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强音”如何说教育?——全国“两会”“教”点扫描

2016-04-15 03:08王振亚
湖南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最强音学校教育

本刊记者 王振亚



中国“最强音”如何说教育?——全国“两会”“教”点扫描

本刊记者王振亚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于3月16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作为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的重大会议,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教育说了些啥?那些肩负着全国人民嘱托的代表、委员们又提出了哪些涉及教育的好议案、提案或建议?本期让我们一起关注中国“最强音”如何说教育。

“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成新目标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其中有关教育领域的内容也备受关注。

根据总理的工作报告,在教育领域,2015年中央政府加快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又增长10.5%。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政府工作报告》为“十三五”期间教育如何发展确立了目标。

五年看头年,起步很关键。李克强在2016年工作总体部署中指出,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这也成了2016年教育工作的总目标和总部署。

“2016年教育工作目标的提法,由2015年提的提升教育公平和质量,转为‘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别小看这一个语序的调整,这说明中国教育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规模的时候,质量问题已成为这一领域的主要矛盾。”在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马德秀看来,两个递进副词“更”的背后还体现了教育公平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免费是2016年教育重点工作的另一大关键词。“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要求掷地有声。

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公共教育投入要加大向中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力度。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加快推进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继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落实和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就学和升学考试政策。”这些促进教育公平的部署直抵人心。

教育从来都不只是学校的事,《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都要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担起责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更加突出了全社会共同办教育的责任。

热门政策和教育痼疾备受关注

相比于总揽全局、惜墨如金的《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和建议针对性更强,更加详细、具体。记者发现,当下出台的热门政策和教育领域多年来一直未彻底解决的老问题依然是关注的热点。

自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启动。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自然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民进中央今年提交的38件提案中就包括《关于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案》。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长沙理工大学校长赖明勇也建议,教育要服务供给侧改革。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双创”也成了建言献策时出现的高频词汇。全国政协常委葛剑平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建议,高校要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和创新创业知识需求出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创新创业元素有效植入教学过程,进行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探讨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精准扶贫是当下的政策热点。目前,中央已明确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全国教育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优先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启动实施一批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全国人大代表、通道侗族自治县礼雅小学校长蒙兰凤建议,国家在增加中央教育扶贫资金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中央教育扶贫项目的覆盖范围,支持更多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近年来,校园暴力频频发生,逐步成为公众高度关注、影响特别恶劣的教育难题。针对这一热点、难点,刘晓翠、方青、巩汉林等代表、委员纷纷建议通过加强立法的方式“解题”。

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提了很多年,当前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预计每年会新增300万名儿童,学前教育将面临更大压力。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在“两会”上呼吁加强学前教育投入,全面提高公办幼儿园比例,把“公办幼儿园占50%以上”作为考核指标。

强化对学生教师的人文关怀

学生是教育的主要对象,教师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如何保护这两大群体的合法权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自然也是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的焦点。

从事媒体工作的孙雪梅是“女童保护”公益项目发起人之一。“两会”期间,孙雪梅呼吁将儿童防性侵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填补全国性防性侵教育的空白。

近年来,尤其是各类假期期间,女大学生遇伤害事件频繁发生。全国人大代表张淑芬认为,频发的女大学生遇伤害事件不仅给家庭带来了难以忍受的伤痛,更为社会敲响了警钟,应对女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给予更多关注。

目前高校大部分专业每年的学费都在5000元左右,医学、艺术等专业则更高,住宿费大部分为每年1000元。而2015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1422元。全国人大代表李光宇调查发现,不少贫困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费用已远远超出了其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甚至个别地方还出现了因学致贫或返贫现象。据此他建议,应将贫困生免费上大学纳入教育精准扶贫。

全国人大代表、吉首大学教授张苹英将关注的视角放在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师身上。“现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多为留守儿童,造成班主任的责任无限大:除了教书,还要负责学生就餐、睡觉、洗澡、看病、卫生、活动等。此外,教师还要负责周末学生上下学的接送,经常半夜才能回家。”张苹英说,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是老师的责任。作为一名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师,新邵县坪上镇洪溪学校的肖汉斌说,张苹英的一席话说到了他们心坎上。

“在近年发生的多起学生侮辱、殴打教师事件中,教师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虽然《教师法》明确规定,侮辱、殴打教师者,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但事实上,由于社会风气和舆论导向,这些法律法规几乎成为空谈。”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已经呼吁多年,希望从法律体系的完善中找到一条依法治教的路径。“将修订《教师法》提上日程,同时建议制定《学校法》,这才是保障教师权益的根本路径。”周洪宇说。

猜你喜欢
最强音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扬中市谱写精准执法“四部曲” 唱响深化执法“最强音”
题解教育『三问』
5年砥砺·蝶变! 双螺旋基因发出最强音:让检测更精准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原创与商业并重深圳发出时尚最强音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B-Box奏响青春最强音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