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扎实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2016-04-12 05:45陕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处王彬武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立德改革学校

陕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处  王彬武

扎扎实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陕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处王彬武

去年至今,省教育厅在部分县区开展了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活动,通过视导的形式,发掘各地课程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了解一线教师的困惑和疑虑,引领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能够担负起推进课程改革的责任。在视导过程中我们发现,“课堂教学要不要统一的模式”“高效课堂是不是适合所有的学校所有学科”“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越少越好吗”“课堂教学如何面对学生学习能力差异问题”“考试制度和评价标准不改变,课程改革无法深入推进”……这些都是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困惑。可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深化,需要正视实际问题,正确处理矛盾,扎扎实实推进。

一、坚持课程改革方向不动摇

从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颁行至今,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15年,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全面推进,也有过争论与徘徊。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出台,标志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需要对新一轮课程改革进行深刻反思、总结和提升。尽管今天课改中还面临着配套政策的不完备、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教学方式转变困难等问题,但是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方向应该始终坚持。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十八大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这是对素质教育战略主题的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重要目标。对课堂教学来说,立德树人方向要从两个方面落实,首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其次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这些要求看似比较宏观、抽象,其实每个学科教师都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如何才能体现全面的育人功能?语文、历史、品德和体音美学科自不必说,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功能,对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格品德具有提升作用。数理化等学科也应该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的品格,还要让学生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在反复求证、正视失败中锻炼坚毅品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自信,除了让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典籍、蒙学经典,更要重视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在课程建设上发掘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从爱自己的家乡开始建立起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

二是坚持提高质量。很多学校都存在一种顾虑,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会不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影响学校的升学率,甚至认为只有不好的学校才大搞课堂教学改革。虽然仅仅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质量观是片面的,但是以牺牲学业成绩为代价的课堂教学改革一定是失败的,在现实的情况下,学业成绩下降必然会导致改革举步不前。课程改革应该纠正片面以学业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的质量观。成功的课堂教学改革必然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了,学业成绩也显著提高了。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让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受到重视、得到发展,也要帮助学困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潜能得到开发,真正实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一目标。在教学中,时刻要重视新课改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让课堂成为学生构建知识、发现自我、张扬生命的场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教学不能把学生掌握知识作为唯一目标,新的考试制度改革也是坚持能力导向,掌握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基础和手段,让学生在打牢知识基础的同时提高能力,增强综合素质,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批判精神,激发创造性。

三是坚持全面推进。从课程来讲,学校不但要重视国家课程的落实,还要重视地方课程的实施,开发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从学科来讲,学校不但要重视语数外、理化生等主要学科,还要重视体音美以及科学课、劳动教育等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科目。从学校分布来讲,各级教育部门既要重视城市学校、优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也要重视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且对这些学校还应给予特别支持,在课程实施上消除城乡差异和校际差异。

二、坚持综合推进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学的改进与变革,还是一项综合性的改革,办学条件改善、科学评价机制、管理体制完善、师资水平提升等都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教育行政部门只有推进综合改革才能确保课程改革的成效。

1.“四新四大”活动整体推进。2015年,省教育厅在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开展四项活动,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要求·大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活动、学校管理“新标准·大规范”活动、学校文化建设“新体系·大构建”活动,概括为“四新四大”活动。这四项活动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相辅相成,各尽其能,“新要求·大实践”活动要引领立德树人的方向,“新常态·大视导”活动要强化立德树人课堂主阵地,“新标准·大规范”活动要提供课程改革的制度保障、“新体系·大构建”活动要培育教育教学良好的文化土壤。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应该对四项活动进行整体安排。中小学要特别重视学校文化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归根结底是学校文化的变革,办学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文化引领发展,而不是冷冰冰的制度。文化建设跟不上,课堂教学改革也会举步维艰。很多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学习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模式,照搬回来,可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甚至半途而废。其实,大家通过观摩考察往往学到的是那些成功学校外在的形式化的教学模式,真正支撑这些教学模式的是学校文化的变革,如果学校文化没有变,仅仅改变课堂,也难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当然,学校文化应该是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的统一体,不能仅仅理解为校园文化。

2.培养本土专家更能解决现实的困惑。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教学活动每天发生在课堂上,如何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就看教师怎样组织教学。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最大的成就就是教师教学理念得到了极大的更新。大家都知道要按照三维目标组织教学,都知道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不符合教育规律,但是,从理念到行动还有很大的距离,理论和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并没有根本解决,新课程改革确定的解决学生负担过重、改变机械重复训练的学习方式等预期目标并没有完全实现。很多地方在教师能力提升方面惯用的方式就是“走出去,请进来”,这当然必要,但都只是解决了理念问题,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如何破解却缺乏引领。所以,各地必须培养本土专家才能及时地解决当地教师实际问题与具体困惑。培养本土专家的关键是提供教师成长的平台,应该相信每位教师都有成长的需要,都有实现个人价值的愿望,只要为当地教师提供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一定会让那些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每个县区、每个学校都能培养出自己的专家型教师,发挥好他们的带动作用,随时为课程改革答疑解惑,就会为全体教师践行课改理念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3.通过教科研活动为课改注入活力。课程改革的设想来源于一定的教育理念,带有一定的理想性。而课程实施、课堂教学却是每天发生在学校实实在在的事情,需要面对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政策导向、教师能力、学生状况、师生关系等具体实际,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遇到的困难、困惑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和积极的引导,必定会导致课堂教学改革走回头路或者“穿新鞋走老路”。所以,及时有效的教科研活动非常必要。广泛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就是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保障。学校的教科研未必关注过于宏观的问题,关键是破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困惑。教科研也要针对当地教学、教师、学生乃至经济社会的现状发现真问题,提出有效对策,也要关注评价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等保障性措施。

三、坚持问题导向推进课程改革

教育是一门科学,课堂教学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有人说现在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冰火两重天”,教育发达的地方、优质学校对课堂教学改革避而不谈,薄弱学校却对改革热情高涨。其实,优质学校因其本身课程的实施水平就相对较高,而薄弱学校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寻求提高质量的出路,所以有着不同的表现。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应该避免极端理想化和机械教条化两种倾向。有的地方为了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提出“无师课堂”,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教师只作为辅助存在,这显然过于理想,不可取。还有一些地方,课堂教学实行统一模式,一节课必须由五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必须有固定的时间,教师必须只讲10分钟,课桌必须摆成“餐桌式”,学生必须使用导学案,这种固定的模式显然过于机械。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是要根据课程内容、学生学情、教师教学风格等确定教学方式,而不是僵化的模式。教学不宜拘泥于固化模式,只要贯彻了课程改革确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和启发、合作、参与的教学方式,就会让课堂变得很精彩。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在实践中面对真问题,去伪存真,告别那些形式化、表演式、功利化的课堂教学形式,真正把课堂变成教师和学生生命互动的场所。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可能很多学校都没有注意到课程管理自主权的问题。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特别强调加强课程实施管理,要求“进一步落实学校在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方式运用和教学评价实施等方面的自主权”,这一规定为学校进行课程管理留出很大的空间。全面深化阶段,教学不仅仅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这样的底线要求,还要提高课程整合的能力,通过课程整合解决千校一面的问题,凸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的核心任务,只有坚持正确方向,实事求是,激发教师创造性,有效实施好教学,才能让义务教育的面貌发生根本改变。

猜你喜欢
立德改革学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改革之路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改革备忘
学校推介
改革创新(二)
“严以修身”先立德
瞧,那些改革推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