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辉煌20年

2016-04-17 00:39李承明孙崇政
西部大开发 2016年12期
关键词:汉中

文/李承明 孙崇政

汉中辉煌20年

文/李承明 孙崇政

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蓝天白云,碧水悠悠,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石;这是一座宜居的城市,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大自然对倾心呵护者的回馈;这是一座富庶的城市,山川地下宝藏丰富,阱陌田畴物产丰沛。

这是汉中,干百年的积淀,形成了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数十年的保护,造就了一个人文精神与大自然和谐相生的现代化生态家园,20年的追赶,成就为陕甘川毗邻地区最强、最大中心城市。

一座城市,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可以在发展中不断校准前进的方向,激发起奋勇超越的更大力量。

回溯汉中的发展轨迹,时钟拨到20年前。1996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国函[1996]11号文件,决定撤销汉中地区行政公署,设立地级汉中市。经过数月紧密筹备,6月6日,地级汉中市正式对外办公。

同年7月18日,庆祝地级汉中市成立大会隆重召开。这是新汉中的开始一刻,是汉中人追逐新梦想的启航,在汉中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行政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为汉中的新发展创造了新空间,为汉中的新腾飞锻造了新基石。

自此,汉中的历史,开始了新的一章。20年,一个新生的稚童,走过少年,可行加冠之礼;20年,一个城市,革故布新完成蜕变,展现化茧成蝶的美丽。20年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汉中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到2015年汉中市实现了“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过千亿,财政总收入过百亿”的辉煌成就。

用任何语言来描述汉中这20年,都显得苍白无力。只有真真切切的数据,方能充分反映20年来汉中发展的巨大变化。这并不是干巴巴的数字,这是380多万汉中人民用辛勤汗水筑成的丰碑!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20年来,汉中实现了“四个一”目标,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5000美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于陕甘川毗邻城市前列,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四小虎”之一,工业化实现了由初期向中期的跨越。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非公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51.5%,比“十一五”末提高两个百分点。民间资本投资活跃,占比高出全省7个百分点。“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城市品牌影响持续扩大,“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旅游文化节”等系列特色活动享誉全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44∶38,二产提高近5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汉中城固机场建成通航,十天高速全线通车,西成客专、阳安二线、宝汉高速加快建设,9县区通高速公路,汉中成为全省首个拥有绕城高速环线的地级城市,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汉江综合整治、南郑云河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略阳电厂二期顺利建成,“气化汉中”取得阶段性成果。兴元新区、滨江新区等城市新区建设和东关风貌街区、旧城棚户区改造加快实施,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美丽家园

汉中湿地公园

生态建设持续加强

“绿水、蓝天、青山、宁静”四大工程推进成效显著。汉江出境水质稳定达到国家Ⅱ类标准,有力保障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通水、安全供水。中心城区和10个县城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全部建成投用,实现全覆盖。工业点源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森林覆盖率达58.18%,森林面积居全省第一。节能减排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气天数位居全省前列。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

汉川机床公司

民生保障明显提升

坚持财政支出和新增财力“两个80%”用于民生。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全覆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创造了全国的“汉中模式”,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网络实现全覆盖。就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累计实施陕南移民搬迁35.36万人,为40万城镇低收入和无房人群提供保障住房14万套,54.9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城乡居民收入基本实现翻番。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加大,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幸福感日益增强,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十二五”末达到80%。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收费管理制度改革等有序推进,行政审批事项精简率达57.5%,面向社会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公共安全治理、防控能力和城乡社区自治水平不断提高。积极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一批大企业集团成功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经济综合实力超十个“老汉中”

20年,全市生产总值累计实现7584.31亿元,年均增长11%。 1996年实现生产总值100.42亿元,2015年达1064.83亿元,是1996年的10.6倍。2015年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91.53亿元、468.84亿元、404.46亿元,是1996年的5.5倍、13.8倍、12.9倍。人均生产总值跨越新阶段,1996年人均生产总值333美元,2015年达5000美元,是1996年的15倍。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96年的34.8:33.9:31.3调整至18:44:38,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猪、药、茶、菜、渔加快现代农业进程

