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者”的记忆与寻找

2016-04-14 04:03潘一禾
书城 2016年4期
关键词:德普卡拉咖啡馆

潘一禾

这套“左岸译丛”除了我手上这本《圣日耳曼德普雷的文艺范儿》,还有《流浪巴黎的世界文豪》《蒙帕纳斯的黄金岁月》和《在特鲁昂饭店那边》。四册说的都是巴黎的历史人文故事。书籍的印刷质量和设计装帧、众多珍贵历史老照片的清晰度和“混搭”效果,以及图文间的精心调配和色调上的美学品味,都让人赏心悦目,它从里到外的信息都具有这个时代的发散性、穿越感和混融功底,肯定具有欣赏和收藏的双重价值。

作者让-保尔·卡拉卡拉,不仅是法国作家,也是当代成功的出版家。看看他的工作方式和多重身份,就会知道他本身就是一块自我创意的文化品牌。如他是“双叟”奖评委会秘书长、德诺埃尔出版社审读委员会成员,从一九五一年起主持《旅行杂志》,从一九七六年起担任卧铺车厢公司新闻部主任,一九八五年以专著《东方快车:一个世纪的铁路历险记》获法兰西文学院文学奖了,等等,完全是融会贯通一切的达人高手。这本《圣日耳曼德普雷的文艺范儿》,写作手法非常独特或时尚,读下来特别像是在看一部文字版的纪录片,节奏时松时紧,阅读心绪也时张时弛,混合了追溯和观光的不同审美方式,完成对十八世纪初到二十世纪末一个街区的形成和发展史的重新认识。作者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在场者”,然后让我们读者也成为在场亲历的人群,记忆和寻找着那些难忘的岁月和珍贵的遗产,探访和想象那些故人的故里和他们曾经惊艳全场的技艺和风范。

这本书介绍了太多的文艺界大人物和各种行业的大腕级人物,他们的当时和后来,习惯和做派、风范和内蕴、留言和回眸。虽然是无数历史记忆的碎片,无数珍稀的人物与场景老照片,无数座古老建筑的前生后世,无数的文人逸事与大小掌故;但作者就是有心也有本事将它们一一搜罗出来,汇集起来,大珠小珠似的整理成可以归类摆放的不同调系,然后又从容不迫地按时间顺序一把把、一串串地撒入一个由确切地理空间和历史时期构成的大玉盘。读者随着他既潇洒又内在十分严肃的闲笔之趣,在观赏一帧帧场景、背景、情景的交织和移动中,逐渐进入巴黎圣日耳曼德普雷区的纯粹艺术语境,进入一个城市在一条名街中持久保留住的神秘、欢喜、刺激、不竭的创造性气氛,体会那些让人记住一生的狂欢时刻,领悟那些变幻不定却影响深远的文学艺术流派,回味那一次次历史性的会面、有意期待的转角相遇、再聚的惊喜、又再离散的必然,以及这一次次邂逅中激发出来的创意无限和无尽情怀。

法兰西学院院士米歇尔·德翁在为此书所作的《序》中说:让-保尔·卡拉卡拉在巴黎的许多地方逛过,尤其是在蒙帕纳斯和蒙马尔特,记录了那里比他出生还早得多的许多旧事。这再次证明,历史,不管是大历史还是小历史,从来不只是由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历史学家所记述的。这个住在十七区的人,在塞纳河右岸度过了大半生,他是阿卡迪路一个豪华办公室里的皇帝,被秘书们敬奉如神,策划和出版着一本旅行杂志。这本杂志以其豪华的装帧印刷和遍布世界、到处游逛的作者,带领大家去周游天下。

米歇尔·德翁所强调的“右岸”说的是巴黎著名的塞纳河的左右两岸的巨大差别。如他所说,塞纳河是两个世界的天然边界。它的右岸,是消遣、商业、奢华、新闻和演艺的巴黎;左岸则是思想、出版、大学、古董、书店的巴黎。一个慌慌张张、急不可待、躁动不安;另一个适合人们在咖啡座、书店和画廊里穿梭,或让人忍不住去塞纳河边的旧书店搜索一番。如果说右岸一直处于变化当中,让离开几个星期回巴黎的人都会不知所措,左岸的参照点却永远不变、一直不动,让人们可以沿着历史和文学的路线散步。今天的让-保尔·卡拉卡拉可以在右岸做出版生意和为自己打工挣生活费,同时又一路努力撰写新的文学创作,这也是在继承“圣日耳曼德普雷”的自由精神和文艺范儿。

