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作文”评委点评

2016-04-14 03:17
初中生 2016年14期
关键词:篇文章桂花文章

“千金作文”评委点评

魏斌(诗人、编辑。发表作品百余万字,出版诗集《我看见雪花的翅膀》。湖南省优秀中青年期刊出版工作者、湖南省双十佳期刊编辑):这是一篇勇敢的作文,如行云流水,自然而晓畅;文中承载的父女之情如冬日里的熊熊炉火,真挚而热烈。作者是个细致而敏感的人,通过对父亲看似平常的一举一动、细微的表情变化等细节描写,向我们展示出一位朴素而温暖的父亲。他坚韧、隐忍地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孩子,十分可敬。作者“先贬后褒”,真诚地道出自己对父亲的内心感受与情感:他所“嫌弃”的父亲,其实正是让他感到温暖、幸福与满足的人。“人之初,性本善”,作者逐渐理解、接纳父亲,也是回归本真、接纳自己。和这位父亲一样,作者也是个善良而勇敢的人,值得我们致敬。作者还是个打比方的好手——“天像是被倒了墨汁一样,黑沉沉的,怕是会有一场大暴雨”;“我内心的幸福,像一锅烧开的水,快要满溢出来了”,这样的句子出自一个初中生之手,令人惊叹。

另两篇作文也不错,《懒猫小传》的趣味和《桂花结》的细腻都可圈可点。(选《躲雨》)

史金霞(全国知名教育专家、著名语文教师,现任教于江苏苏州市星海实验中学。出版《不拘一格教语文》《重建师生关系》等教育教学专著):余艺同学这篇文章,生动幽默中蕴含智慧,引人入胜而余味深长。

小小年纪,何以能写出如此“高妙”的文章呢?

首先,离不开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如果没有每日对懒猫的细心观察,小余艺无论如何也刻画不出其栩栩如生的形象,更不用说能让读者对着文字会心一笑,仿佛亲眼目睹“懒猫”的种种憨态了。

其次,还离不开阅读。是的,离不开阅读。表面上,这文章没有引经据典,甚至连成语都很少使用——其文字自然生动,的确也不需要借助成语。其实,在不为人注意的地方,已经透露出小作者饱读诗书的才学,比如调侃懒猫时的一个“食无鱼”,不由人不想起两千年前,在孟尝君那里倚门弹剑而歌的冯谖。这等功力,相当了得!

最后,当然还离不开其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写作的勤奋。写作非一日之功,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要多看多思多读多写,还要勤于修改。

虽然我并不认识小余艺,但从这篇文章,就可以看到其平日功夫。(选《懒猫小传》)

孙智正(浙江嵊州人,现居北京。出版长篇小说《青少年》《南方》等,拍摄电影作品《杀手》《90分钟》等):这篇文章诙谐有趣,而且语气比较自然。

文章开头,作者对这只猫没什么好印象,但没想到它被妈妈收留了,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结果作者后来对它很是喜爱。这可以说是一种“先抑后扬”的写法,也可以说是设置了一个悬念。不过我们在写文章时,不需要刻意追求这样的技巧,应该让技巧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地生发出来。

作者主要围绕“睡”和“吃”两方面对猫进行描写。可以说,懒猫的形象跃然纸上。更难得的是,作者还作了一些“形而上”的思考——比如懒猫趴在电视上睡觉,电视里正在播放人类世界的种种,但懒猫像超脱的仙人一样懒得理。从这个角度来说,动物生活得比人类更简单和闲适。最后作者提出一个问题:“不知野猫变家猫、瘦猫变胖猫、凶猫变懒猫,是否就是它所追求的生活真谛呢?”在我看来,这样的生活其实也蛮不错。(选《懒猫小传》)

梦天岚(诗人、编辑。出版长诗《神秘园》、短诗集《羞于说出》《那镇》、散文集《屋檐三境》等。现为《诗品》副主编):在我居住的这座城市里,最为常见的树就是桂花树。我曾多次在诗里写过桂花,但这并不是我选这篇文章的理由。选择这篇,是因为小作者何姗有很好的语感,在描述事物时手法多样,又不失精准,如这样的句子:“它们的笑声是金黄的,波浪状的,鲜嫩多汁的,像蝶儿在晴空里低低地展翅。”她将通感、拟人、多重比喻等手法运用得十分自然,既生动贴切,又诗意盎然。由桂花的灿烂笑脸举重若轻地写到母亲和外婆,写到故乡,再写到如今的自己,时空转换,桂花的寓意也得到了延展,最后还别出心裁地写到桂花开得像中国传统的“盘花结”,原本属于个人的情怀在这种延展中一下子给无限地放大了,且一点也不让人感到突兀。另外,作者没有直接说母亲,而是称其为“她”。写到母亲的离开,看上去也像是轻描淡写,这应该是作者叙述的一种策略。文章没有刻意去表现情感,换句话说,作者的情感在文章中是内敛的,而这样的情感表达反而更具张力。(选《桂花结》)

冯与蓝(上海作家协会会员。出版长篇儿童小说《跑啊跑的程千里》、短篇小说集《不让一个南瓜掉队》等):怀念故人的文章就是这样,似乎千言万语都是多余,又好像千言万语也难以说清。《桂花结》一文,用了借物抒情的方法,借来桂花的“金色香气”,遮掩了伤逝的主题,而这种遮掩其实是另一种方式的坦诚——桂花的香气越馥郁,花瓣越透明纯净,异乡的桂树长得越繁茂,就越是铺陈着对母亲的怀念。全文没有出现“母亲”二字,只用一个“她”,这也是回避式的坦白。“她”在小作者笔下像是一个孩子,穿桂花色衣裳,“笑盈盈地走着”,“牵着我的手,带我去摸地里白菜肥肥的叶片和萝卜嫩嫩的缨子”。回忆中的人物年轻而鲜活,桂花则“像一个捉迷藏时被同伴找到因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憨童”,“不浓妆艳抹,不披纱戴巾,像有些稚气的小孩子,三个、五个挤在一起,嚼着悄悄话”,与之呼应。全文用词丰富、细腻、敏锐,像“它们的笑声是金黄的,波浪状的,鲜嫩多汁的”这样的语句,带着通感的惊艳,而“让这些阳光的碎语开得温暖又陌生”,又将难以名状的复杂感受勾勒清楚了。(选《桂花结》)

彭剑斌(青年小说家。出版小说集《我去钱德勒威尔参加舞会》):《桂花结》以花喻人,将花和人都写得鲜活饱满,如将花的芳香比作笑声,并形容这笑声“是金黄的,波浪状的,鲜嫩多汁的,像蝶儿在晴空里低低地展翅”;写“她”的部分虽然很短,却色彩明亮,让这个人物具有了与着墨较多的桂花同等的分量。作者用笔非常自由,毫无拘束,像是一只轻盈的蝴蝶在花和人之间自由自在地翩跹,让人感觉不到其写花是为了引出人,思人是因为看见花。人和花的双重形象在文中穿插、摇曳,而“我”在花和人之间时而穿行,时而寻觅,时而凝思,时而感怀,使得整篇文章宛如一个不确定的梦——在梦中,“她”化作了花,花绽放出“她”。再回过头去看文章开头,“我”正是躺在床上,被一缕花香侵入了睡眠中,才有了接下来的所见、所为、所思,那么将此文理解成一个梦也未尝不可。(选《桂花结》)

猜你喜欢
篇文章桂花文章
桂花
做桂花糕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桂花蒸
打桂花
放屁文章
如何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如果你感到迷茫,不妨读一下这篇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