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 方便百姓生活

2016-04-17 00:40
西部大开发 2016年12期
关键词:民情网格化村干部

社会管理创新 方便百姓生活

近年来,汉中市不断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创新,在社区为民服务、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探索,推行健全网格化社会管理的服务群众新模式,力争实现群众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镇(街道)的目标,蹚出了一条社区服务、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为更好地服务辖区群众,按照“合理布局、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楚”的原则,依托电子政务网和专用网络,有效整合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资源,建立城乡一体、实用高效、联通共享、便民利民的网格化、信息化服务平台,覆盖人、地、事、物、情、房屋等各类信息,将所辖社区按300-500户划分为若干网格,将社区原有社区干部和社保、医保、低保协理员全部分配到各个网格中担任网格服务员,并根据每个网格的特点,把网格中各单位综治干部、楼长、中心户长、党员及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设置为网格信息员,协助网格服务员开展工作,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社区服务管理格局。

这种网格化,将过去的传统、被动、粗放和分散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主动、精细和系统的管理模式,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延伸到网格,将服务重心下沉,实现与社区居民“面对面”、“零距离”、“心贴心”服务,使网格员真正成为汇聚、承接、服务、解决民生问题的稳定器。下水道堵了、垃圾箱坏了,大小问题,只要是群众的需求,网格服务员就会主动协调解决;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只要一个电话,网格服务员就会出面帮忙调解。一大批矛盾纠纷、治安突出问题,通过网格员在第一时间得到妥善处理和解决。一系列贴心周到的服务,让社区群众切身感受到了网格化管理服务带来的实惠与便利。

社区网格化就像是为网格服务员划分了一份“责任田”,变过去“要我上门”为现在“我要上门”,密切了社区与居民的联系,拉近了社区与群众的感情,促使他们经常进家入户,了解和听取居民意见和要求,及时解决矛盾和问题,从而有效避免了管理服务的“盲区”和“真空”。目前,全市10个县区已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全面建设网格化服务信息平台,2016年底完成75个社区网格化管理建设任务。

“民情直通车” 搭起干群连心桥

为了更及时地听取民生、察看民情、解决民忧、服务群众,汉中市将洋县民情报告单、汉台网格化管理等好做法和基层管理服务资源加以整合,推出了“民情直通车”制度,这一改革举措被中央改革办确定为全国30个改革创新案例之一,在全国推广宣传。

一是建立民情集成平台、在镇村建立集民情收集办理、政策法规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民情直通车”综合服务平台,在街道社区建立集民情通无线政务、民情通呼叫服务、应急预警及处置等功能于一体的“民情直通车”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两个平台,缩短了民情信息收集、批办时间,为群众提供了便捷;二是畅通民情收集渠道。在农村推广建立党员责任区制度,以15-30户群众或一定片区为每名党员划分责任区,开展政策宣传、民情收集。在街道社区构建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以居民小组、小区等为单元,划分网格,由信息员随时收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灵活民情处理方式。将镇级各类审批和服务事项,全部纳入该镇便民服务大厅集中办理,如不能完全办结的事项,转交县级部门;对农村留守人群、行动不便群众实行代办服务。此外,还建立助老、助幼、济困等服务机制。

干部积分制管理

积分多少的背后是村干部们具体工作的直观体现。让村民参与村干部管理考核、用积分量化村干部工作实绩,是略阳县推行村干部积分制管理的初衷。通过“定诺、领诺、践诺”的方式,把每个积分都与村干部想事、谋事、干事的具体行动结合在一起,在增强村干部为民办事责任感的同时,也让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事件件有了着落。

今年30岁的接官亭镇党政办副主任辛建,一年前还是城关镇七里店村的文书,由于他本科毕业富有学识、为村民办事加班加点,受到村民的欢迎,年终评分获得全优。去年底,省上从农民中招录公务员,县委组织部运用积分制管理结果,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辛建参加考试,经过公开选拔,辛建被录用,成为镇办副主任。

辛建的事例只是该县科学运用积分制考核的一个缩影。为了有效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该县不仅仅把积分制考核得分与村干部绩效工资、表彰奖励挂钩,还可以在县、镇招录公职人员和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时优先考虑考评优秀的村干部。同时,还采取组织处理措施,对考核为“基本称职”及以下的村干部,由镇党委警示提醒、批评教育、诫勉谈话,对连续两年考核为“基本称职”及以下的村干部,采取责令辞职、依法罢免等方式予以组织处理,有效解决了在村干部管理工作中拉不下情面、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我们还积极为家境不宽裕的村干部想点子,将绩效分数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挂钩,干得好就能解决后顾之忧。”该县县委组织部部长李剑歌介绍,县委正计划开展“十大优秀村干部”评选,每年颁发高额奖金激励更多村干部干事创业。

激励让多数村干部动力十足,积分制犹如一张筛子,选出肯为群众服务、能吃苦能干事的优秀村干部,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延长了制度的生命力。今年,全县村干部为群众承诺办实事1186件,践诺率达到98%,反映村干部违纪信访的案件同比下降36%。

“民情报告单制度”

民情报告单制度是始于洋县磨子桥镇在干部下基层实践中探索出的工作经验,通过建立机制,坚持维稳关口前移,对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以及影响社会稳定的纠纷隐患,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预案、早处置,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上下联动的社情民意、信息预警网络。该县自2012年12月全面推行民情报告制度以来,共收集民情报告1398件,办结1389件,办结率达99%,其中上报县上的不到50件,绝大多数问题在基层解决,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的目标。汉中市委及时将民情报告制度与干部下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群众路线教育、建设平安汉中等实际内容结合起来,全面推广民情报告制度,建立了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县区部门单位组织实施,包村部门和包联县区、镇、村密切配合的民情报告制度联动机制和监督机制,有力地延伸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和全市平安建设的深度、广度。

汉中市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夯实干部责任、服务基层群众、加强社会管理、创建平安汉中的具体措施,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回应群众期盼,在全市推行民情报告制度,变各级干部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上级压下级解决问题为上下联动解民忧化民难。改进了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困难、回应群众期盼的工作方式,实现了民情上达、民事有解。

猜你喜欢
民情网格化村干部
农业农村部部署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奏响抗疫“三重奏” 彰显人大为民情
一颗滚烫心 满腔为民情
智慧社区视野下网格化社会服务客体研究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遇民以诚 示民以信——满怀民情,满心民生
驻村干部“唱主角”,村干部“跑龙套” 警惕脱贫攻坚主角错位
八年暖心路 丝丝为民情
陕西脱贫攻坚形成大格局
——驻村干部已有3.7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