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更需要“草根精神”

2016-04-15 12:05杨镇宇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草根民营企业华为

杨镇宇

中国经济正经历一场痛苦而深刻的转型。企业家往往是最早感受到市场寒冬的人,他们也比任何人都能更加快速地找到御寒的方法,市场的残酷往往让他们更加清楚常识的重要性。

在过去三十多年突飞猛进的发展中,不少企业打短平快,“萝卜快了不洗泥”,轻视了产品质量和服务。而为市场和客户创造价值,恰恰是企业的本位职能。你为市场创造了价值,市场自然会回报给你。这需要创新,更需要耐力,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现在,是时候让中国企业回归这个本位了。

应该看到,投资拉动下的“泡沫化生存”一去不复返了。以房地产为例,全国几百个万达广场催生了首富王健林。但今天的万达在转型,转向轻资产,转向做内容、做服务。为什么?因为风向变了,高速城市化的时代结束了,重资产的时代结束了,房地产的好日子到头了。过度的疯狂只会透支市场,导致哀鸿遍野。

房地产如此,各行各业莫不如是。只有踏踏实实做产品,脚踏实地做内容,真心诚意做服务的企业才会生存下来。

面对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面对中国消费者到海外狂购的尴尬,企业界是时候要反思一下,过往发展模式之不可持续,那么,下一步怎么办?

在过往投资拉动的时候,最吃香的是国有企业,是资源企业,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而消费拉动的时候,最被看好的是民营经济,因为民营经济是草根,最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是中国草根经济野蛮生长的三十余年,作为一个群体,草根民营企业吸纳超过80%的就业,贡献60%以上的税收,承担着中国50%以上的GDP,他们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舞台上的主力军。

下一个三十年仍是民营企业大展身手的时代。只要民营企业那股“草根精神”不丢失,就势必能打出一番新天地。

当今成气候的民营企业,从初创之日起无不是在红海里挣扎,在泥泞的市场里摸爬滚打,全靠自己殚精竭虑,荜路蓝缕,闯出一条生路。他们有“达则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斗志,他们中间走出了娃哈哈,走出了华为和大疆,走出了阿里和腾讯,走出了无数纵横天下、令世界瞩目的一代天骄。

华为掌舵人任正非最近告诫公司高层,“爹还是那个爹,娘还是那个娘,你们怎么就成了富二代了呢?”虽然,华为如今已成长为全球通信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但其内部仍保持着足够的警醒。今天,一个企业无论发展到怎样高大上的地步,都不能忘记自己曾经是“草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们今天要呼唤怎样的“草根精神”?

草根精神首先要回归企业家精神,要有80年代的那股闯劲,要自强不息,不能等靠要。

其次要理顺政商关系,要摆脱靠关系发财的路径依赖,要与政府官员保持“亲”与“清”的关系,要自珍自爱,要清者自清,为官员好,也为自己好。

再次要回归工匠精神,做好产品,做好服务,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民营企业尤其要以史为鉴。反观日本泡沫经济,日本是怎么从泡沫化中扛过来的?真正撑住日本经济的还是千千万万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当初那些被指责成“迂腐不化,一生悬命”的制造业者现在反都成了英雄,而那些备受推崇的“投机英雄”则纷纷倒下成为历史笑谈。

我们要看到,冬天里面有春天,民营经济的春天来了。在不久前的浙商大会上,马云提出,经济不好的时候也有好企业。在危机关头,能熬过去的企业才有“抗体”。所以,不要因为说你的企业做得不好,你就归结于经济不好,经济不好也有好企业,经济好的时候,不好的企业也有的是。

我们倡导的草根精神更体现为一种“乌龟精神”,认定目标,心无旁骛,艰难爬行,不投机、不取巧、不拐大弯弯,跟着客户需求一步一步地爬行。经济危机未必会很快过去,越是寒冬越是要苦练内功,迎接更大的挑战。爬过这个漫长的寒冬,迎接你的将是鲜花烂漫的春天。

(作者系智纲智库高级研究员)

猜你喜欢
草根民营企业华为
接棒李显龙,“草根”黄循财何以脱颖而出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华为承诺函的批评话语分析
15 Seconds to Stardom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华为:畅享8系列
草根艺术家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