20年,农业总产值累计完成2808.94亿元,年均增长5.3%;累计生产粮食2203.9万吨,油料268.8万吨。1996年完成农业总产值5 6.4 1亿元,2 0 1 5年达339.66亿元,是1996年的6倍。特色产业发展强劲,2015年猪、药、茶、菜、渔五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6 3.3%;生猪出栏406.88万头,是1996年的2.3倍;生猪存栏264.85万头,是1996年的1.5倍;茶叶产量3.61万吨,是1996年的13.3倍;蔬菜产量227.2万吨,是1996年的3.3倍;中药材产量17.3万吨。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2015年底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总数达159个,其中省级园区30个、市级园区129个。

五大支柱产业形成现代工业格局

1996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77.07亿元,实现增加值2 7.2 1亿元,2 0 1 5年分别达1063.9亿元、341.41亿元,是1996年的13.8倍、12.6倍;1996至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年均增长17.8%、14.3%。工业结构稳步优化,轻、重工业产值比由1 9 9 6年的39.5∶60.5调整至31.9∶68.1,形成以有色冶金、食品工业、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医药制造为支柱的现代工业格局,产业支撑作用彰显。工业发展质优效提,2015年规上工业资产总计达1036.11亿元,是1996年的7.6倍;主营业务收入达1145.08亿元,是1996年的16.7 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46个,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179个。工业企业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等项目加速推进,2015年万元GDP能耗下降4.96%。

汉中滨江新区

消费市场繁荣兴旺

市场体系日趋完善,新兴业态层出不穷,消费环境不断优化,消费领域繁荣活跃,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效发挥。20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7.46亿元,年均增长12.3%。1 9 9 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7亿元,2015年达319.00亿元,是1996年的9.1倍。

投资规模快速扩大

2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858.81亿元,年均增长23.2%。199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 9.7 4亿元,2 0 1 5年达1039.4亿元,是1996年的52.7倍。2015年房地产开发企业211家,完成投资68.2亿元,是1996年的64.3倍;投资项目达1974个,亿元以上项目113个。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比由1996年的0.1:65.9:34调整至7.3:21.5:71.2,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提升37.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成就非凡,以“铁、公、机”为重点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汉中城固机场建成通航,十天高速全线通车,西成客专、阳安二线、宝汉高速加快建设,9个县区通高速公路,汉中成为全省首个拥有绕城高速环线的地级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取得进展,城市新区建设、老区改造加快实施,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199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1元,2015年达26757元,是1996年的8.5倍,1996至2015年年均增长12%;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79元,2015年达8706元,是1996年的8.9倍,1996至 2015年年均增长12.2%。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乡收入比由1996年的3.2:1缩小至3.07∶1。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2015年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为36.5平方米和41.6平方米,比1996年增加22.6平方米和20.6平方米。2015年户籍总人口385.21万人,比1 9 9 6年增加2 1.9 2万人;2 0 1 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6.64%,较2005年提高16.14个百分点。

镇巴油气田

经济运行质量有效提高

财政收入稳步增加,1996年财政总收入9.47亿元,2015年达100.2亿元,是1996年的10.6倍;2015年地方财政收入44.66亿元,是1996年的12.1倍。金融存贷同步增加,截至201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591.92亿元、630.54亿元,是1996年的27.8倍、7.8倍。20年前,我们从起点出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20年后,我们从又一个新的起点出发,开始又一段逐梦之旅。回顾20年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为了重温过去、品味辉煌,更是为了厘清自己的优势、梳理自己的不足,为了新一段征途积蓄力量。

站在“二十加冠”的节点上,汉中积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围绕“三市”建设目标,加快供给侧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循环协调发展,再创汉中经济社会发展新辉煌。

猜你喜欢
汉中
汉中姑娘
汉中老年大学特色教学(上)
王宗山与“汉中密约”
创新|汉中乡镇改革试验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谱写汉中追赶超越建设“三市”新篇章
汉中仙毫
汉中
汉中
汉中出台项10措施促经济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