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潘岳的哀悼诗及文学史意义

2016-04-12 15:59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潘岳诗史矛盾

温 瑜

(常熟理工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论潘岳的哀悼诗及文学史意义

温 瑜

(常熟理工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潘岳五古哀悼诗的最大特色就是运用循环、反复的语言手段表现了他的矛盾多重性格和矛盾复杂心态,奠定了他在哀悼诗史尤其是悼亡诗史上的先驱地位:一是使“悼亡”成了悼妻的专称;二是开创了哀悼组诗的先河;三是形成了潘杨之好、潘鱼、潘岳悼亡等常用典故;四是《思子诗》开创了子女哀悼诗的先例。

潘岳;哀悼诗;内涵;艺术;影响

潘岳(247―300),字安仁,巩县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哀悼诗有《悼亡诗三首》《杨氏七哀诗》是悼妻之作,《思子诗》是悼子之作。他的哀悼诗是他矛盾多重性格和矛盾复杂心态的反映,在哀悼诗史尤其是悼亡诗史上具有重要的先驱意义。

一、思想内涵

潘岳是历史上争议很大、受到指责最多的作家,主要集中在批评他的作品以及由人评文,大体有三种看法:一是其人格卑下,作品必然虚伪,代表如刘勰《文心雕龙·体性》、颜之推《颜氏家训》、元好问《论诗绝言》、王夫之《古诗评选》卷四、沈德潜《古诗源辨》、钱钟书《管锥编》、范文澜《文心雕龙注》等所云,赞成以人废文;二认为其作品优秀,而《晋书》记载有矛盾,为其人格作辩护,代表如张国星《潘岳其人其文》[1]137。三是较为客观公允的评价,看到了潘岳性格的复杂多面性,其文学作品也显示出更多的可取之处,如徐公持的《魏晋文学史》[2]263。从《晋史》和潘岳的哀悼诗两方面结合研究,我们认为第三种意见较为妥贴。

潘岳是正直善良、重情孝顺和忠奸不分、趋炎附势、热衷名利的混合体。前者体现为:一、泰始中因作赋颂扬晋武帝躬耕藉田,显露才华,为众所疾,被当权者左迁河阳县令,当时尚书仆射山涛领吏部、王济、裴楷等为帝所宠,潘岳因憎恨他们而没有攀附,反在宫殿大门柱子写歌谣讽刺他们,又被左迁到离洛阳更远的怀县做县令。任职时关注民生,曾请谏朝庭而被采纳,因政绩斐然,被朝廷提拔到京城做尚书度支郎,迁廷尉评。可见潘岳是一位有过人的文学才华、一定的政治才干和不肯随俗的傲气之士,而不是一昧靠阿谀奉承、歪门斜道而得官之人。二、孙秀为赵王司马伦的宰相,曾是潘岳父亲的下属,潘岳因为看不惯其为人狡黠经常鞭挞他,可见潘岳也是有一定正义感的人。孙秀当上宰相后,潘岳曾问他是否还记得当初自己对他的无礼,孙秀说无日不忘,潘岳自知不免,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对孙秀跪拜求饶、祈求宽恕,而是对孙秀的罗织谋反罪名、诛灭三族坦然面对、从容赴死,可见他还是一位有正义感、有骨气的坦荡君子。三、在生活中,潘岳很看重感情,尤其看重亲情,热心帮助贫困潦倒的好友公孙弘,为母亲生病辞官奉养,对妻子用情专一、一往情深,对儿女、叔、伯等其他亲属关心备至,这从他的作品所占的比例即可明示。潘岳存作共70篇,其中《内顾诗》2首是写给妻子的,《悼亡诗》三首、《哀诗》《悼亡赋》《哀永逝文》是悼念妻子的,《思子诗》《伤弱子辞》是哀悼儿子的,《北芒送别王世胄诗五章》是写给表兄弟的,《家风诗》是为宗祖写的,《怀旧赋》《杨荆州诔》《荆州刺史东武戴侯杨使君碑》是为岳丈写的,《寡妇赋》是为妻妹写的,《为杨长文作弟仲武哀祝文》是为妻侄写的,《阳城刘氏妹哀辞》是为妹妹写的,《金鹿哀辞》是为女儿写的,《悲邢生辞》是给为元舅子写的,《为任子咸妻作孤女泽兰哀辞》是为妻妹女写的,《秦氏从姊诔》《从姊诔》是为从姊写的,《虞茂春诔》《司空郑袤碑》是为亲戚写的,《哭弟文》是为弟写的,《杨仲武诔》是为妻侄写的,均写得情深义重、真切动人。可见,潘岳的正直善良、重情孝顺并非一时一地所为,而是自生至死永怀着的人格和道德底线。后者体现为《晋书》所列的三条:助纣为虐,为贾后构愍怀太子祷神文;与石崇等馅事贾谧,每候其出,看到飞起的尘土就开始下拜;性格浮躁,趋于市利。首先,构愍怀太子之事东晋南北朝人写的史书中没有记载,张国星《潘岳其人其文》一文认为:从永康元年夏四月梁王彤、赵王伦矫诏废贾后为庶人,其党羽贾谧等数十人皆伏诛,六月,惠帝下诏杀掉了曾参预害太子的孙虑、刘振和太医令程据等人,均无潘岳。孙秀没有以“贾谧党与”“构陷太子”之罪而是于八月另构谋反罪杀掉潘岳。且此祷神之文写得不伦不类、粗鄙不堪,不似潘岳所为,况贾谧亦能文,不必冒如此大的风险而假手潘岳。所以,其事未必属实。我们想,即使属实,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如果我们抛开所谓的正统观念,人各为其主,又有何过?其次,所谓市利、趋炎附势从另一个角度说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本无可厚非,而且在政治斗争如此险恶的西晋社会,潘岳经历过从司马懿族杀曹爽及其同党到司马师族灭夏侯玄、李丰等人及司马昭攻杀高贵乡公曹髦等一系列血腥屠杀,心中常驻有人生无常、人生苦短、人生不可把握、人生一去不返的悲哀之感,这在他的诗歌尤其是哀悼诗中多有体现,如“独悲安所慕,人生若朝露。”(《内顾诗》其二)“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悼亡诗三首》其一、其二)“人居天地间,飘若远行客。先后讵能几,谁能弊金石。”(《杨氏七哀诗》)“造化甄品物,天命代虚盈。……一往何时还,千载不复生。”(《思子诗》)所以,不依附一个强有力的后台焉能存活?望尘而拜固然为一般人耻为,潘岳如此做法从内心看必定是背叛了自己一直坚持的正义原则和善良的道德底线,从外部看,潘岳才高貌美、喜怒易形露于外,受人忌恨,“为众所疾,遂十年不得升迁”,固然心里承受着巨大压力,悲愤自责但又无可奈何,“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悼亡诗三首》其三)一个“挥涕”、一个“强”字就写出他人生处境的艰辛。有时他还想抛开烦恼、象其他士人一样隐逸山林,但是又放不下眼前的功名利禄。这种巨大的矛盾、焦虑、困惑和不安不可向年迈的母亲说,也不可向年幼的儿女说,只能向知心的妻子说,而偏偏妻子又年轻早逝,他无人倾诉,只好将满腹的矛盾、忧虑和丧亲的巨痛诉诸于哀悼诗,这就构成了他哀悼诗的主要情感内涵。

