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的“统一编辑部”理念及其实践

2016-04-15 09:50张凌霄
新闻论坛 2016年1期

【内容提要】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深入分析了BBC“统一编辑部”理念的发展历程及其实践。文章回顾了BBC全媒体转型之路和“统一编辑部”理念提出的背景,总结了BBC目前就这一理念所做的改革和具体探索,并进一步就其最新进展做了述评。

【关键词】全媒体转型 统一编辑部 智能化新闻

作为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公司,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BBC)一直走在新闻实践及研究的前沿。经过2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BBC已经成为全媒体转型的成功代表,覆盖了传统广播电视及新媒体平台。在互联网大潮带来的生存危机面前, BBC提出并实践了“统一编辑部”(Unified Newsroom)理念,全面革新了组织架构及新闻生产模式,进而实现了内部资源的优化,提高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一、BBC的全媒体转型之路

“统一编辑部”理念的提出,首先来自于BBC自身发展的切实需要。自20世纪90年代起,BBC逐步建立起新媒体平台,将传统媒介领域积累的优势延伸至新战场,成功实现了全媒体转型,为日后改革埋下了伏笔。

(一)新媒体平台的核心:BBC Online

BBC Online诞生于1994年,于1997年增设了专注新闻报道的子网站BBC新闻网(BBC News Online),分为英国版和世界版,属于公共新闻服务的延伸,目前提供32种语言内容。2007年iPlayer服务上线,为BBC Online增添了音视频内容及实时流媒体服务。BBC Online现在是英国访问量最高的新闻网站①,成为BBC新媒体平台的核心。

(二)对电视的革新:Red Button

Red Button是BBC互动电视服务的品牌,主要面对英国本土数字电视用户,自1999年起开始提供服务,作为BBC新闻频道24小时直播的补充,在用户需要时提供最即时的全球消息。经过多年发展,最新版的Red Button可以为用户提供按需定制的新闻、体育信息及其他图文或音视频内容,支持多种品牌电视机及多个网络运营商。

(三)跨平台的内容点播服务:BBC iPlayer

BBC iPlayer是BBC内容点播服务的品牌,横跨个人电脑、互动电视、智能手机等多终端,于2007年圣诞节上线。其服务内容包括节目回看、评论及反馈、其他电视台的节目链接以及移动终端离线收看功能,并开放给国际用户使用。免费的iPlayer服务自发布以来大受欢迎,帮助BBC实现了电视内容跨平台拓展,“让电视前所未有地变得真正无所不在”②。

(四)占领移动终端:BBC Mobile

面对移动互联网热潮,BBC在早期实施“四屏”(电视、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战略之后,又提出了“移动为先”(Mobile First)战略,先后发布了iPlayer、新闻、体育及天气等专用客户端。BBC新闻客户端已实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0万次下载,覆盖了主流移动操作系统③;而在2013年圣诞假日期间,iPlayer平板客户端的用户数首次超越了电脑端,已经成功地将覆盖范围拓展至移动受众。

二、“统一编辑部”理念的提出与实践

经过多年建设,BBC成功实现了对全媒体平台的优势覆盖,在这之后如何整合原有的新闻业务团队,减少内部消耗及重复建设,最大化地追求规模效益,便成为摆在面前最为重要的任务。

(一)“统一编辑部”理念的提出

2006年,新媒体平台初具规模的BBC提出“创意未来”改革计划,认为“不应把自己建设成附带一些新媒体的传统广播电视机构,而要超越传统广播电视模式,改造成根据用户需求提供视听节目和视听信息服务的新型传播媒体”④。这一“新型传播媒体”被形象地比喻成“鸡尾酒媒体”(Martini Media),即像鸡尾酒一样将多种形态媒介融合在一起。基于此理念,自2007年起,BBC逐步整合之前按媒介形态划分的多个新闻部门,打造一个“唯一的、统一的、多媒体的新闻编辑部”(Single unified multimedia newsroom),简称为“统一编辑部”(Unified Newsroom)⑤。

