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諮詢制度有待完善

2016-04-15 04:14
澳门月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專業公眾過程

政府諮詢活動的成效如何,直接關係到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諮詢活動的順利能貼近和反映民意,若諮詢毫無成效,則會影響到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因此,不同國家或地區都務求完善政策諮詢的整個過程,以提高諮詢的成效。在本次採訪的最後,四位受訪者也對澳門的公眾諮詢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張嘉敏主任提出政府首先需要檢討現行的《公共政策諮詢規範法指引》是否足夠規劃每個諮詢的執行力度、成效等,需要建立一個評估機制。另外諮詢也分前中後期,不可以焦點只是集中在中期,前期的社會討論和初步意見同樣重要。並不是一開始就提出一個諮詢文本,有些時候需要先看下市民對整個議題發展的願景,等市民有充分思考之後,再推出諮詢。中期諮詢的方式也需要改變,現在市民的覆蓋度不夠,市民對參加諮詢會動力很大,但發表意見的渠道眾多,政府是否能足夠的吸取?而諮詢的後期則需要完善的回應機制,這會令到市民增加好感度。

王禹副理事長給出了四個建議:第一,諮詢制度是當代民主的重要表現形式,也是推進澳門政府施政科學和合理,保證政府接地氣的重要手段,應當繼續加強。第二,政府在推出公眾諮詢時,對相關問題應當有足夠的深入的研究。政府不能說,“我一切聽大家的”,“我沒有立場”。譬如哪些問題是專業問題,哪些在法律上不能碰的,等等,政府應當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理論準備,政府在諮詢過程中應當有基本立場,有基本底線。第三,政府在推出諮詢檔後,應當在新聞媒體上廣而告之。鼓勵社會各界提出合理意見,共建澳門。第四,有些諮詢內容,涉及到專業方面的,政府應當主動聯繫某些專業團體和專業人士,請各方面的專家提出意見。

陳家良主任則建議除了諮詢委員會要整合諮詢組織,統一的規範人數的比例,專業性的比例,開會次數等細則外,還需要規範諮詢的公佈,現在只有27個的諮詢委員會在網上公佈會議記錄。另外,諮詢的方式和對象要做檢討,技術性很強的,諮詢專家團體,技術一般的公開諮詢市民。最重要是會後的反饋,進一步分析收集結果,要對提出意見的人給予反饋,給市民構建信心的過程。公眾諮詢的文本撰寫同樣重要,一般只有大概的框架文本,但在這個文本中,究竟用定量分析還是定性分析呢?如何利用數據等信息來說服大眾?若整個文本清晰、條例、附件等齊全,居民就能清晰地掌握諮詢會的情況,提出一些較為專業的建議,有一個好的開頭,其他才會順利地進行。

楊笑楊教練提到,如何讓公眾諮詢達成行之有效是特別困難的。在這個社會中,打破規則很容易,大家都會有新的想法,這就使得溝通成本增加,如果完全以自我為導向想快速達成共識是不可能的。唯有大家互相理解,共同提高意識才會讓社會屬性變強。公眾諮詢未來的發展方向是要公開透明。在澳門公平透明很容易達成的,地小人少是可以做到的。在公開透明的基礎上,大家的公眾意識就會提高,這實際上也是一個平衡的過程,當一切足夠透明的時候,這本身就是一種諮詢。”

公眾參與公共政策過程是公民政治參與的重要方面,也是公共政策研究的嶄新話題.但在現階段,公眾參與公共政策還面臨著諸多方面的困境。因此必須完善公共政策過程,提高公眾的參與理念和能力,建設暢通的參與管道,以期提升澳門的公共政策品質。

猜你喜欢
專業公眾過程
新文科背景下翻譯技術與本地化管理微專業建設實踐
你一定是翘首以盼的惊喜
早上起不来,赖床
据说99%的青年都有这些“现代病”
《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發佈就業軌跡發生哪些變化?
名氣可用用在哪裡?
细说“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
注重过程教学 促进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