二、艺术特征

在艺术上,潘岳哀悼诗的最大特色就是运用循环、反复的语言手段表现他矛盾多重的性格和矛盾复杂的心态。例如《悼亡诗三首》,首先,“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营造了四季循环,“亹亹期月周”营造了月周轮回,“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营造了一天轮回,“入室想所历”和“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馀”营造了现在——过去——未来的时间轮回,整个时间就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反复轮回体系。其次,“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驾言陟东阜”从室外写到室内再写到室外,亦是一个空间轮回体系。其三,运用皎皎、凛凛、胧胧、凄凄、烈烈、亹亹、戚戚等叠词,运用顶针的手法,如,“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不觉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朔望临尔祭,尔祭讵几时。”运用的反复手法,如,“朔望临尔祭,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衾裳一毁撤。”“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均形成了一种反复整齐、循环往复的语言。其四,同义语汇的运用,“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空、虚、无是同义词,既表达人亡物空之意,又表达了作者空虚落寞之情。所有这些循环、反复的语言手段赋予了这些物体变化流动的生命气质,也构成了语言的回环之美,从而更有利于表达作者悲痛思妻时的缠绵悱恻、犹豫不定以及对未来无法把握的心态。

又如《思子诗》前2句写自然界一切生物的虚和盈、生和死都由天命决定,虚和盈就是一种循环,第3~6句写自己思念稚子年幼去世,多想也没用,无可奈何,只能徒然伤情。最后2句抒写自己希望他一去还能循环回来,但是人命不可循环,他一去不返了,诗人的伤感之情达到了极致。