在改革进程的不同阶段里,该概念亦曾被称作“多媒体编辑部”(Multimedia Newsroom)⑥“多平台编辑部”(Multi-platform Newsroom)⑦以及“集成化编辑部”(Integrated Newsdesk)⑧等,这是减少重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理念的产物。BBC希望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实现新闻编辑部门从组织架构、技术基础到采编流程全方面的革新。新的“统一编辑部”将打破旧格局,把所有新闻采编人员集合在一起,利用跨平台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及发布系统,集中处理来自所有渠道的新闻信息,再将素材组合包装成适合不同媒介的产品发布,实现采编播流程一体化及“一个产品,多个出口”。

(二)“统一编辑部”理念指导下的实践

1.组织架构改革

在“统一编辑部”理念指导下,BBC首先对自身组织架构进行了改革。2007年,BBC建立了“多媒体编辑部”(Multimedia Newsroom)⑨,将原先广播、电视、网络等部门各自相对分散独立的新闻团队重组整合,打破了部门间的界限,改变了不同团队各自为政的局面。2012年,BBC伦敦总部重建完成,大厦底部新设了开放的“新闻中枢”(The News Hub)⑩,其中心的两个“几”字形工作台被分配给资深编辑,以便于他们对全部记者进行调度,四周则放射分布了不同媒介平台的工作区。借着这一契机,国际频道的采编人员也加入到这一欧洲最大的统一编辑部中来。2014年,BBC提出了进一步的整合计划?輥?輯?訛,缩减新闻采编团队规模,增加其灵活性,扩大制作团队的共享范围。

2.数字化技术支撑

“统一编辑部”的实践有赖于数字化技术的支撑。2008年,BBC启动DMI(Digital Media Initiative)计划?輥?輰?訛,作为其面向数字时代的技术战略,旨在实现内容制播数字化,增进工作效率的同时,为新媒体发布提供接口。2009年,DMI计划的产品Fabric系统上线?輥?輱?訛,建立起一个整合数字平台,使全体采编人员均可远程访问、编辑、共享及发布内容。2010年,“新闻门户”(Journalism Portal)上线?輥?輲?訛,为BBC采编人员提供了内部交流平台,从而实现跨地域、跨组织的交流合作与信息共享。

3.采编播流程一体化建设

有了制度及技术保证,BBC得以打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将旗下全媒体平台各成员采编播流程进行一体化整合,实现一次采集、多样生成的目标。

首先,负责采集素材的一线记者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将现场获得的图文声画信息及时上传至数据库。随后,这些原始资料被导入开放式编辑平台上,进行统一加工、集中处理,形成模块化的素材库,供所有编辑各取所需,最大化地利用新闻资源。最后,不同形态的新闻产品被根据不同终端的传播特征及受众需求组合生产出来。BBC还会根据不同终端的具体反馈进行深入再开发及再传播。

此外,在突发事件现场的记者可以先用手机将短讯发到BBC专为突发新闻建立的Quickfile平台告知总部?輥?輳?訛,后者迅速以突发新闻或新闻快讯的方式发布消息,之后再通过传统采编播流程进行后续详细报道。

时至今日,BBC已经建构起一套包括组织架构、技术支持以及实践规范在内的完整体系,整合内部资源,减少重复工作,建立多平台互动,真正实现“一个产品,多个出口”。

三、技术主导下“统一编辑部”实践最新进展

对于BBC而言,全媒体转型及“统一编辑部”理念的提出与实施,其最终目的都是更好地服务于制作及传播新闻,而在当前全媒体语境下,传统的新闻采编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更大容量、更高速度的新闻生产及消费需求。在基于现有基础之上深入耕耘的同时,BBC还把目光投向未来,积极开发新技术以帮助“统一编辑部”良性跨越发展。事实上,BBC研发部门一直致力于将新兴技术应用于新闻报道的研究,为全媒体平台及“统一编辑部”的构建提供了持续技术支持。其于2012年设立了“连接工作室”(Connected Studio)来负责搭建跨部门的创新网络,以适应“统一编辑部”建立后的新态势。

