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香格里拉市金江镇农村水利综合规划

2016-04-13 03:25李中校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6年1期
关键词:农村水利

李中校

(云南省迪庆州水务局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站, 云南 香格里拉 674400)



浅析香格里拉市金江镇农村水利综合规划

李中校

(云南省迪庆州水务局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站, 云南 香格里拉674400)

【摘要】金江镇是香格里拉市的粮食主产区之一,通过对区域内的水资源利用、水利工程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结合区域水资源、人口、耕地等分布实际初步提出区域农村水利综合规划思路,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实现区内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农村农业及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

【关键词】香格里拉金江镇; 农村水利; 综合规划

1概况

1.1基本情况

金江镇位于香格里拉市南部,镇政府驻地吾竹距县城香格里拉188km,介于北纬26°52′~27°21′、东经99°39′~100°01′之间,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滇西北横断山脉腹地纵谷地带沙鲁里山脉南部,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属低热河谷或低热坝区。最高海拔2700m,最低海拔1820m,相对高差880m。东南与虎跳峡镇及迪庆州经济开发区接壤,北连上江镇,以金沙江为界,西与丽江市玉龙县的巨甸、金庄、黎明、石鼓等乡镇隔江相望。全镇人口沿金沙江畔(东面)长度约为90km的范围内分布。金江镇由北至南由新建、兴隆、安乐、吾竹、车轴、仕达、兴文7个村委会和89个村民小组组成,金江镇面积为627km2。2012年末总人口为17534,其中农业人口16343,非农业人口1191,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多民族大杂居和小聚居的状况,主要有纳西、汉、白、苗、傈僳、藏、彝、回、普米、黎族等十个民族。2012年年末耕地面积34055亩,其中水田21856亩,旱地12199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2.1亩,是香格里拉市的粮食主产区之一,有香格里拉的“粮仓”之称,全镇大小春农作物播种面积55140亩,粮食总产量1799.57万kg,人均1101kg,人均纯收入3300元。

1.2区域水资源分布及利用情况

区内最大的过境水源为金沙江。金沙江由北向南流经金江镇,入境多年平均流量约为1200m3/s,境内流程约为90km,但由于水低人高,只能采取新建提水泵站提水、修建引水渠道方式取水;其次由北向南分布有上所邑小河(多年平均流量0.38m3/s)、下所邑小河(多年平均流量0.23m3/s)、兴隆河(多年平均流量3.49m3/s)、安乐河(多年平均流量1.93m3/s)、车轴龙潭(多年平均流量0.05m3/s)、仕林小河(多年平均流量0.13m3/s)、礼都小河(多年平均流量0.16m3/s)等7条金沙江一级支流,7条支流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为2.01亿m3(不含金沙江入境水量),区内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为11492m3。其中水量最大且水量最为稳定的是兴隆河。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至2012年12月,已建蓄水工程3座、骨干引水工程1件、提水工程15件、乡镇供水1件、农村安全饮水项目34件,累计完成工程建设投资约1.56亿元。

1.2.1蓄水工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修建礼都、天吉2座小坝塘,容积为2.5万m3,只能勉强解决当地村社居民生活用水问题。2011年在车轴村新建小(2)型水库1座,水库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及下游防洪等,坝址以上流域面积30km2,库容10.8万m3,灌溉面积4100亩,解决3358人的生活用水困难问题。

1.2.2引水工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村民自发组织修建了设落、堆满、吉同洛、仕林、天吉等10条沟渠,沟渠总长约31.5km,引用流量在0.1~0.3m3/s之间。金江大沟骨干引水工程为傍山式明渠,在兴隆河上取水,取水口高程2160m,渠首设计引用流量1.5m3/s,渠道经过兴隆、吾竹、车轴、仕达、达林、礼都、兴文、沙水碧至巴洛。渠道全长86km,设计灌溉面积23974亩,工程于1957年12月开工建设,6000余名各族人民群众奋战两个冬春,于1959年冬竣工通水,是区内最大的引水工程,工程由水利管理所进行管理,于1965年、1984年分别出台《金江大沟管理用水制度修订草案》和《金江区中型水利管理办法》(草案)。金江大沟骨干引水工程由于供水线路较长,年久失修,渗漏较为严重,用水时段集中,引水渠末端的村寨灌溉及生活用水无法保证。