所以,诸物可以循环而人命不可循环这对世间最大的矛盾和最大的悲剧使潘岳心中长驻的巨大焦虑、矛盾、悲伤得以集中体现。

三、文学史意义

潘岳的五古哀悼诗奠定了他在哀悼诗史尤其是悼亡诗史上的地位。

首先,其悼亡诗在悼亡诗史上有重大的奠基意义:一是由于其杰出的艺术魅力和《文选》的巨大影响使悼亡成了悼妻①的专称②,其后专以“悼亡”命名悼念妻妾和代他人悼念妻妾的作品有:南朝梁沈约的《悼亡诗》、隋薛德音的《悼亡诗》、唐刘商的《代人村中悼亡二首》、孟郊的《悼亡》、白居易的《为薛台悼亡》、赵嘏的《悼亡二首》、温庭筠的《和友人悼亡(一作丧歌姬)》、王涣的《悼亡》、李中的《悼亡》、鱼玄机的《代人悼亡》等;二是开创了哀悼组诗的先河。三是因其悼亡诗的杰出成就,形成了潘杨之好、潘鱼、潘岳悼亡的常用典故,被广泛地运用在后世的哀悼诗中,例如:

潘杨称代穆,秦晋忝姻连。

──(卢照邻《哭明堂裴主簿》)

唯应月照簟,潘岳此时哀。

──(张九龄《故荥阳君苏氏挽歌词三首》其三)

潘鱼从此隔,陈凤宛然飞。

──(沈佺期《天官崔侍郎夫人卢氏挽歌》)

潘岳岁寒思,屈平憔悴颜。

──(刘禹锡《谪居悼往二首》其二)

潘安寄新咏,仍是夜深来。

──(元稹《城外回,谢子蒙见谕》)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小于潘岳头先白,学取庄周泪莫多。

──(元稹《六年春遣怀八首》其八)

荀令香销潘簟空,悼亡诗满旧屏风。

──(元稹《答友封见赠》)

往年鬓已同潘岳,垂老年教作邓攸。

──(元稹《哭子十首(翰林学士时作)》其七)

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

──(李商隐《哭刘蕡》)

玉貌潘郎泪满衣,画罗轻鬓雨霏微。

──(温庭筠《和友人悼亡》)

彩云一去无消息,潘岳多情欲白头。

──(鱼玄机《和新及第悼亡诗二首》)

上述典故的引用使潘岳的悼亡诗有了更广泛的传播载体。

其次,潘岳的《思子诗》开创了子女哀悼诗的先例。唐代以后不少诗人有悼子、悼女诗,如唐代存有王勃的《伤裴录事丧子》,顾况的《伤子》《大茅岭东新居忆亡子从真》《悼稚》,于鹄的《悼孩子》,韩愈的《去岁自刑部侍郎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蒙恩还朝过其墓留题驿梁》,孟郊的《悼幼子》《杏殇》,元稹的《哭小女降真》《哭女樊》《哭女樊四十韵(虢州长史时作)》《哭子十首》《感逝 (浙东)》,白居易的《念金銮子二首》《病中哭金銮子 (小女子名)》《重伤小女子》《哭崔儿》《初丧崔儿报微之晦叔》,李群玉的《哭小女痴儿》《伤小女痴儿》,皮日休的《伤小女》,韦庄的《忆小女银娘》,五代存有李煜的《悼诗》和《挽辞二首》等。

总之,潘岳的五古哀悼诗以其运用循环、反复的语言手段表现了他矛盾多重的性格和矛盾复杂的心态,奠定了他在哀悼诗史尤其是悼亡诗史上的先驱地位。

① 后来发展为夫悼念亡妻(妾,包括家妓、侍儿)或妻(妾,包括家妓、侍儿)悼念亡夫或有事实婚姻的一方悼念已去世的另一方。

② 宋文帝最早提出“悼亡”之名,继齐武帝亲作悼亡诗,而后萧统所编的《文选》将潘岳的三首悼妻诗录入并以“悼亡”命名。

参考文献:

[1] 张国星.潘岳其人其文[J].文学遗产,1984(4).

[2] 徐公持.魏晋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袁培尧]

On Pan Yue’s Mourning Poetry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Literary History

WEN Yu

(SchoolofHumanitiesChangshuInstituteofTechnology,Changshu215500,China)

Pan Yue’s ancient five character Mourning Poetry is the biggest characteristic that it was the use of repeated cycle of language means showing his contradictory multiple personalities and complex and contradictory mentality,which laid him he pioneer status in Mourning Poetry history. First, it enables the “mourn” into the mourning wife specifically; Second,it created a precedent for the mourning poems; Third, it formed the Pan Yang, pan fish, Pan Yue bereavements and commonly used allusions; Fourth,“ Missing Son Poem” created a precedent for the children to mourn poetry.

Pan Yue; Mourning Poetry; connotation; art; influence

2016-10-19

2016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先秦至唐五代哀悼诗研究》(项目编号:2016SJB750012)

温 瑜(1976- ),女,广西陆川人,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古代文学诗词学研究。

I207.22

A

1671-8127(2016)06-0060-03

猜你喜欢
潘岳诗史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百年诗史巨著——《百年诗颂》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杜诗“诗史”说检讨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依水类浮萍寄松似悬萝
——关于潘岳婚姻的论争
美男子潘安是谁
试论杜甫“诗史”在宋代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