连接工作室下设“新闻实验室”(News Lab)及“测试平台”(Taster),前者为BBC新闻研发新技术,后者则评估这些技术的可行性。每年新闻实验室都会开办#newsHACK编程比赛,吸引全球技术团队提供创意,获胜的项目则会经过一系列的开发及测试,最终被应用于BBC日常新闻工作之中,保证了BBC新闻技术开发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为“统一编辑部”建设提供持续技术动力。目前,新闻实验室已经开发了30多个项目,依侧重不同可以分成信息基础设施更新、新闻采写辅助、编辑流程改进以及多语言发布4个方面。

(一)信息基础设施更新

新闻实验室在2014年夏天完成了对OpenMedia系统的测试,新系统将在2017年投入使用,取代已沿用了20多年的ENPS系统?輥?輴?訛,成为新闻编辑部的新神经系统,负责传递新闻素材、现场脚本,发布音视频资料,组织新闻报道编排。与前互联网时代设计的ENPS系统不同,OpenMedia更适应统一编辑部的工作模式,便于内容在不同平台和渠道的发布及检索,还可以为记者和编辑提供随时随地的移动终端服务。

(二)新闻采写辅助

为应对全媒体时代的海量信息,新闻实验室开发了“数据通讯员”(Datastringer)?輥?輵?訛项目,用程序及数据库来帮助记者跟踪信息源,搜集、整理并分析原始资料,发现并报告新闻点。为了帮助那些不会编程的记者,新闻实验室还引入了《星期日泰晤士报》(Sunday Times)技术团队开发的“记者工具箱”(The Journalist Toolbox)?輥?輶?訛,帮助记者利用可视化手段检索并应用多样的新闻采写辅助工具。

(三)编辑流程改进

对编辑流程的改进是新闻实验室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应对全媒体时代一次采集、多点利用的要求,更有效地处理复杂的原始素材以满足多样化的发布渠道,提供更加贴合受众需求的新闻,新闻实验室自2013年起开发了统称为“结构化新闻”(Structured Journalism)的系列项目?輥?輷?訛。该项目首先建立了“榨汁机”(The Juicer)系统?輦?輮?訛,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分析新闻素材,将其按主题归并为人物、地点、组织及其他四类,接管了繁琐而又低级的信息整理分类筛选工作。随后,该项目又提供了“编辑部之窗”(Window on the Newsroom)操作界面?輦?輯?訛,帮助编辑按主题从分类资料中选取内容,进行深度创作。此外,该项目还提供了一套自动化新闻产品生产系统“雾化新闻工作流”(Atomised News Workstream)?輦?輰?訛,其能够按终端特征及受众需求,从数据库中自动选取内容,组合出定制化的新闻作品。

结构化新闻项目旨在建立智能化新闻生产平台,使得大部分日常报道可以自动生成,这些报道被称作“快餐式新闻”(Snackable News)?輦?輱?訛及“弹性新闻”(Elastic News)?輦?輲?訛,即时简短的信息被首先传递给受众,当受众想要进一步了解时,计算机将立刻组织相关文本、图片、音视频以及评论等素材,生成深度报道呈现在终端上。

(四)多语言发布

BBC新闻服务的范围是全世界,而语言无疑是传播中最大的障碍之一。为了将记者和编辑从繁重的翻译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将时间更多地投入优质内容生产,新闻实验室自2014年起便积极投入自动多语言翻译技术的研发,努力建立起一套虚拟同声传译系统?輦?輳?訛。该系统包含语音识别、语音输入、语音合成、机器翻译、说话人分割等多种前沿技术,自动识别原语种不同说话者在不同时间所说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文本,再自动翻译成目标语种,经过仔细检查前后差别后自动合成为目标语种语音。现阶段所有自动内容依然要先经过BBC双语记者的检查及修整,但BBC已经可以做到在电视直播中将英语自动翻译成日语并通过虚拟画外音播送。而在2016年初,俄语及西班牙语服务也将被投入使用?輦?輴?訛。BBC还将这一技术应用在对其他媒体及社交网络上,以多国语言存在的反馈信息的监控之中。

BBC20多年的探索从基础上实现了自身组织及指导思想的重构,更迈开了引领整个新闻业向更深层次融合发展的步伐。其在全媒体转型中的经验告诉我们,打破旧藩篱,从内部革新自己,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突出自身优势的同时,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是互联网时代生存与发展所应遵循的客观规律。

作者简介:张凌霄,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传播学专业博士生

编辑:范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