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探索循环产业园区发展新路径

2016-04-17 02:00浙江祥鑫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伯林
资源再生 2016年12期
关键词:台州园区企业

浙江祥鑫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伯林

跨界融合,探索循环产业园区发展新路径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explore a new development path of recycling industry

浙江祥鑫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伯林

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起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国再生金属之都”,是台州工业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废旧资源回收体系,特别在欧美、日韩等国的废旧资源回收市场已具备极强的话语权。

基地现有环境保护部批准的定点企业38家。2015年整个产业回收利用各类废旧物资165万吨,金属加工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3亿元,占路桥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2.8%,为台州汽车摩托车及配件、机电、水泵、电线电缆、卫浴及阀门、塑料制品等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再生资源。

历史上的台州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在矿产资源贫乏、资源要素制约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可以说,没有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就没有“台州制造”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优势。同时,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又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朝阳性产业,再生金属的快速发展,可以从根本上推动产业的节能降耗与经济的循环发展。按2015年回收量计算,台州金属再生产业共产生钢铁炉料137万吨、再生铜12万吨、再生铝8万吨。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所提供的测算数据,至少可以为国家节约标准煤144万吨,节水5170万立方米;减少固废排放53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万吨。据有关方面统计,2016年1~10月,从台州海关进口各类废五金电器158.8万吨。

2007年12月,经环境保护部批准,台州再生金属产业整体东迁到路桥区三山涂围垦区建设新产业基地并实行“圈区管理”,总用地6633亩,计划投入22.4亿元(不含工业性投资),建设生产区环保设施区、生活区和管理区。目前,已完成公共设施投入19.60亿元;工业性投入46.72亿元。40家企业入园建设,其中37家已正式投产,已于2015年完成峰江老园区搬迁工作。2013年,基地被正式列入第四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2014年9月,基地通过了环境保护部的“圈区管理”验收。

园区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完善污水处理、水、电、燃气和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基地内部配套建设工业垃圾列解项目,外部依托滨海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对污水、废气、废物统一集中处理;严格按照“圈区管理”要求,实行全封闭模式,实现“废料入园——各厂区分散加工——原料成品出园”的封闭循环运行;周边配套建设熔铸园区和电镀园区,紧密衔接当地汽摩、机电、模具、水道阀门、电线电缆等产业及钢材、旧机械设备等市场实现循环发展;同时秉承现代工业园区建设理念,实行统一的形象策划,实施统一的绿化和景观设计,营造森林式的景观效果。实施中水回用。太阳能发电和集中供热工程,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目前京运通租用企业屋顶安装太阳能发电工程已完成60%,部分企业已进入验收阶段。园区正努力打造成效益最佳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现代产业集群的示范区和现代工业园区的样板区。

当下,园区正在积极推进仓储物流区的建设,规划中的仓储物流区占地200亩,将为产业提供仓储市场交易服务,构建网上交易平台,以实体与虚拟交易结合的方式,丰富金属再生行业的交易方式,拓宽再生资源产业的区域辐射半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以目前我们国内众多的再生资源园区做纵横向的比较,我们台州再生金属园区是最好的,也是世界一流的再生资源加工园区。

