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非遗项目

2016-04-17 00:40
西部大开发 2016年12期
关键词:巴山羊皮针法

省级非遗项目

城固架花刺绣

“架花”(方言)在学术界统称为挑花,是用家织土布、麻布、自染棉线(蓝色为主,兼及褚、黑)为材料,以小“十”字为基本针法单元进行刺绣。它是我国民间刺绣工艺中的一种。

城固架花历史悠久,至少有两千余年。在广大农村,以前几乎家家有纺线车,户户有织布机,妇女基本都会挑花刺绣。

城固架花大多数绣品是在白色坯布上挑绣蓝花,色彩鲜明、沉着,饱和而协调,注重黑白对比效果。按照棉布经纬线路刺绣的针法有三种:1.“十”字针法,上面看上去像“×”号,背面为“一”字平行断续线路。2.“一”字针法,又称“砖花”“纤花”等,这种“一”字针码可顺着布纹或以45°夹角向八个方向运针。它用单线来回挑绣,正反两面花纹一色一样。3.编织针法,向左右两个方向运行,很像编织。

城固架花的构图形式常见有团花、折枝花、盆花、花蝶等传统图案形式,以果卉为主,还有角花、边花、几何形四方连续性编织等。传统代表作品有:《大舜耕田图》《状元游街》《四姑娘打牌》《鹿鹤鸣春》《桃柳渡江春》《花篮、花瓶》《狮子滚绣球》《迎亲图》《鲤鱼跳龙门》等。

汉中绿茶手工制作技艺

汉中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据史料和出土文物考证,始于秦汉,盛于唐宋,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汉中西乡绿茶是传统手工技艺的典型代表。它选材独特、取料考究、制作精细。特别是将黄山毛峰茶的烘制和西湖龙井茶的炒制两种不同工艺技术相结合,加工生产为半烘半炒型独具风味的绿茶。其炒制技术,全凭艺人的五指和掌缘的配合及手感掌握,难以形成文字。它不但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具有极高的饮用价值和保护价值。

汉中巴山乡村婚礼知客司礼仪词

汉中巴山乡村知客司礼仪词生发、流传于汉中市汉江以南纵贯东西258.6公里的巴山农村带上,是知客司在各种礼仪场合表诵的词句,民间称酒礼词、吉利歌、礼言等。礼仪词缘于历史上发展演变成礼仪化、规范化、风俗化的巴山农村古老的传统婚嫁、丧葬、满月、寿诞、建造等民俗礼仪活动。礼仪词以民谣体为主,句式结构无严格规定,以道来朗朗上口、闻之悦耳动听为原则。有节有韵,可一韵到底,也可多韵转换,还可无韵表诵。礼仪词以语言朴实恳切,情意浓厚深长而见长。不同的知客司在不同场合,多有临场即兴创作。礼仪词以当地(属川西方言语系)的土腔土调表诵,分为婚嫁礼仪词、丧葬礼仪词、祝寿礼仪词、满月礼仪词、建造礼仪词等,仅婚嫁礼仪词所涉种类一般就有40余种。礼仪词流传渊远悠久,其历史起码在千年以上,目前收集到的礼仪词有近千首之多。

汉中羌族羊皮鼓舞

羊皮鼓舞的前身是古老的“羊角鼓舞”,属原始宗教祭祀舞蹈,与端公有一定的联系,流传于汉中的宁强、略阳。羊皮鼓是用羊皮蒙在蒲扇形或桃形的铁圈上,并在铁圈的把柄处系有许多小铁环而制成,是可以舞动的一种单面鼓。用藤鞭击鼓和摇动铁环而发声,构成舞蹈节奏和丰富多变的鼓点音响。羊皮鼓舞最早起源于先秦白马羌族人群中,在祭祖仪式上,都要跳羊皮鼓舞,随着时代的发展,羊皮鼓舞发展成为一种娱乐性的舞蹈,表演更为广泛,婚丧嫁娶、上房、逢年过节、庙会都要表演羊皮鼓舞。羊皮鼓舞主要突出鼓的表演,气氛热烈欢快,动作粗犷质朴,鼓点、唱腔和动作有机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凛冽的气势,羊皮鼓舞的演员穿着带有浓郁羌族色彩的民族服饰。在中国氐羌民族发展历史中,略阳历史占有重要地位,略阳的羊皮鼓舞也被羌民族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形成了地域内的羌文化特色。

猜你喜欢
巴山羊皮针法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兰 屿
会飞的羊皮筏(外一章)
巧断羊皮案
刘纯健
巴山背二哥
披着羊皮的狼
巴山英雄熊国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