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命者谨于微

2016-04-12 07:41单祺雯
饮食保健 2016年21期
关键词:张景岳医学家高僧

文/单祺雯

知命者谨于微

文/单祺雯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不仅仅对于职场管用,对我们的养生也至关重要。

明朝的大医学家张景岳教大家怎样从细节入手养生,学会了长命百岁不是问题。

明朝时,大医学家、养生家张景岳曾说:“知命者其谨于微而已矣”,又说“履霜坚冰至,贵在谨乎微,此诚医学之纲领,生命之枢机也”。其中的“谨于微”三个字,一语中的,是养生精华的高度浓缩。“微”,就是容易让人忽略的细微之处,往往是影响健康的最主要因素。

纵观古今,死于意外及暴病者只是极少数,多数情况下,生命之伤皆“害成于微”,故养生当于微细之处格外谨慎。

第一,微习谨行

养生之“谨于微”,应当先形成良好习惯。“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谨细地将好习惯带来的一次次微小增益蓄积起来,才能形成强健壮阔的涛涛“生命之海”。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居、饮食、言行等,都是好习惯形成的空间;一生的时时刻刻,生、长、壮、老,都是好习惯形成的时间。因此,微习谨行的养生,就是要从点点滴滴中养成好习惯,并将其贯穿于一生,成为生命常态,形成“长效机制”。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的“长寿经”就蕴含四大好习惯,“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即好心态、好睡眠、好行为、好饮食,当为我们所借鉴。

第二 ,微处谨防

人的一生必然会面临各种伤生损命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初时往往毫不起眼,累积至一定时候就会爆发出来,似乎“病来如山倒”,让人措手不及。养生若能尽可能躲避、防范、减少危险因素,生命健康就能“源远流长”。这就是南宋大诗人陆游之“养生如艺木,培植要得宜;常使无夭伤,自有干云时”诗中所反映的养生道理。陆游儿时体弱多疾,后来悟得养生要妙,“中年弃嗜欲,晚岁节饮食,中坚却外慕,魔盛有定力”,用意志力摈弃不良习惯,从而赢得了85岁的高寿,这一寿数就是在现代也颇令人羡慕。总体而言,“微处谨防”应当“伤人之徒,一切远之”。

第三 ,微病谨治

身体稍有不适,或者病情比较轻的时候就要及时调养或治疗,将疾病扼杀在摇篮之中。中华文明重视“履霜坚冰至”的防微杜渐思想,中医历来重视预防为主的“治未病”,应用在养生中,就是“谨于微”的养生方式。清代大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中说:“圣人不忽于细,必谨于微,医者于此等处,尤当加意也。”病越轻,生命受伤越小;病越重,生命受伤越重,养生千万不能因病情轻微而忽视防治。相反,在病微之时,是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尤当加意”。

总之,《证治心传》说:“享期颐、登上寿者,皆是守身执玉之士。孰得孰失,岂可不慎于细而谨于微哉!”《道德经》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生命健康、延年益寿是天下大事之最根本者,更当“谨于微”啊!

下午四点 黄金时间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其成

以前有个老和尚,在山上闭关多年,大家都觉得他是位得道的高僧,就请他下山来给大家讲法。老和尚下山后备受追捧,时间长了心中就生出欢喜来,觉得自己佛法独步当世了。

有一天,他的一个同为和尚的朋友来看他,对他说:“现在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师,经常在繁华的地方给人讲经说法,一方面觉得自己已经悟道,足以度人;一方面又觉得这样很烦累。”

老和尚听了说:“这样哪里是悟道啊,他的心里已经被俗事搅扰了,一点都不清静了。”接着又问道:“不知您说的是哪位高僧啊?”他的朋友笑笑说:“就是你啊!”

佛教说“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尤其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要想制心就先要制身。那制心跟养生又有什么关系呢?春夏季节,升腾的阳气易使人烦躁,这时心神就不能把持自己的行路。

尤其是每天下午四点钟左右的时候,在屋子里不要被太多思虑搅扰,不妨安静地坐一会儿,或做点简单的家务,尽量不去劳心。这样能够在气平神静的情况下吃晚饭,这时神慢慢地向内收敛,再过几个小时就能够安然入睡了。

猜你喜欢
张景岳医学家高僧
人体肠道内竟有超14万种病毒
《景岳全书·妇人规》从情志论治妇科病浅析
张景岳“邪正”理论在不寐中的运用与局限
《新方八阵·热阵》中干姜应用特色探析
爱国高僧阿旺嘉措评述
女医学家与小说《静影沉璧》
《高僧传》地名“抱罕”为“枹罕”校误
张景岳 奥妙六味回阳饮
丝绸之路上的两位高僧
中国医学家首次获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