回顾台州废五金电器拆解加工历程,我作为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代表,感触良多。货源从几吨几十吨的国内回收到整船千把吨的国外进口,加工场地从门前屋后公路边到租地建简易工棚,现在发展成几十上百亩的征用土地盖上标准厂房,从露天拆解到工厂化的生产加工,从锤子、凿子、螺丝刀是最常用的拆解工具到流水线分解,机械换人,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都充分说明了时代在进步,行业在发展,层次在提高。台州固废拆解业也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拆解回收中的铜和铝,以及可利用的硅钢片、塑料、不锈钢等资源,直接成为台州制造业廉价的原材料,带动了台州工业的快速发展。再生资源加工行业给台州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台州进口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到今天,根据我个人的看法,是到了需要有新突破的时候了。一方面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非常有利于台州再生资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特别是拆解行业东迁后,老园区周边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原本十分尖锐的民众与拆解企业的矛盾得到了缓解,社会更加和谐,外部环境已具备了促进台州再生资源行业的快速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为了建设新园区,入驻企业投资过大。由于台州新园区建在滩涂上,仅回填土的费用就高达每亩20多万元,加上征地成本30万元,我们企业每亩投资都在120万元以上。有两家企业由于资金链的断裂而倒闭。且又赶上这几年全球经济下滑,大宗商品行情低迷,银行出于谨慎,收紧了再生资源行业的信贷规模,融资难成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拦路虎。再一个就是国外采购无序竞争,进口货物的质量每况愈下,造成经营无利甚至亏损。这几个方面就是目前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入园企业面临的尴尬境地。我们同行之间也经常在探讨,今后的路在何方?我们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点,还请专家和同行帮我们指点迷津。

1、组建产业集团统一对外,提高采购话语权。日、韩出口到中国的废五金,我们台州占了三分之二,但台州定点企业只有43家,而在外采购的台州企业或个人不少于200个,无序竞争不仅价格偏离行情,而且货物品位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稍有不慎就出现亏损。我们企业普遍都有这个认识,但是难度很大。除了企业有决心和信心外,还需要有雄厚资金作为支持。本月初,我们几家企业已联合向当地政府提交了报告,要求政府推动,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促成企业联合走集约化经营。日韩出口的废五金电器基本以销往台州为主,除了我们之外,浙江的宁波也有少量进口,再有可能就是丹东还有少量进口。台州如果能有一个联合采购机构,话语权自然是很重的,我认为这是解决目前无序竞争的最便捷方法。

2、建立融资平台,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由于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银行业对再生资源行业虽然没有封杀,但限贷和惜贷政策明显,P2P平台资金利率又高,企业利润微薄又不堪重负。我们几个企业曾经和大连再生资源交易所沟通,希望与之合作利用建行资金对拆解企业进行融资。但由于建行资金监管要求非常严格,废金属成品进入监管仓库后与后来的销售有一定的矛盾而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用P2P平台资金引入第三方监管担保又成本过高。由于废五金经营的特殊性,这种模式还在探讨中没有付诸行动。我们希望摸索出一条适合再生资源行业特点的融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是供应链的或者是加工过程中的融资,以实物为抵押以销售货款回笼归还贷款方,解决再生资源产业链的资金需求问题,促进再生资源行业健康发展。

3、建立交易标准,为上下游从事销售、利用再生资源的企业提供可操作的实物结算依据。现在交易平台很多,但基本上都是撮合形式的,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易。由于我们交易的品种是废料,标准较难制订。如果能有一个比较准确符合再生资源的交易标准,就可以象电解铜一样的在网上进行实物交易结算,这样就能够进行套保风险的管控。

4、向技术创新要效益。我们台州再生资源的加工利用早已不是30几年前用锤子、凿子拆解的年代了,进入新园区后各企业都在积极的采用机械换人工程。说到应用技术,我特别身有感触的是废塑料下脚料的加工。以前我们的废塑料下脚料基本上都是作为垃圾处理了。在今年年初,我们进行再加工尝试,由于成份复杂,特别是硅胶和尼龙、阻燃等根本挑不干净,做出来的粒子都成了垃圾。后来我们与宁波理工大学合作,采用浮选技术就成功了,目前我们废塑料加工采用浮选、色选、静电分离等技术,做出来的产品质量完全符合生产要求,真正使废料得到了高值利用。

我认为现在的再生资源拆解加工,不应该再停留在从原料进口再到原料销售的简单加工过程,应该向提升附加值上多做功课。再生资源行业做强做大,需要资金、技术和信息的有效支持。因此,资源、资金、信息、技术几家有效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包括园区资源、硬件优势,不同产业之间相互促进,实现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台州园区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台州远洲墅