1.2.3提水工程

辖区内于1983—2011年间分别兴建了15个座型抽水站(水源全部为金沙江原水),总装机容量1813kW,提水流量4.398m3/s,通过对区内已建的提水工程运行情况调查发现,提水泵站主要解决各自然村农田灌溉问题,除碧落、保太、士林泵站外,大部分泵站由于覆盖面较小,且抽水成本较高,农民无力支付水费,长期处于停机状态,无法正常发挥应有的作用,工程使用效果一般。调查统计结果见下表。

金江镇金沙江提水灌溉工程调查统计表

续表

2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区域内居住人口、土地分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难度大

辖区内人口沿金沙江左岸的台地分布,居住海拔在1850~2900m之间(相对高差达1050m),人口居住分散,土地也较为分散,辖区内新建村—兴文村(公路里程约85km)的金沙江江面高程在1866~1826m之间,根据金沙江石鼓站水文资料分析,多年平均流量为1350m3/s,但存在“水低人高”的实际情况,同时还与金沙江干流中游水电开发、滇中调水规划相矛盾,难以充分利用;金沙江一级支流(由南向北)上所邑小河、下所邑小河、兴隆河、安乐河集中分布在新建、兴隆、安乐、吾竹及车轴五个村委会辖区内,仕达、兴文两个村委会内水资源严重短缺,同时又处于已有的引水骨干工程——金江大沟的末端,水量完全不能保证,辖区内主要存在工程性缺水问题。

2.2水资源利用缺乏统筹规划,管理不到位,造成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

一方面由于资金、技术及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制约,辖区内的水资源未能得到合理、有效和充分的利用,原有水利工程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工程已废弃,部分工程带病运行,部分工程由于资金限制、工程目标及任务单一及未考虑综合利用等造成辖区内的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另一方面水资源又极度缺乏,枯水期间部分农村居民最基本的饮水也难以保证,长期以来,如:达林、仕林、沙水碧、巴落等自然村社用水十分困难。

2.3水资源利用管理难度大

由于缺乏区域性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各村社生活、农业需水量、用水量等具体指标不够明确,导致水资源管理十分困难,加之历史原因,长期存在在本村社范围内的水资源只能由本村社优先利用,其他村社后利用或不准利用的现象,也存在有个别村社水资源量充足,但不准其他村社利用的现象,加大了区域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难度。

3区域水资源规划设计思路及要点

3.1坚持全面统筹规划,分区、分期实施的原则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因此必须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更加重视。根据区域水资源分布、人口及耕地面积,结合已建工程使用情况,以村为单位初步拟定水量分配方案。对金江镇辖区内的水资源分布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后,按照《村镇供水技术规范》《用水定额》等规范,结合地区实际拟定各村的总需水量(包括人畜饮水、农田灌溉、公共设施、生态用水等需水量),首先进行各村社内部需水量平衡分析,再进行辖区内水资源量总体平衡分析,提出优化配置水资源的初步方案,区域内的水资源由镇政府下属的水利管理站统一管理与调度,使辖区内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2充分利用已有水利工程,做好区域水资源总体综合规划方案

规划应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合理、投资节约、实施难度小、便于管理的理念,以村为单位对所需水量利用进行蓄水、引水、提水等技术方案综合比较,确定较优方案。