米歇尔·德翁忍不住在他的序言中也要说说自己的观看:圣日耳曼德普雷虽然离大海很远,但这里有海浪,有时尚。在常客们相聚的欢喜与激动之中,咖啡馆、饭店和夜总会开门了。几只领头羊作出决定,整条马路,一个中心广场就像变魔术般突然热闹起来。或者关门,没有眼泪,没有理由,主持人把自己当作一个喝酒喝得倾家荡产的客人,这是常有的事。小酒馆的表演吸引了全巴黎的名人,但表演不更新,小酒馆关门了……活着就要好好享乐快快享受,这是一条法则,有人因此悔恨,也有人因此破产。有些名字让人回想起美好的时光,那些人其实比人们以为的要纯洁得多。卡拉卡拉列举了很多人的名字,但并未穷尽,甚至还忘了一些……当然,不过,没关系,将来还会有机会。历史会不断地讲给未来的男女青年听。让-保尔·卡拉卡拉这本如此迷人的书是想让大家回忆过去,寻找先辈的狂欢庆典。

关于巴黎和那些极其重要和著名的街区、咖啡馆,人们已经写过了很多精美散文和研究文章。“圣日耳曼德普雷”一直是巴黎最神秘也最令人兴奋的区域。它作为昔日修道院旁边的一个村庄,自十七世纪以来发展成巴黎最有文化品位的街区,这里书店林立,画廊遍布,到处都是出版社、剧院、影院和酒吧,著名的“花神”和“双叟”咖啡馆就在那里。几百年来,那里是文学的圣殿、艺人的乐园,酝酿出了“左岸”精神。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圣日耳曼德普雷是个长期的文学微缩景观,一直是作家们喜欢待的地方。密集的出版社、众多的书店和林林总总的文学咖啡馆把这个区域变成了文学的领地。对全世界来说,它是书籍的圣地,是某种精神文明的国际摇篮。十九世纪已经诞生了许多在世界文学史上有影响的运动,从浪漫主义到自然主义,再到象征主义;也诞生了许多刊登过大作家的作品的杂志,比如《两个世界杂志》《法兰西信使》和《巴黎杂志》,还有许多存在时间或长或短的出版物。许多文人把能够住在这个真正的村庄里面当作是罕见的特权。

由于塞纳河左右两岸的强烈对比和遥相呼应,相互刺激又彼此相望,也许就让中国人熟悉的所谓“门里门外”的矛盾或悖论在这里、在这条街区,反而成为一种优势和特权,具有一种自由穿梭、任意混搭的地位和身份。各种优质文化和她们的代表会自然而然地向往这里,有意无意地聚合在这一片。他们会富有刺激性地混合在一起,相互观望、交流、倾吐和倾听。正如书中所问:他们为什么要去咖啡馆呢?“我们去那里聊天,与别人交换看法。”古尔蒙写道,“在现代社会,咖啡馆起着广场在古代城邦那样的重要作用。它既是一个聚会场所,又是一个交流思想的地方。”酒店、旅馆、餐厅和咖啡馆,夜总会、俱乐部和书店,不同风格的企业家与文艺界大佬们在主动地交往与互相关照,经济与文化、艺术与人生、形而下和高大上在相互观望和彼此携进,“圣日耳曼德普雷”这一个每个人都可以让它或大或小、或远或近的城市空间,最是那种可以共同创造出激发人热爱创造的地方吧!

回忆往事佳人,有时真的是如童话故事般美好。我们在这样的书中世界,可以生活得如此超越地方性和民族性,因为地理和历史的隔离已经根本不重要,替代它们的是一个个有形又无形、难以表述又美妙转述的神秘艺境。随着作者的“在场感”营造和纪录片似的叙述笔墨,我们会看到“圣日耳曼德普雷”的街道上一直充满了闲逛的市民和前来观光的人群,人们眼中的巴黎始终是风景如画、人流不息,随便看看名街的转角与对面的街景,偶尔逛入一条相对空寂的小巷,都会发现更多的大小咖啡馆、小剧院、古老的露天舞台,有歌舞表演的餐馆、特色店铺、啤酒馆、小旅店,里面挤满了全世界的年轻学人和都市奇人。

每个时代的那些成群的杰出人物的经验,都是主宰那些著名城市和街区的灵魂。他们的足迹和思想,他们丰富的个人风格和个性发挥,他们身上的灵性、悟性、怪异和仙气,渗透了这座城市的生活,创造了那些名街的悠久文化,延续着我们共同的人类艺境、生活之梦。

猜你喜欢
德普卡拉咖啡馆
Be a Helper in the Meow Cafe猫咪咖啡馆的小帮手
差咖啡馆
开在黑白漫画中的咖啡馆
最好的公关
你是哪种职业呢?
卡拉妈妈如坐针毡
水上咖啡馆
寻找卡拉
德普案引发反商业贿赂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