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我的三个“第一篇”

2016-04-16 16:45柏利民
法治新闻传播 2016年2期
关键词:国字号用书最高人民检察院

■柏利民



《检察日报》:我的三个“第一篇”

■柏利民

在我的办公桌下,有满满一纸箱的报刊剪辑资料,其中绝大多数是《检察日报》的各类文章,它默默地陪伴了我25年,帮助和激励着我在检察调研写作的道路上一路向前。25年间,我曾三年自费订阅《检察日报》。我及我的公诉团队取得的一些成绩也偶尔会见诸该报端,我参加过的几次学术研讨会的发言观点也“小确幸”般地出现在该报文章中。但最令我难以忘怀、怦然心动的是《检察日报》助我实现了三个“第一篇”。

第一篇发表在国字号报刊上的调研文章。2001年6月6日,《检察日报》第7版发表了我撰写的《秦朝“吏治”的现实借鉴》一文,这是我在国字号报刊上发表的第一篇调研文章。该文是我攻读法律硕士期间所写的一篇学年小论文,编辑李曙明老师经过修改润色后采用了三部分:官吏任用:选贤任能;考核奖惩:赏罚分明;官吏惩治:严格细致。该文被采用,极大地激发了我调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使我看到了自己调研方面的潜能和不足。

第一篇被编入高检院业务指导用书的论文。我曾先后有3篇论文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法律政策研究室编辑的业务指导用书选用,其中被选用的第一篇就得益于《检察日报》的青睐。2009年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与检察日报社、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等联合举办了“公诉理论研究征文”活动,这是检察机关恢复重建30年来第一次面向全国举办的大规模、多视角的公诉理论研究征文活动。我所撰写的《关于出庭公诉工作的四点主张》一文,被2009年8月7日《检察日报》第3版选用登载,并最终荣获征文活动三等奖,这也是云南省检察机关唯一获奖的一篇论文。该文于2011年2月入编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编发、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公诉业务指导用书《公诉理论与实践》,文中提出的“公诉人应与辩护人建立和谐共生的竞争合作关系”“法庭上的较量最终是知识储备的较量”“出庭风格应从传统的慷慨激昂式转向现代的理性平和式”“出庭公诉准备比口才更重要”等观点,成为公诉人出庭公诉工作的借鉴和指引。这要特别感谢《检察日报》编辑刘金林老师对原文所作的精要的观点提炼及细致的材料取舍。

第一篇被国字号报刊采用的文学作品。2015年,我看到《检察日报》绿海副刊刊登的“法律人的大学”征文启事,一下就想到了我和另外两个同事四年的读研生活,于是写就了《云南“三剑客”》一文并被采用,刊登于《检察日报》2015年3月20日第6版。编辑龙平川老师回复我邮件的一句话“视角很独特”,至今让我温暖感动,而其对标题的修改则对整篇文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妙用,他给文章起的标题是《“云南三剑客”:旧风景与新传奇》。而后, 《检察日报》的每一篇“法律人的大学”征文,我都慢慢品读、细细回味,每一次阅读,或欣喜,或同感,或嘘唏,或振奋,仿佛回到了自己不可复制的大学生活和快乐律动的青葱岁月。通过《检察日报》这座桥梁,很多素不相识的作者、读者、编者集聚在“法律人的大学”里,缅怀青春、分享感动、激励斗志、畅想未来。

每个检察人心中都有自己喜爱的法学刊物,对我而言,《检察日报》和《人民检察》就是心中的不二之选,能在这两个刊物上发表文章和作品,是我一直殚精竭虑、不懈追求的目标。迄今,我已在《检察日报》发表作品11件,这既是我在检察调研道路上辛勤耕耘、孜孜以求的初心和本心,也是贵刊给予我的机会和提携。

(作者系全国检察业务专家、云南省玉溪市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

猜你喜欢
国字号用书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家监委、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联合发布5起行贿案例
吃书与用书
吃书与用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字号部队”:神秘背后的信仰与坚守
众志成城打磨“国字号”品牌——写在中建六局装饰扬州泰达Y-MSD幕墙工程如期履约之际
巧打“四季牌” 集聚多元素 南京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冲刺“国字号”
用书装饰心灵
关于农家书屋用书出版的几点思考
国字号威震阅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