,虽然他是个新手,但是他只要坚持挥杆1000次,他就是个熟手;挥杆10000次,他就是大师……”

某老板还没讲完,我就听明白了,那位成功人士讲的“我的朋友的故事”,其实就是改造版的“一万小时理论”。这个理论的源头,是格拉德威尔的《异类》。其实他们并不是不爱读书,只是懒、浮躁、耐不住寂寞。比起一个人费力地一行一行地阅读,他们更喜欢跟一群人坐在台下让别人讲故事给自己听,哪怕是花上点钱。一个人懒,就通常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一系列解释,比如“读书无用论”。

所以,我觉得只有当这些人读了些书以后,再来讨论“读书究竟有没有用”这个话题会比较好。

(摘自乐读网)

猜你喜欢
挥杆国库券读书无用
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无用
高尔夫挥杆练习方法动作的生物力学研究
不是读书无用 而是你无用
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无用
核心部位力量训练对高尔夫挥杆速度影响的探究
读书无用吗?
街头高尔夫
240码/秒,飞往果岭——在春城湖畔挥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