3.3规划总体思路

通过对辖区内水资源的利用调查,从节约工程运行成本、减轻农民用水负担的角度出发,发现自流引水工程最适合解决本区域的用水问题。结合已建供水工程分析认为以水源水质可靠、水量保证、供水高程满足要求的兴隆河为主进行区内水资源综合规划。首先解决区内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其次充分利用已建的金江大沟、打芝坝大沟、大堰沟、楚援沟、吾车沟、新建沟等骨干引水工程,有条件的片区实施联通工程实现区域联通、综合调度,全面提高片区灌溉供水可靠度及供水保证率。

a.首先在金江大沟的取水水源兴隆河上游建一座中型水库(混凝土重力坝,坝高65m,坝顶长度约215m,库容约1650万m3)作为全区的主要供水水源,保证金江大沟的取水量,然后采用“长藤节瓜”的方式向辖区内上下延伸,向下充分利用已有的引水骨干工程——金江大沟,在金江大沟沿线修建蓄水工程——小(1) 、小(2)型水库,塘坝或蓄水池等若干蓄水工程,由各个蓄水工程结合原有的人畜饮水工程、灌溉渠道工程分片区进行供水,主要解决吾竹、车轴、仕达、兴文等村用水高峰期水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向上充分利用已有的引水骨干工程——打芝坝大沟,增加渠首引用流量,延伸渠道至新建村,在沿线新建若干小坝塘及蓄水池,利用已有和新建灌溉工程进行分片区供水,主要解决新建村用水高峰期水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以上所邑小河、下所邑小河及安乐河作为补充水源,首先就近解决小河所在区域的用水,多余部分再进行外部调节使用。同时以村社为单位对各片区原灌溉供水工程进行节水改造,各片区内新建的农田灌溉供水工程采取节水灌溉模式(根据种植结构、比例分别采用喷灌、滴管等节水灌溉方式),在辖区内大力进行节水灌溉、节约用水制度建设。

b.自流引水工程无法覆盖的区域(距离金沙江近及高差不大的区域),充分利用已建的提水泵站根据用水时段进行泵站供水补充,其他高于金江大沟骨干引水工程且远离金沙江的区域采取引用附近的山箐水或新建小型提水泵站、新建渠道或管道进行片区供水。

c.镇政府水管站负责全镇的水资源管理,规范取水、用水及水资源分配与调度等管理制度,以村社为单位建立农村用水协会,定章立制,进行村社的水资源使用、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等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区内水资源管理,严格做到制度管水。

4结语

在编制了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后,通过在兴隆河上游建中型水库一座,依托原有骨干引水工程——金江大沟,采用自流引水方式进行供水,结合已有渠道、管道等供水工程,分别在各自然村兴建塘坝及蓄水池工程后可以实现区内水资源优化配置,做到水资源的充分及合理利用,彻底缓解区内用水紧张的局面。水质检测结果表明:兴隆河水源水质优于金沙江原水,符合直接饮用卫生标准,区内农村人畜饮水水质及水量有充分保障,而且自流引水方式与提水工程相比较可大大节约工程运行成本,大大减轻农民负担,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On comprehensive planning of rural water conservancy in Jinjiang Town of Shangri-la

LI Zhongxiao

(YunnanDiqingWaterBureauWaterConservancyEngineeringConstructionAdministrationStation,Shangri-la674400,China)

Abstract:Jinjiang Town is one of the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in Shangri-la.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utilization condition and other aspects a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population, cultivated land and other distribution practice are combined for initially proposing comprehensive planning ideas of rural water conservancy. The most stric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for realizing rational use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area, and ensuring rural agricultural and residential demestic water safety.

Key words:Jinjiang Town of Shangri-la; rural water conservancy; comprehensive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V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 4774(2016)01-0011-04

DOI:10.16616/j.cnki.10-1326/TV.2016.01.004

猜你喜欢
农村水利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农村水利现状及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分析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有关农村水利体制改革的策略
浅谈农村水利现状及农村饮水安全探讨
我国农村水利建设现状与对策初探
浅析农村水利工程存在问题及发展重点
中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制度创新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